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红桥区2015届高三3月月考
语文试题
第Ⅰ卷
一、(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曝(bào)光 红箍(gū) 瘙(sāo)痒 同作同憩(qì)
B.滞(zhì)留 酣(hān)睡 会晤(wù) 无懈(xiè)可击
C.芫(yán)荽 濒(pīn)危 残骸(hái) 亘(gèn)古未有
D.量(liáng)刑 晒(shài)客 沉疴(kē) 弄巧成拙(zhuō)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缴费 承送 鞠躬礼 独树一帜 天赐良机
B.融资 钦佩 脱口秀 防患未燃 投案自首
C.堡垒 逆袭 普惠制 功勋卓著 测隐之心
D.踩踏 截屏 履历表 云集响应 浅尝辄止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美食节上,各地奇异瓜果、特色小吃济济一堂,市民大饱口福。
B.民间有句俗话“伸手不打笑脸人”,面对干部的热心肠,群众心里再有牢骚、不满,也会涣然冰释。
C.小沈阳不是有幸忝列门墙于师傅赵本山,哪会有今日的成绩?
D.足球比赛就是这样,距比赛结束的前几分钟,对方也是有可能反戈一击的。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微”字当选年度汉字自有其理由,微博的见微知著、微公益的积微成著……一个“微”字,让人思绪万端。
B.滨河市党政军领导与社会各界群众代表超过1200余人,在市歌舞剧院一起观看了“京剧迎春”新年音乐会。
C.三江源地区生物多样性逐渐恢复,野生动物得到有效保护,这不仅是因为政府投入巨资进行生态修复产生的效果,也与当地群众保护行为密不可分。
D.培养孩子的关键,在于各方都要尊重孩子的天性和兴趣爱好,善于因材施教,切忌不要拔苗助长,更不要把他人的意愿强加于孩子身上。
5.填入下面语段画线处的语句,最连贯、恰当的一项是
我从小在古镇长大,曾经的小巷和青石板路总是又曲折又悠长。岁月如梭,一晃人到中年。 ; ; ;梦里的小巷,尽头依然是一片漆黑,我知道那是时间的隧道,默默诉说着它那悠长而寂寥的心事。
A.梦里的古井依然清澈如玉;梦里的古宅依然月光幽幽;梦里的人依然是童年的少友,不曾长大;
B.梦里的古宅依然月光幽幽;梦里的古井依然清澈如玉;梦里的人依然是童年的少友,不曾长大;
C.梦里的人依然是童年的少友,不曾长大;梦里的古宅依然月光幽幽;梦里的古井依然清澈如玉;
D.梦里的人依然是童年的少友,不曾长大;梦里的古井依然清澈如玉;梦里的古宅依然月光幽幽;
二、(9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禽流感是从哪里来
有人在网上感叹说:“看电视上关于禽流感的节目,我感觉就是:人类为了利益,用残忍的方法养鸡。密集饲养,不让鸡睡觉,给鸡拼命吃抗生素。鸡就瘟疫了,产生新的病毒。然后把病毒传给人类进行报复。”我不知道此人看的是什么样的禽流感节目,会让他以为禽流感病毒是因为给鸡拼命吃抗生素产生的。滥用抗生素会让抗药性病菌流行,却不会产生新病毒。事实上,现代化养鸡场并不容易出现禽流感,反倒是传统散养的家禽容易出现禽流感。这是为什么呢?
禽流感是禽流感病毒引起的。病毒是“寄生虫”,它们不能独立生活,需要寄生在其他生物体内。如果找不到寄生的宿主,病毒就会逐渐失活,如果所有的生物体内都没有了某种病毒,这种病毒就灭绝了——天花病毒就是这样灭绝的(只有一些标本被人为地保存在实验室里)。有的病毒一直在某种生物群体里传来传去,我们把这种生物称为病毒的天然宿主。禽流感病毒的天然宿主是某些鸟类,特别是水禽。换句话说,禽流感病毒已在水禽里传来传去传了很长时间了。病毒有个特性,传播的时间长了,其毒性就会慢慢地减弱,如果病毒毒性很强,快速地把宿主杀死了,宿主体内的病毒也就跟着死去,传播不开。如果毒性很弱,宿主就可以携带着病毒到处传播。所以根据自然选择,“旧”病毒的毒性会很弱,和宿主形成了共生关系。禽流感病毒与水禽的关系就是这样的,感染了禽流感病毒的水禽并没有生病的症状。
但是这些感染了禽流感病毒的水禽虽然看上去很正常,而其实它们的分泌物、排泄物中含有大量的禽流感病毒,这些水禽飞到哪,拉到哪,也就把禽流感病毒传播到哪。禽流感病毒离开了水禽身体后,并不会马上就失活,在环境中还可以存活一段时间,环境温度越低,则存活时间越长。在28摄氏度的淡水中,禽流感病毒可存活一个月;17摄氏度的淡水中,可存活100天;如果冰冻起来,则可以无限地保存活性。在鸟粪中,禽流感病毒也可存活几十天。
设想一下,一群携带着禽流感病毒的水禽从远方飞来,在田间、池塘、湖泊、江河中觅食,排泄出病毒到水中。有人到同一片水域放养鸭,鸭喝了水,就可能感染了禽流感病毒(和人流感不一样,禽流感病毒的感染部位是禽类的肠道)。这些鸭回窝后,有可能把病毒传染给混养的鸡。另一种可能的传播途径是,携带禽流感病毒的水禽在飞过散养家禽的地方时,停下来觅食,留下含有病毒的粪便,再由粪便传染给家禽。北京现在要求散养的鸡场拉防鸟网,但这只能防止鸟和鸡接触,却防止不了鸟粪与鸡接触。
家禽不是禽流感的天然宿主,它们感染了禽流感后,有可能出现严重症状,得“鸡瘟”而死,但也可能没有什么症状。这些家禽拿到了农贸市场卖掉,由顾客买回家宰杀,或者是在市场现场宰杀,在这个过程中,养的、卖的、买的、杀的,围观的,都有可能被传染了禽流感。如果是现代封闭式的养鸡、养鸭场,水禽与鸡、鸭没有接触的机会,就不会从水禽那里感染禽流感。如果是从超市购买已宰杀包装好的鸡肉、鸭肉,也几乎不可能感染禽流感。
可见,禽流感之所以在中国南方,东南亚各国肆虐,与这些地方盛行放养家禽有关。在这些地区的农村,无数的家禽被放养在田间、池塘、河流和农场,使得它们有与携带病毒的野鸟及其粪便亲密接触、感染禽流感病毒的机会。更要命的是,这些地区不仅各种家禽混合饲养,而且家禽还与猪、牛、鱼混养。有的农场鸡舍就设在猪圈之上,鸡粪直接掉进猪槽中,这种混养方式为禽流感病毒在不同种群之间的传播和变异创造了条件。
因此,从野鸟、家禽、家畜到人,中国南方、东南亚各国完整地存在着禽流感的传播链,而且,流感病毒能在家禽、家畜和人之间来回传播,基因发生重组,容易产生能在人群中传播的新型流感病毒。如果要借禽流感出现之机反思、谴责的话,也应该是针对迷信散养家禽、现杀现煮的“美食”追求,而不是又顺手把现代化养殖拿来当替罪羊。
6.根据第1自然段的介绍,下列关于“禽流感”现象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禽流感是由于鸡生瘟疫,产生了新的病毒而引起的。
B.禽流感是由于人类拼命给鸡吃抗生素而促生的。
C.禽流感是某些人过分追求经济利益造成的恶果。
D.禽流感主要是由传统散养的家禽,而非现代化养鸡场传播的。
7.下列各项关于禽流感病毒与宿主的关系,理解和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A.鸟类是禽流感病毒的天然宿主,它们传播病毒的历史已经相当悠久了。
B.家禽不是禽流感病毒的天然宿主,但是也会在感染病毒后成为宿主,如不及时杀掉,将会继续传播开来。
C.禽流感病毒离开天然宿主后就会很快失活,但是如果被冰冻起来,禽流感病毒就不会死去。
D.因为混合饲养家禽更容易形成禽流感病毒的传播链,所以为避免新型病毒滋生,应禁止混合饲养家禽。
8.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理论上讲,禽流感病毒只能寄生在相关生物体内,灭绝这种病毒最好的办法自然就是消灭病毒的天然宿主。
B.禽流感病毒受外在环境的温度影响很大,在10摄氏度的淡水中,比在20摄氏度的淡水中存活时间会更长。
C.由于超市货源来自现代封闭式圈养场,所以从超市购买已宰杀包装好的鸡肉、鸭肉,人便不会感染病毒。
D.相比之下,现代化养殖家禽更为安全可靠,崇奉传统散养家禽,追求现杀现煮的“美食”,其实是一种无知。
三、(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治 学(节选)
【魏】徐干
昔之君子成德立行,身没而名不朽,其故何哉?学也。学也者,所以疏神选思,治情理性,圣人之上务也。
民之初载,其曚未知。譬如宝在于玄室,有所求而不见,白日照焉,别群物斯辨矣。学者,心之白日也。故先王立教官,掌教国子,教以六德,曰:智,仁、圣,义、中、和;教以六行,曰:孝、友、睦、姻、任、恤;教以六艺,曰:礼、乐、射、御、书,数;三教备而人道毕矣。学犹饰也,器不饰则无以为美观,人不学则无以有懿德。有懿德,故可以经人伦:为美观,故可以供神明。
夫听黄钟之声,然后知击缶之细;视襄龙之文,然后知被褐之陋;涉庠序之教,然后知不学之困。故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愈足顾所由来则杳然其远以其难而懈之误且非矣。《诗》云“高山仲止,景行行止”,好学之谓也。
倦立而思远,不如速行之必至也;矫首而徇飞,不如循雌之必获也;孤居而愿智,不如务学之必达也。故君子心不苟愿,必以求学;身不苟动,必以从师:言不苟出,必以博闻。是以情性合人,而德音相继也,孔子曰:“弗学何以行?弗思何以得?小子勉之。”斯可谓师人矣。马虽有逸足,而不闲舆,则不为良骏;人虽有美质,而不习道,则不为君子。故学者,求习道也,若有似乎画采,玄黄之色既著,而纯皓之体斯亡,敞而不渝,孰知其素欤?
子夏曰:“日习则学不忘,自勉则身不堕,亟闻天下之大言,则志益广。”故君子之于学也,其不懈,犹上天之动,犹日月之行,终身亹亹,没而后已。
故虽有其才,而无其志,亦不能兴其功也。志者,学之师也;才者,学之徒也。学者不忘才之不赡,而患志之不立。是以为之者亿兆,而成之者无几,故君子必立其志。《易》曰:“君子以自强不息。”
凡学者,大义为先,物名为后,大义举而物名从之。然鄙儒之博学也,务于物名,详于器械,矜于诂训,摘其章句,而不能统其大义之所极,以获先王之心,此无异乎女史诵诗,内竖传令也。故使学者劳思虑而不知道,费日月而无成功,故君子必择师焉。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教备而人道毕矣 备:具备
B.然后知被褐之陋 陋:粗陋
C.终身亹亹,没而后已 没:死亡
D.学者不患才之不赡 瞻:供养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譬如宝在于玄室/乃设九宾礼于庭
B.而不闲舆,则不为良骏/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C.志者,学之师也/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D.故君子必择师焉/犹且从师而问焉
11.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故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愈足/顾所由来/则杳然其远/以其难而懈之/误且非矣
B.故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愈足/顾所由来则杳/然其远以/其难而懈之误/且非矣
C.故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愈足/顾所由来/则杳然其远/以其难而懈之/误且非矣
D.故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愈足/顾所由来则杳/然其远/以其难而懈之/误且非矣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刚出生是蒙昧无知的,有如珍宝放在暗室里,想寻找却看不出,太阳的光辉照进去,各种东西就一目了然,而学习就是这太阳。
B.只有接受过学校的教育,然后才知道不学习的困惑,所以学习这件事,就好像是登山一样,越走越高,就好像是睡眠,越久越充足。
C.作者认为,学习是君子能够成德立行的原因。他们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就好像是天空的运转,好像是日月的运行,终身勤勉不倦。
D.学习上要以博大要旨为首务,不能斤斤计较于诘训名物,寻章摘句,但如果老师选得好,即使致力于诂训名物,也会有很大的成就。
第Ⅱ卷
四、(21分)
13.把文言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器不饰则无以为美观,人不学则无以有懿德。(3分)
(2)敝而不渝,孰知其素欤?(3分)
(3)是以为之者亿兆,而成之者无几,故君子必立其志。(2分)
14.阅读下面的唐诗,按要求作答。(8分)
清溪行
【唐】李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1)诗中描写了清溪怎样的特点?(2分)
(2)试从情景交融的角度,赏析本诗最后两联是如何表达诗人情感的?(4分)
(3)下列各项中,对本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诗人通过描写清溪的秀丽景色,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B.诗人开篇就赋予了清溪主观化的特性,描写自己内心的感受。
C.诗人在颔联中运用比喻的手法来正面描写清溪的深邃。
D.诗人于尾联再次抒写了自己的主观感受,与标题遥相呼应。
15.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一组。(5分)
(1)
①我欲困之梦吴越, 。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②出师未捷身先死, 。 (杜甫《蜀相》)
③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阿房宫赋》)
④春水碧于天, 。垆边人似月, 。 (韦庄《菩萨蛮(其二)》)
⑥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周邦彦《苏幕遮》)
(2)
① ,大块假我以文章。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②人生亦有命, ? (鲍照《拟行路难(其四)》)
③亲朋无一字, 。 (杜甫《登岳阳接》)
④ ,惟有幽人自来去。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⑤小楼昨夜又东风, 。(李煜《虞美人》)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20题。
过去的生活
王安忆
过去的生活其实是相当细致,什么都是从长计议,细嚼慢咽;现在的生活其实是要粗糙得多,大量的物质被匆忙地吞吐着。
有一日,走在虹桥开发区前的天山路上,在陈旧的工房住宅楼下的街边,两个老太在互打招呼。其中一个手里端了一口小铝锅,铝锅看上去已经有年头了,换了底,盖上有一些瘪塘。这老太对那老太说,烧泡饭时不当心烧焦了锅底,她正要去那边工地上,问人要一些黄沙来擦一擦。两个老人说着话,她们身后是开发区林立的高楼。新型的光洁的建筑材料,以及抽象和理性的楼体线条,就像一面巨大、现代戏剧的天幕。这两个老人则是生动的,她们过着具体而仔细的生活,那是过去的生活。
那时候,生活其实是相当细致的,什么都是从长计议,在夏末秋初,豇豆老了,即将落市,价档也跟着下来了。于是勤劳的主妇便购来一篮篮的豇豆,捡好、洗净,然后,用针穿一条长线,将豇豆一条一条穿起来,晾起来,晒干,冬天就好烧肉吃了。用过的线呢,清水里淘一淘、理顺、收好,来年晒豇豆时好再用。缝被子的线,也是横的竖的量准再剪断,缝到头正好,拆洗被子时,一针一针抽出来,理顺、洗净、晒干,再缝上。农人插秧拉秧行的线,就更要收好了,是一年之计,可传几代人的。电影院大多没有空调,可是供有纸扇,放在检票口的木箱里。进去时,拾一把,出来时,再扔回去,下一场的人好再用。这种生活养育着人生的希望,今年过了有明年,明年过了还有后年,一点不是得过且过。不像今天,四处是一次性的用具,用过了事,今天过了,明天就不过了。
梅雨季节时,满目的花尼龙伞,却大多是残败的,或是伞骨折了,或是伞面脱落下来,翻了一半边上去,雨水从不吃水的化纤布面上倾泻而下,伞又多半很小,柄也短,人缩在里面躲雨。过去,伞没有现在那么鲜艳好看,也没那么多花样:两折,三折,又有自动的机关,“哗啦”一声张开来。那时的伞,多是黑的布伞,或者蜡黄的油布伞,大而且坚固,雨打下来,那声音也是结实的,啪、啪、啪。有一种油纸伞,比较有色彩,却也比较脆弱,不小心就会戳一个洞。但是油纸伞的木伞骨子排得很细密,并且那时候的人,用东西都很爱惜,不像现在的人,东西不当是东西。那时候,人们用过了伞,都要撑开了阴干,再收起来。木伞骨子和伞柄渐渐就像上了油,愈用久愈结实,铁伞骨子,也决不会生锈。伞面倘若破了,就会找修伞的工匠来补,他们都有一双巧手,补得服服贴贴,平平整整。撑出去,又是一把遮风蔽雨的好伞。小孩子玩的皮球破了,也能找皮匠补的。藤椅、藤榻,甚至淘萝坏了,是找蔑匠补,有多少好手艺人啊!现在全都没了。结果是,废品堆积成山,抽了丝的丝袜、断了骨子的伞、烧穿底的锅、旧床垫、破棉胎……现在的生活其实是要粗糙得多,大量的物质被匆忙地吞吐着,而那时候的生活,是细嚼慢咽。
那时候,吃也是有限制的,家境好的人家,大排骨也是每顿一人一块。一条鱼,要吃一家子,但肉是肉味,鱼是鱼味,不像现在,肉是催生素催长的,鱼呢,内河污染了,有着火油味,或者,也是催生素催长的。那时,吃一只鸡是大事情,简直带有隆重的气氛。现在鸡是多了,从传送带上啄食人工饲料,没练过腿脚,肉是松散的,味同嚼蜡。那时候,一块豆腐,都是用卤水点的。其实,好东西还是那么些,要想多,只能稀释了。
这晚,去一家常去的饭店吃晚饭,因有事,只要了两碗冷面。其时,生意正旺。老板和伙计上上下下地跑,送上活蛇活鱼给客人检验,复又回去,过一时,就端上了滚热的鱼虾蛇鳖。就是不给你上冷面,死活催也不上,生生打发走人。现在的生意多是如此,做的是一锤子买卖。不像更远的过去,客人来一回,就面熟了,下一回,已经与你拉起了家常。店家靠的是回头客,这才是天长日久的生意之道。不像现在,今天做过了,明天就关门,后天,连个影子都不见了。生活,变得没什么指望。
16.文中说“现在的生活要租糙得多”,具体表现在哪里?请分条写出来。(4分)
17.作者在文章第2自然段中,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技巧?请简述。(4分)
18.请分析文章标题“过去的生活”的妙处。(4分)
19.过去的东西制造得精细,使用得也仔细,食物虽少却也可以吃得有滋有味。现在的东西则是在匆忙中被生产和被消耗,数量少了可以用催生素助长来弥补。对此,你如何理解?字数在70-80字之间。(5分)
2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本文关注到这种人性归宿感的缺失,不断思索现代人生存方式和生活心态的问题。
B.本文使用华丽辞藻,生动地再现两种真实的生话缩影,朴素无华却让人回味无穷。
C.现代人都是以节约为先,能循环使用的绝不浪费,然而过去的人对资源没有珍爱。
D.作者希望生活应该是“细致”的,能“从长计议,细嚼慢咽”,能“具体而仔细”。
E.文章中材料虽散,却如细针密线缝过,不见针脚而觉自然流畅,于有意中见细致。
六、(12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8分)
2012年6月8日,高考英语开考后,一位考生因为半道自行车坏了,迟到了2分钟。虽然仅迟到了2分钟,考试工作人员还是按照规定拒绝其入场。考点门前,心急如焚的母亲情急之下向工作人员下跪苦苦哀求,心急的考生还一度做出踢打铁门、翻墙入场的过激行为,而周遗的家长也纷纷求情。最终,这位考生被禁止入场,他为自己付出了“迟到的代价”。无独有偶,2013年,一名学生在参加高考时,也遭遇了类似的窘况,却采取了更加出格的举动。最终,付出了宝贵的生命代价。
对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看法?请加以阐述。
要求:观点鲜明,言之有理。给出建议可行,表达简明连贯。不少于150字。
22.下面的图表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报告(2012)》。请认真阅读分析该图表,写出两条结论性的语句。每条不超过25字(含标点符号在内),不能出现具体数字。(4分)
|
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指数变化 |
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指数变化 |
|
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 |
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 |
|
28.9% |
31.7% |
40.9% |
13.9% |
13.3% |
15.2% |
七、(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60分)
“点赞”是网络语言,可以理解为对某种说法、做法或某人表示赞同、喜爱。随着社会的不断前进,现在“点赞”一词也可以表示为“加油”“支持”等含义。在网络上面,点赞数量代表了“人气”的高低,即有越多越好的意味。但深思起来:为谁而点赞?因何而点赞?却是我们每一个人常常要面对的问题。
请结合自己的心得和体会,在“为 点赞!”中的横线处,填入你要记叙或议论的对象,构成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横线处所填词语限四个字以内;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文体特征应鲜明。抒发真情实感,强调论证逻辑;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天津市红桥区2015届高三3月月考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2015、04)
一、(15分)1.B 2.D 3.B 4.A 5.B
二、(9分)6.D(A项理解偏误,不仅仅限于鸡;B项这完全是一些人的误解;C项无中生有,不合乎文意。)
7.B(A项以偏概全,文中指“某些鸟类”,主要指家禽;C项理解偏误,禽流感病毒离开宿主并不会马上死去;D项强加因果,而且新型病毒并非通过这种方式产生。)
8.C(该项说法绝对,忽略了其他传播途径,推论过当。)
三、(12分)
9.D 10.A 11.A(根据句式对称和虚词的用法特点,可知“如登山焉”和“如寤寐焉”、“动而益高”和“久而愈足”是对称句式,且“焉”字是虚词,放在句末,因此“高”“足”“焉”后应断开。这样可排除C、D两项;而后面“则”要放在句首,“然”字是形容词词尾,“杳然”不能断开,这样就排除了B项,故答案为A)
12.D(该项后一分句内容错误,致力于训诂名物,只会徒劳无功,没有成就。这个跟选项没有关系)
四、(21分)
13.(1)器物不加修饰,就不可能做得美观好看,人们不学习,也就难以具备美好的品德。
【3分,“饰”“懿德”“无以”句式各占1分】
(2)它直到破烂而黄黑色不变,有谁知道它原来的纯白颜色呢?
【3分,“渝”“素”和反问句式各占1分】
(3)所以,自古至今致力于学习的人成千上万,不计其数,而学有所成就的人却寥寥无几。因此,君子一定要确立他的志向。【2分,“是以”占1分,句意通顺占1分】
14.(1)清澈,明净【2分】(2)诗人在第三联运用比喻的手法,以“明镜”比喻清溪,以“屏风”比喻群山,描写了清溪水的清澈明净。(2分)在此基础上,诗人在第四联中营造了一种悲切凄凉的清寂境界,(1分)抒发了自己空怀大志、报国无门的落寞郁闷的情绪。(1分)(3)B【2分】
15.【5分,只在一组内,每正确默写一句,得1分】
(1)①一夜飞度镜湖月 ②长使英雄泪满襟 ③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④画船听雨眠 皓腕凝霜雪 ⑤叶上初阳干宿雨
(2)①况阳春召我以烟景 ②安能兴叹复坐愁 ③老病有孤舟
④岩扉松径长寂寥 ⑤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五、(21分)
16.物品食品质量下降;不懂珍惜;人生缺少希望;生活得过且过。(4分)
17.作者将对过去的回忆和对现在的感慨在一副画面中(对比)展开,(1分)以开发区林立的高楼为背景的“现代写实”,以两个老太为主人公的“过去的生活”,(1分)意在表明丢失了属于生活本真的从容和快乐。(2分)
18.文章以“过去的生活”为标题,又以记忆中生活的小片断连缀成篇,(1分)似乎怀旧的情绪很浓,(1分)但文章真正的意义其实不在怀念过去的生活,(1分)而在反思与探讨现代人的生存方式和生活心态的弊端。(1分)
19.过去的心灵珍惜拥有,享受着生活,培植着希望,今年、明年、后年……在细嚼慢咽中细品生活的滋味。(2分)现在的人则是在得过且过的心态中求生存,先获得眼前的利益再说,不管将来的问题。(3分)
20. B C (4分)
六、(12分)
21.略。
22.(1)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2分)
(2)国有企业较之民营企业,已成为履行社会责任的旗帜。
(或者:近年来,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指数远高于民营企业。) (2分)
七、(60分)
23. 作文评文标准
|
等级
类别 |
一等
(20-17分) |
二等
(16-12分) |
三等
(11-7分) |
四等
(6-0分) |
|
内容 |
切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感情真挚 |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感情真实 |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感情基本真实 |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
内容空洞
感情虚假或思想不健康 |
|
表达 |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体工整 |
大体符合文体要求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体较工整 |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迹清楚 |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潦草难辨 |
|
特征 |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意 |
较深刻
较丰富
较有文采
较有创意 |
个别段落较深刻
个别细节例子较好
个别语句较生动
略显个性 |
无明显特征 |
【备注】
1.无标题扣2分。
2.不足800字的,每少50字扣1分。
3.三个错别字扣1分,不重复扣分,最多扣3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