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初中教学反思 >>
《捅马蜂窝》教学反思2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15-09-09


    《捅马蜂窝》是作者少年时代的故事。通过捅马蜂窝,遭到马蜂的反击,差一点丢了性命,几天后,在与爷爷的对话中,使他对马蜂有了新的认识,并获得了人生的启迪-------要关爱生命,不做任何伤害生命的事情。

    对于这篇课文,一般教师在教学中都是从“我”的角度出发,从情节入手,引导学生不断地进行阅读,把握这篇文章的情节,即:“我”捅马蜂窝的原因、经过、结果、启迪。然后重点分析这篇文章中的环境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活动的描写等作用,体验“我”感情变化的过程,把握“我”幼稚、好奇、淘气、单纯、勇于反省的性格特点,最后得出中心。

    从“我”的角度展开分析当然没有错误,但也不能忽略爷爷这个人物形象对中心的表达作用。尽管爷爷在这篇文章中所花的笔墨并不多,可是他的作用与 影响是相当大。如:在文章开头,爷爷与奶奶的对话“捅不得,捅不得”,语言简短,但他激发了“我”的好奇,要捅马蜂窝的欲望。同时也为文章情节发展作了埋伏。

    几天后,“我”到爷爷后院,看见蜂窝时与爷爷的对话,爷爷说:“这就是蜇你的那只蜂。马蜂就只这样,你不惹它,它就不会蜇你,它要蜇了你,自己也就死了”。“你毁了它的家,它当然不会饶你。它要拼命的”,这两句话也很简短,它让我们知道了“捅不得”原因,照应了前文,可知,爷爷知道马蜂的习性,为此我们也能感受到爷爷的心地善良,他自己不愿意伤害马蜂,同时,也不希望孩子们伤害马蜂。更重要的是这两句简短的话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对我感情变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爷爷的这两句话,“我”就不会“暗暗吃惊”;没有爷爷的这两句话,“我”就不会有“罪孽感”;没有爷爷的这两句话,就没有“我”三年的期盼马蜂的回来;没有爷爷的这两句话,更没有“我”暗暗告诫自己“再不做任何伤害旁人的事”的忠告。

    在文章最后写爷爷“第三年,风和日丽之时,爷爷忽然叫我抬头看,隔着窗玻璃看见窗玻璃檐下几只赤黄色的马蜂忙来忙去。在这中间,我忽然看到一个小巧的银灰色的蜂窝已经筑成了”,“于是,我和爷爷面对面开颜大笑,笑得十分舒心”。在此,我们能更进一步了解爷爷为什么“捅不得”的原因,也能看出爷爷心地善良,更能看出爷爷也喜爱马蜂,他愿意与马蜂和谐相处,他珍爱生命,“我”的性格的形成也离不开爷爷。

    通过以上分析,爷爷也是这篇文章的亮点,是亮点就不应该错过,为此作为一名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亮点很重要,这样才能培养学生观察力和创造力。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4
《捅马蜂窝》阅读练习及答案
《捅马蜂窝》导学案
《捅马蜂窝》读后感(2篇)
《捅马蜂窝》说课稿
《捅马蜂窝》mp3音频朗读
《捅马蜂窝》教学反思(2篇)
冯骥才《捅马蜂窝》原文阅读
《捅马蜂窝》ppt课件3
《捅马蜂窝》ppt课件2
《捅马蜂窝》ppt课件1
《捅马蜂窝》教案3
《捅马蜂窝》教案2
《捅马蜂窝》教案及练习
鄂教版《一起长大的玩具》《捅马蜂窝》《海鸥乔那坦》 教案及练习
《捅马蜂窝》每课练习
《捅马蜂窝》教案1
《捅马蜂窝》同步练习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