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江淮十校”2015届高三4月联考语文试卷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5-04-19 |
安徽省“江淮十校”2015届高三4月联考 语文试卷 第1卷(阅读题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①撰写论文,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运用逻辑思维。如果没有科学的头脑,就写不出科学 论文。所谓科学头脑,也就是逻辑的头脑。逻辑上讲两种科学方法,一个是演绎,一个是归纳。 所谓演绎,就是从一般到特殊;所谓归纳,就是从特殊到一般。我们搞科研,要先用归纳,再用 演绎,不能反过来,反过来就坏了。比如逻辑上的三段论法,大前提、小前提、结论。“凡人皆 有死,你是人,你也有死。”这是演绎法,从大前提推出结论。结论对不对,关键在于大前提对 不对,主要是“凡”字。“凡”是归纳出来的,我们做研究工作,就是要研究这个“凡”。怎么研 究呢?就是从大量具体的材料中去归纳,从个别到一般,结论是在归纳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 开头。凡是先立结论,然后去找例证,往往都靠不住。因为你往往是主观的,找一些为你所用 的例证,不为你所用就不要,那自然就错误了。 ②真正掌握归纳的方法,不那么容易,但我们要尽可能运用归纳的方法做科研工作。清代 王引之,可以说是掌握了归纳的方法,尽管当时没有归纳的说法。他的一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 用一本书中的例子来证明古人对某一个问题解释的错误。《邶风·终风》的“终风且暴”,《韩 诗》说:“终风,西风也。”王引之认为这个讲错了,是缘词生训,现在我们叫望文生义。从这句 话看,“终风”解释为“西风’’是讲得通了,但别的地方“终”都没有这个意思,所以你这一个地 方讲通了也不能算数。王引之用大量《诗经》中“终”和“且”对称的例证来证明,“凡”这样的 | |
| 标题: |
安徽省“江淮十校”2015届高三4月联考语文试卷 |
| 文件大小: |
23K |
| 文件格式: |
rar |
| 作者: |
|
| 下载地址: |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工具 |
| 下载说明: |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
|
暂无图片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