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爱因斯坦与艺术世界》教案1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5-03-31


《爱因斯坦与艺术世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懂得科学与艺术的互补性和统一性。 
2、学习本文叙议结合的基本写作特点。 
3、初步体会到——造就一个杰出的科学家需要有广阔而深邃的文化背景这一主旨。 
二、教学重点: 
1、把握材料与论点的关系。 
2、体会本文理性与激情相交融的语言风格。 
三、教学难点: 
1、从文化背景探索爱因斯坦和科学与艺术之间的关系是其一; 
2、从哲学与美学的角度来深入探究爱因斯坦和科学与艺术的关系是其二,视学生的具体可接受性加以分析、处理、落实。 
四、教学用时:二课时。 
五、教学设想: 
1、适当介绍爱因斯坦的杰出成就 
2、这是一篇富于科学、哲学、人文气息的文字,在教学当中,我认为暂时还不宜与学生讨论得过深——目前的广大学生还不具备较为完备的人文底蕴和气质,从身心角度看,应该还较为关注名人“轶事”;那么,从实际出发,文章是如何来描述这一大批名人“轶事”的?传递给学生的又是些怎样的信息?等等,在此基础上,逐步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成才观念、高尚的审美情趣、远大的报国之志……眼下学习此类文本的重中之重,当从文本出发,把握文本的基本特点是上策。 
3、课前预习课文,初步熟悉文本内容。 
六、教学环节: 
(一)导入 
科学是美丽的,艺术也是美丽的。然而,人们更习惯于将这两种美丽置于界限分明的美的两端,就像阳刚之于阴柔、豪放之于婉约……从理论上说,它们确实属于两个范畴。一个以物为尺度,一个以人为中心;一个追求真实,一个追求美好;一个理性至上,一个感性为尊……然而,就是这么不一样的两种美在同一个人身上却发出了炫目的光芒,他就是本文的主人公——爱因斯坦! 
(二)那么,本文是怎样来展示爱因斯坦与他的艺术世界的?(或提:通过课文,我们可以了解到爱因斯坦哪些我们平日里鲜为人知的“轶事”?) 
要求:通读全文,分小组讨论(1)课文写作结构疏理;(2)爱因斯坦艺术世界的内涵 
(1)课文结构疏理: 
第一部分:⑴—⑷ 揭示文章的基本内容。通过探讨爱因斯坦与艺术的关系,揭示科学与艺术的互补性与统一性。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 
第二部分:⑸—⒃ 通过列举爱因斯坦热爱音乐、崇尚文学的生动事例,证明本文的中心论点:科学与艺术是互补的、统一的。 
第三部分:⒄—⒅ 揭示主题,表明本文的写作意图。 
(2)爱因斯坦艺术世界的具体表现: 
6岁,学小提琴;(艺术);13岁,爱上莫扎特;还爱上了几何学和康德哲学,(科学、哲学) 
他,推崇西方古典音乐,尤其酷爱巴赫、莫扎特、贝多芬的作品 
他,造诣于小提琴——优美、和谐、充满想象力——催化科学创见和思想闪光 
他,倾心于钢琴——扣人心弦——描绘物理学优美的图景 
——旨在说明“科学的美和艺术的美是相通的,是世界最高最美的两个侧面。” 
(文学) 
他,推崇文学,热爱莎士比亚、歌德、海涅、陀思妥也夫斯基和肖伯纳;共鸣卡夫卡 
他,朗诵海涅的《哈尔茨山游记》 
他,崇拜陀思妥也夫斯基:“陀思妥也夫斯基给予我的东西比任何科学家给予我的都要多,比高斯还多!” 

他,极力推崇文学艺术——认为——确信——宣称——看来 
——旨在说明爱因斯坦已将文学当作精神生命的需要,并深深懂得了文学的伦理价值,从而也证明了科学与艺术“是两个无限的、永远也没有终点的世界”,需要不断去追求。 
——进一步揭示科学与艺术之间紧密而深远的内在关系,也揭示了这位科学巨匠酷爱音乐和文学的缘由。 
(三)鉴于上述的探讨,再读课文,深入探究思考:爱因斯坦对于艺术的审美、对于科学的执着的原动力究竟何在呢? 
● 学生交流。(略) 
● 师生探究,体会文本的内涵。齐读第10节:(略) 
小结:(尝试落实“教学难点1、2”) 
一个唯有以“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并具“善、美、真”的人,才可对艺术不懈地投入——进而树立起科学的美学标准!也才可以对科学不懈地追求——垒筑起艺术的科学高峰!而这份投入、这份追求又分明源自于对祖国、对人民的自觉又无比的爱戴!
在这份爱戴之中,依托于广阔而深邃的文化背景,站立起来的也不仅仅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更是一个富有哲学探索精神的杰出的思想家,而同时又必然是一个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正直的大写之人! 
这,就是爱因斯坦! 
● 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两节。 
(四)课文写作手法:(视时间允许度,此特色可结合写作指导另行落实!) 
要求:落实文字!(叙议结合) 
(1)学生尝试 (2)师生小结 
《爱因斯坦与泰戈尔》
爱因斯坦常常被称为一个孤独的人。数学想象的领域有助于把精神从纷繁的俗物中解脱出来,就这个意义而言,我认为他确实是一个孤独的人。他的哲学可以叫做一种超验的唯物论,这种哲学达到了形而上学的前沿,那里可以完全割断对自我世界的纠缠。对我来说,科学和艺术都是我们天性的表现,它们高出我们的生物学需要之上而具有终极价值。 
爱因斯坦眼中的泰戈尔: 
对我们来说他曾是精神、光与和谐的活的象征——在暴风雨中翱翔的伟大的自由之鸟——在未释放的感情之海上升起的阿瑞耳(莎士比亚剧作〈暴风雨〉中的小精灵)在他那金色竖琴上奏出的永恒的歌,但是他的艺术从来不曾对人类的愁苦和斗争漠不关心。他是“伟大的守护者”。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爱因斯坦与艺术世界》测试练习题
《爱因斯坦与艺术世界》同步练习
《爱因斯坦与艺术》教学设计3
《爱因斯坦与艺术世界》ppt课件4
《爱因斯坦与艺术世界》练习题
《爱因斯坦与艺术世界》ppt课件3
《爱因斯坦与艺术世界》ppt课件2
《爱因斯坦与艺术世界》ppt课件1
《爱因斯坦与艺术世界》课后反思
《爱因斯坦与艺术》教案2
《爱因斯坦与艺术》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