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经典诵读之《长烟落日边塞曲》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龚侃 复旦初级中学
教学目标:初步了解边塞诗歌保家卫国、热爱和平的主题。
感受边塞诗歌的不同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边塞诗歌保家卫国、热爱和平的主题。
教学难点:感受边塞诗歌的不同思想情感。
教学时间:一课时
设计说明:边塞诗是中国古代诗歌重要的组成部分,因其情感鲜明强烈,语言质朴豪放,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适合初中生朗读与感受。本课选取具有不同代表性的边塞诗,通过在教师指导下的反复朗读,感受古代边塞军旅生活的整体面貌,了解边塞诗普遍反映的情感主题。
教学流程:
一、 导入——走近边塞
1、看到这样的图片,听到琵琶曲《十面埋伏》,你想到什么?今天就让我们回到那遥远的边塞,回到那血雨腥风的大漠沙场,感受戍边将士的内心世界。
二、 豪迈的气魄与必胜之志
1、王昌龄是唐朝著名的边塞诗人,今天就让我们跟着王昌龄的《从军行》,去领略盛唐边塞将士的风采。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老师朗读《从军行》,学生齐读。
3、朗读与思考(一)
(1):这首诗适合用怎样的语气来读?
(语气坚定果断,语调上扬)
(2):朗读这首诗时,在音量、语速、语调、气势上应当表现怎样的变化?
音量的大小:由 小 到 大 ;
语调的高低:由 低 到 高 ;
气势的强弱:由 弱 到 强 ;
4、抽读两个,齐读一遍。
5、这首诗表现了戍边将士怎样的精神面貌?
这首诗表现了将士们坚定的保家卫国的壮志。朗读时体现出了边塞戍边将士昂扬的斗志和对获得胜利的乐观精神。
三、 战争的残酷与思乡之情
1、《从军行》读来让人心潮澎湃,但真实的战争总是能够获得胜利吗?在豪迈的背后,有没有不为人知的另一面呢?接下来我们将朗读一首晚唐国力衰弱时期的边塞诗歌,通过这首诗你能对边塞生活有不一样的认识。教师范读《陇西行》,想一想这首诗表现了战争怎样的一面?
《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2、朗读与思考(二)
(1):这首诗中哪些字词寄托了诗人深沉的情感,适宜在朗读过程中着重体会和表现?
(2):诗中“可怜”的对象有谁?你如何理解“犹是”蕴含的情感?
可怜:讲究含蓄的古诗中,如此直白抒情的并不多,体现了作者对牺牲将士满怀同情,同时也是对战士亲人的同情。体现了战争对整个社会带来无法挽回的伤害。
犹是:满怀着丈夫回家的妻子,此时还没不知她心中的唯一早已经成为了一堆无名白骨,注定无法履行出征前的诺言了。妻子越是痴痴的等,越令我们旁人伤感动容。
3、个别朗读。要点:在放慢语速、把握语气的基础上突出重音。
4、你从这首诗中读出了战争怎样的一面?想象战士们的心理。
四、矛盾的内心与悲壮之气
1、战士作为个体,一面是割舍不断的亲情,一面是不可推卸的责任。将士们心中经历了怎样的煎熬?北宋范仲淹所写的《渔家傲-秋思》正是反映了面对西夏入侵,宋军一败再败时,将士们敏感、复杂、真实的内心世界。
《渔家傲· 秋思》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教师朗读《渔家傲—秋思》,同学朗读。
3、朗读与思考(三)
(1) : 老师朗读上片时哪些词句语速放慢、语调下降?这样处理意在渲染边塞怎样的环境气氛? 肃杀、荒凉
a、大雁飞往衡阳是自然现象,为什么在将士的眼中却带有了“无留意”之感?
侧面表现了环境之恶劣,大雁无留意与将士不得不留形成对比。
b、“四面边声”渲染了怎样的环境?——萧瑟苍凉
c、“长烟落日孤城闭”表现了怎样的战局?
战局对我方不利,当时宋军连战连败,孤城势必九死一生。更显悲凉
(2): 下片中哪些词句突出表现了将士的思乡之情?这些词句应当用怎样的语调和语速予以表现?在书上标注。
浊酒一杯(升)家万里(降),燕然未勒(平)归无计(降)。
羌管悠悠(平、慢)霜满地(降),人不寐(平),将军白发征夫泪(慢、降)。
(3):思乡之情如此之切,然而将士们依旧选择驻守孤城,原因是什么?从中你还能体会到怎样的情感?通过朗读时的语气体现你对这种情感的把握体会。
燕然未勒归无计
A、朗读这首诗时的情感是一味悲凉哀伤的吗?
悲壮,哀而不伤
4、小结:本诗表现了将士功业未立,无计归家的责任感和爱国衷肠。不愧苍凉感慨的豪士之伟词。在羌笛声声的夜里,将士们的情感又是如此细腻、敏感。的确,他们是父母的儿子,妻子的丈夫,孩子的父亲。然而,当需要在小我与大我,小家与国家之间进行抉择时。将士们最终选择将小我融入大我,舍小家,保国家。将士们用肩头扛起了保家卫国的重任,满怀着“不破楼兰终不还” “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豪情壮志,用七尺男儿铮铮铁骨铸就了中华民族的万里长城,书写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5、在朗读中齐读这首诗,加深理解。
四、 总结
1、边塞诗歌时中国诗歌发展历史中独特的一支,它时而激越豪迈、时而哀伤悲凉;时而令人心潮澎湃,时而又使人扼腕叹息。
2、边塞诗体现出千百年来无数普通中国人对和平的向往,对家园的热爱,体现中华民族柔中有刚,遇强则抗,不畏险阻,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