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八年级上(初二上) >>课文练习 >>
《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阅读练习及答案
作者:郑板桥  上传者:tomacc  日期:15-11-09


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① 

郑板桥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秦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注】①本诗作于郑板桥六十岁时,是年潍县遭逢饥荒,为赈灾民,作者未得上司准许开仓放粮,引起上司的不满,被迫解职。 

20、本诗是一首题画诗,最突出的艺术手法是什么?请简要赏析。(3分) 

21、诗歌表现出作者怎样的形象与人生追求?(3分)

答案:
 

20 、① 托物言志(1分)②借写所画竹子清瘦劲节的形象特征(1分)表明自己清正坚韧的节操。【郑板桥《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郑板桥《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1 分) 

21 、① 表现了一个廉洁爱民,不畏权势的清官形象。(形象1 分)② 表达了作者摆脱腐败黑暗官场的羁绊,悠然自得地去过秋江垂钓的隐逸生活的人生追求。(追求1 分,分析1 分) 

郑板桥是著名诗人和画家,江苏兴化人,乾隆年间进士,曾在山东潍县当了十二年知县。关于这首诗的来历,有一个故事。郑板桥在任知县期间,有一年灾荒极重,到了“人相食”的程度,他不顾上司反对,打开粮仓,救济灾民,但也因此触怒了上司,只好愤然辞官而去。

鉴赏: 

这是一首赠别诗,然而却很特别,同一般的赠别诗有什么不同? 

没写赠别之情,却写了自己对封建官场的愤怒。 

哪个词体现了他对封建官场的愤慨?为什么? 

掷去,乌纱帽在过去是权利的象征,对于那些贪官污吏来说,有了它,就有了一切荣华富贵,就象命根子一样,可是郑板桥却说掷去,把它扔掉,就象丢掉一块破布似的,不屑不顾,丝毫不可惜,就说明他看透了当时的那个黑暗的官场,丢掉乌纱帽也不值得可惜。 

象郑板桥这样的清官,好官,这样一个才学渊博的大学问家却何以连一个小小的七品官都做不稳,以至于被逼辞官呢? 

是当时贪污成风,官官相护的黑暗社会造成的。人家做官是“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而他却是“囊橐萧萧两袖寒”,他不仅不去巴结贿赂上司,而且把自己的一切都无私地献给了百姓,甚至还一而再,再而三地要把已经搜刮进官仓的粮食再倒腾出来赈济百姓,怎会不让那些贪官污吏恨之入骨又怎么会不受到打击排挤呢?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社戏》作业设计
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练习3
《昆虫记》阅读练习汇编(7份)
部编版八年级上《孟子三章》理解性默写
部编版八年级上《孟子三章》练习题
《李凭箜篌引》同步训练
《饮酒》同步练习
《昆虫记》检测试卷
晏殊《浣溪沙》欧阳修《采桑子》练习题
《野望》同步训练
《红星照耀中国》检测试卷
部编版八年级上《唐诗五首》鉴赏及练习题
《三峡》测试题
《红星照耀中国》各篇章练习题(1-12)
《梁甫行》练习题
《庭中有奇树》同步练习2
《赠从弟(其二)》同步训练
《三峡》限时反馈练习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课后练习题合集
《周亚夫军细柳》检测练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同步练习
《背影》同步练习2
李清照《渔家傲》练习汇编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练习试题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同步练习2
《富贵不能淫》练习2
《昆明的雨》同步练习2
《答谢中书书》理解性默写
《记承天寺夜游》理解性默写2
《记承天寺夜游》理解性默写
《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ppt课件1
郑燮《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译文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