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小学教案 >>五年级上 >>
《狼牙山五壮士》课堂实录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4-12-16


 
  【写在前边】
  《狼牙山五壮士》第一版本,应《小学语文教师》编辑部陈金铭先生之约,六月份于江苏江阴第一次亮相。这次一起上此课的,还有江苏江阴名师刘敏威。第一版的教学设计,在视野融合和生命意识的开掘上,下了点功夫。但因有些教学设计太“前卫”或者说“雷人”,辩课现场就引发了激烈的争吵。后来,在自己班级上了第二版本。第二个版本,侧重于阅读策略训练和写作手法的渗透。有的朋友说,喜欢我第一版本的出格和雷人。也有朋友欣赏我第二版本的务实与本色。究竟哪一个版本更有意思?
  哈哈,您说了算。

           敬畏生命
      ——张祖庆执教《狼牙山五壮士》(第一版)

  (此课规定时间只有60分钟,为了最后一个版块的充分展开,因此某些重点段词句教学无法展开)

  第一板块谈话导入检查预习
  师:(屏幕出示日本侵华图片)卢沟桥事变爆发,帝国主义大举进入中国,从而引发了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八年来,日军在中国烧杀抢掠。他们的行为比野兽还野蛮,比魔鬼还凶残。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奋起抗战。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以中国的胜利而告终。抗战期间进行了很多次战斗,其中有一场战斗,给当时的中国人和现在的中国人以深深的震撼。但是,这场战斗的主角只有五个人,请大家拿起笔和老师一起工工整整地写下他们的名字。
  (师生书写: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宋学义、葛振林。)
  师:一起读读他们的名字。(生读五壮士名字)他们也被人称为“狼牙山五壮士”。大家都预习过课文了,老师来检查一下,看看同学们能不能读准确。谁来读第一组词语?
  (屏显第一组词语:大举进犯、坠落山涧、粉身碎骨、叽里呱啦,指一名学生读后齐读。)
  师:再读第二组词语,谁来?
  (屏显第二组词语:全神贯注、昂首挺胸、居高临下、斩钉截铁、热血沸腾、惊天动地、气壮山河,指名读,齐读。)
  师:请大家在作业纸上工工整整写下你认为最难写或者重要的两个词语,把它写正确,写工整,每行写两个词语。
  (学生书写)
  师:请同学说说你写了什么词语?为什么?选择其中一个最重要的说一说!
  生:我写的是“坠落山涧”,因为狼牙山五壮士在作战时不顾自己的生命跳下山崖,保住了大部队和群众的生命。
  师:你把“坠落山涧”理解成狼牙山五壮士最后的跳下山崖?同学,我问你,坠落山涧跟主动地跳下山崖一样吗?课上到最后的时候我来问你这个问题,好不好?
  生:我选的是“热血沸腾”,因为狼牙山五壮士对敌人从来不低头,他们要用自己的行为,告诉敌人,还我国土!
  生:我写的是“惊天动地”,因为这个词语写出了狼牙山五壮士的举动深深地震撼着所有的中国人。
  师:连天地都惊动了。好!再看一组词语,一起读!
  (屏显第三组词语:临危受命、诱敌痛击、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生齐读。)
  师:能不能将这五个词语填在老师发的作业纸上,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填,不要填错,找一个字写得漂亮的同学写在黑板上。
  (指一名学生上台板书,其他在作业纸上填写词语,师巡视。师生交流课文的写作脉络,出错的同学订正,形成如下板书。)
      顶峰歼敌
          跳
     引上绝路 下
    诱敌痛击  悬
   临危受命   崖
  第二板块范读课文聚焦震撼
  师:同学们,对于《狼牙山五壮士》这样一个让人震撼的故事,也许朗读是走进这个故事比较好的方式。接下来请同学拿起课文纸,听老师把文章全文朗读一遍。听完之后要想一想,这篇文章中哪些细节,哪些句子激起你心中掀起一阵又一阵的波澜?
  (师读课文,读到第六小节结尾,音乐起。读毕,全场热烈掌声。)
  师:同学们,文章中的哪一个细节哪一些句子,激起了你心中一阵又一阵波澜?请好好地读。
  生:“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
  师:为什么深深地打动了你?
  生:因为他们危在旦夕,他们的生命在生死线上倒计时。
  师:是呀,你读出了你的担忧。还有哪句在你心中掀起了波澜?
  生: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师:你把两句写班长的话放在一起读,一定有你的道理,请说说!
  生:写出了班长犹豫之后最后做了决定,为了大部队和群众,他决定向棋盘陀走去,走上了绝路。战士们也毫无怨言,紧跟在班长后面。
  师:不是犹豫,而是短暂的思考!这两句话中,班长的身先士卒,战士们的齐心协力,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生:“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这句话写出了班长没有子弹,想也不想就跳下深谷。
  第三板块研读“选择”感受豪壮
  师:好,下面请大家快速浏览全文,在整个事情中,五位战士面临着几次选择?谁能很快找出来?
  生:三次。
  师:哪三次?
  生:第一次是走哪条路,第二次是否扔下手榴弹,第三次是要不要跳下深崖。
  师:你讲了这三次。其实还有一次是在文章开头。请你默读第一段,想一想这段里面告诉我们五位壮士面临怎样的选择?
  生:要么五位壮士全部“玩完”,(观众笑)要么其余的部队全部牺牲。
  师:(很庄重地对刚才的孩子)你用生活中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这点张老师很欣赏。但是在当时那种情形下,你觉得用“玩完”合适吗?请你再想一个词语。(该生一时沉默)
  生:要么全军覆没,要么五人牺牲。
  师:他说的“全军覆没”要比你刚说的词语要——
  生:好!
  师:对,更加贴切。同学们,这段话里边一定有一个词语深深地抓住了你的眼球。
  生:大举进犯。
  师:为什么?
  生:因为这个词语写出了敌人兵力非常强,而且他们像猛兽一样疯狂地向我晋察冀根据地进军。
  师:(相机解释)“晋”是山西的简称,“冀”是河北的简称,“察”是察哈尔的简称,“晋察冀”根据地就是这三省的交汇处,继续往下说。
  生:他们像猛兽一样向根据地进发。
  师:说得多好!猛兽一样,不仅仅是几只猛兽,是一大群猛兽。还有一个词语也一定抓住了你的心。
  师:是“大举进犯”。因为这个词语写出了日寇的攻击一定很凶猛。
  师:一边是大举进犯,一边是只有五个人。在当时的情况下,日军有多少兵呢?老师从葛振林的访谈录当中,找了一些资料。(屏幕显示)
  9月24日清晨,3500多名日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从四面八方向狼牙山包抄。日军实施灭绝人性的“三光”政策,整个狼牙山地区顿时烈火熊熊,浓烟滚滚,当时被合围在狼牙山上的地方党政机关干部和周围村庄的群众达三四万人,为掩护党政机关和乡亲们突围,我们七连奉命担任后卫,待大家安全转移后,再留下一个班拖住敌人,最后转移。
  我们班长马保玉得知这一消息,便去找指导员求战,要求把拖住敌人的任务交给我们班。连长、指导员知道我们班战斗力强,经商量,同意了我们的请求。当时我们班除因伤病住院外,只剩下5人。即班长马保玉,战士胡德林,胡福才,宋学义,副班长是我。
  (以上资料选自《党史博采》1995年第12期《视死如归壮军威——忆狼牙山之战》(葛振林自述)24-25页)
  师:读了这段资料,你明白了什么?
  生:我发现日本人士兵很多,日寇有三千五百人,而且他们是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冲过来的。
  生:敌军兵力非常雄厚(师:请换一个词语),敌人很疯狂,但是我军人很少,寡不敌众。
  师:对!寡不敌众,五个人去面对三千五百人,而且敌人还有飞机大炮。你读出了敌我力量的悬殊。
  生:我还读出了,班长马宝玉清楚自己只有五个人的情况下还主动请战。
  师:同学们,是主动去请战,不是临危受命啊!(板书:“受命”改为“请命”)
  师:是啊,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危难难之时才显壮士情怀。带着我们的理解把课文第一段好好读一读。
  (生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教师顺势引读第二段。)
  师:(第二段读完后)五位壮士又面临第二次选择。默读第三段,你认为这是一次怎样的选择?
  生:事关重大的选择。
  师: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生:一条路,身后都是敌人;一条路,通往狼牙山顶峰的棋盘陀,三面都是悬崖。
  师:为什么说是事关重大?
  生:因为这是生与死的选择。
  师:我理解了,事关生死的选择——这个“事关重大”不是一般的重大,而是生与死的选择。很好,还有谁要补充?
  生:生死的选择。如果往主力转移方向走的话,五位壮士会把敌人引向我军,他们有可能会全部被敌人歼灭;如果引向狼牙山的话,主力部队就会脱离危险。
  师:是啊,如果走棋盘陀顶峰,就会让主力部队,让所有的革命群众留下了生命的希望(板书:生命的希望),但是他们自己呢?同学们,他们自己知不知道选择这条路的后果?
  生:知道。
  师:是啊,这一选择,意味着必定牺牲。哪个词看出?
  生:悬崖绝壁。
  师:几面悬崖绝壁?
  生:三面。
  师:那么另一面呢?
  生:另一面是他们爬上去的路。
  师:也就是四面都是绝路,无路可走。这一选择,是生死抉择啊!他们宁可选择自己面临死亡,却把生命的希望留给了别人,我们来读一读。
  (师生引读)
  师:请学生读一读顶峰歼敌的句子。
  (生读顶峰歼敌句子)
  师:我特别欣赏你读“班长马宝玉抢前一步——”这几句话,一起来读!
  (生齐读)
  师:下一段谁读?
  (指名读)
  师:狼牙山上最壮烈的一幕出现了,请同学们用心去读这段话,一边读一边想象五位壮士跳崖的场面。
  (生读跳崖文字)
  师:让我们一起走进电影《狼牙山五壮士》,一起去目睹那悲壮的一幕。
  (学生看视频片段)
  也一定有许多话要说,拿起笔写下自己最想说的两句话。
  (看影视片断后,学生书写,组织交流)
  生:五位壮士,你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
  生:先烈们,你们是祖国的骄傲,是后人的榜样,你们的精神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生:五位壮士,你们真勇敢,你们虽然死了,但是你们的精神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生:共产党万岁!八路军万岁!五位战士万岁!
  生:狼牙山五壮士,你们是党的骄傲,人们会永远记住你们的!党会记住你们的!
  生:壮士们,虽然你们为中国牺牲了,但是你们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师:(来到学词语时误以为是五壮士“滚落深谷”的孩子身旁)开始你说五壮士滚落深谷,现在你明白了是谁滚落深谷吗?
  生:是日本鬼子滚落深谷。
  师:战士们是——
  生:战士们虽然跳下深谷,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师:战士们是主动跳下悬崖,意义不一样啊!老师想问大家,当时,他们为什么要选择跳崖?
  生:因为不跳崖,敌人就会俘虏他们,就不能为共产党做事了。
  师:你的意思是说他们跳崖也是在为共产党做事,是吗?
  生:五位壮士要死也不能死在敌人的手里,让自己的生命有尊严地离去。
  师:所以他们这样做是为了生命的尊严(板书:生命的尊严),不愿意死在敌人的手里,这一幕才会深深地震撼着每一个中国人。
  第四板块呈现史实还原生命存在
  师:同学们,这五位战士都牺牲了吗?请默读。
  (屏幕显示)
  两位英雄跳崖后,被树枝挂住,幸免于难,但伤得很重。葛振林苏醒后挣扎着爬上来,又帮助不远处的宋学义爬上崖头,他二人拄着棍子往棋盘陀古庙方向挪着。我辨清他们是两个负伤的八路军战士,所以就上前扶着他们。我们3人走走停停,到了棋盘石山腰的古庙。
  第二天,时近中午,李元忠老道回到庙里,听我介绍两位是跳崖受伤的,立即双手合起来深施一礼,说他昨日躲在崖缝,正好看到八路军抗击敌人,舍身跳崖的壮举,还看见日本鬼子在八路军跳崖处列队行礼,说明被八路军的精神折服了。”
  (《党史文汇》2001年第01期第13页《狼牙山不朽的证言——访“五壮士”幸存者的救援人余药夫》)
  师:读了这段文字,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他们居然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生:他们所有的人为他们的这种行为感到震撼,感到敬佩,包括日本鬼子也被他们的这种精神折服了。
  生:八路军和群众是一家人。
  师:这段文字,告诉我们两件事:一是宋学义和葛振林被余药夫救了;二是日本军看到后向五壮士行礼。如果重新编写教材,该不该把两位战士幸存的事实,以及日本鬼子向五壮士致敬的细节的写进去呢?独立思考。
  生:如果知道战士活下来,他们的精神就没有那么好了。
  师:你的意思是只有死去才显示精神,否则就打折扣了,是吗?
  生:是的。
  生:日本鬼子也向我们的战士敬礼了,赢得了他们的尊敬。
  师:是的,赢得敌人的尊敬,这是最了不起的。
  生:如果把事实写进去了能增加文章的真实性。
  生:我反对,如果不写进去能让敌人深深地忏悔。
  师:同学,你把敌人想得太善良了,他们在南京大屠杀的行径更残酷!他们敬佩的只是五位壮士跳崖的行为。
  生:不写进去,像课文这样写,会让后人非常震撼!
  生:这些内容不该加进去,加进去的话就变成《狼牙山三壮士》了。
  师:你的意思是只有牺牲才是壮士?两方观点都似乎有道理,想不想听听老师的想法?老师的想法只是众多想法中的一种,你可以有选择地认同,也可以不认同。宋学义和葛振林得救了,这是生命的奇迹!他们在引敌人上悬崖的时候就已经是壮士了,他们已经让所有人深深佩服了。而活着只能证明生命的坚强,生命的可贵,生命的奇迹。而日本鬼子向跳崖八路军致敬,这是因为五位壮士从容赴死,有尊严地面对死亡带给他们的震撼,这也是奇迹!如果我来改编教材的话,我会毫不犹豫地把这些真相告诉读者,告诉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因为历史就是这样的,没有什么比真实的历史更打动人的了。
  第五板块解构文本开掘生命意义
  师:(稍顿)刚才我们看了补充的文字,我们进行了思维的交锋,大家表现出来的独立思考的精神让我佩服。接下来,我还要挑战大家的思维,我们再来看一个视频。
  (视频旁白:1942年4月9日巴丹半岛七万五千名美菲联军向日本投降,其中美军一万两千名。这是美军进军以来最不幸的日子,也是美国200多年历史中遭受最大的一次军事失败。战斗仍然在继续,本金将军准备给战斗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他动用了100门大炮,包围了克莱吉伯岛,并接连进行毁灭性打击,打了三个星期之久。仅5月4日这一天,就有将近1600发炮弹倾泻到岛上。岛上美军的末日已经来临。5月5日上午10点钟,温莱特中将向华盛顿发出了最后一封电报:请告诉全国,我们的部队和我本人,已经完成了人类所有能做的一切,以及捍卫了美利坚合众国和它的军队的优秀传统,我带着深深的遗憾和我的顽强的军队的无比自豪,去日军指挥官了。再见了,总统先生!”)
  师:看完了这段视频,请大家继续独立思考:(屏幕呈现如下字样)
  独立思考:
  如果,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所描述的战争场面,发生在七十年后其他两国之间,五位战士最终弹尽路绝,无力抵抗。但他们并没有跳崖,而是成为了战俘,最终归国。你认为,他们还值得我们尊敬吗?他们还可以称得上是壮士吗?
  你的理由是什么?
  请大家,独立认真思考一分钟。联系课文内容,联系老师给的材料。
  屏幕呈现如下背景材料:
  (1)一般情况下,投降敌人是主动的,被敌俘虏则完全是被迫的;投降敌人前具有自动放下武器的情节,而被敌俘虏时已不具备使用武器进行抵抗的条件。
  (《投降罪》(“百度百科”ttp://baike.baidu.com/view/475316.htm#1 )
  (2)战争的目标在于摧毁敌国,敌对方有权杀死我方手持武器的守卫者;但一旦守卫者放下武器投降的话,他们就不再是敌人或者敌对方的工具,而仅仅只是人了,他们的生命任何人都无权剥夺。
  (让-雅克·卢梭《社会契约论》(导读)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年4月)
  (学生小组交流)
  生:我认为如果他们成为俘虏,还是值得我们尊敬的。
  师:为什么?
  生:因为他们是在走投无路下才俘虏的,并不是投降。联系老师呈现的资料,我觉得他们已经没有了抵抗的条件,所以即使成为俘虏,也可以称得上是壮士。
  生:值得我们尊敬,因为他们有自己选择生死的权利,前提是不能出卖祖国。
  生:还算是壮士,因为完成了壮士该做的一切,虽然生命没有终止,但被俘等待归国也可以为国效力。
  生:我认为这样做不算壮士!要死也要死的有价值,他们被俘虏后再回国会受到怀疑。
  生:宁死不能投降!如果他们成为俘虏,就不能算壮士。
  师:同学们,思考是无尽的,随着你的年龄的增加,对事物的认识会逐渐深刻。想不想听一听老师的想法?我的想法打在屏幕上了,请静静阅读(屏显):
  五位壮士临危请命,诱敌上山,为了给更多的生命留下活着的希望;在生与死的选择中,他们毅然选择绝路,同样是为更多生命延续赢得了宝贵时间;弹尽路绝之际,他们毅然跳崖,以悲壮的方式,维护了生命的尊严。两位战士的幸运生还,更是见证了生命的奇迹。
  他们的壮举,让生命有了更崇高的价值。他们,值得我们永久的尊敬与怀念!
  但是,
  如果战争发生在今天,
  弹尽路绝之时,
  结束生命不是唯一的选择。
  如果不幸成为俘虏,
  在不出卖祖国利益的前提下,
  依然坚强地活着,
  争取早日归国,
  这也是另一种生命的悲壮!
  下课!

  板书设计:
          顶峰歼敌
                   跳
         引上绝路      下
        诱敌痛击(生命的希望)悬(生命的尊严)
       临危受命        崖
      (马宝玉 胡福才 胡德林) (宋学义 葛振林)幸存
                (生命的奇迹)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狼牙山五壮士》基础练习
《狼牙山五壮士》练习题
《狼牙山五壮士》知识点
《狼牙山五壮士》观后感
《狼牙山五壮士》说课稿2
《狼牙山五壮士》说课稿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反思4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反思3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反思2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反思
《狼牙山五壮士》同步练习
《狼牙山五壮士》课文原文阅读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反思
微课堂教学设计《狼牙山五壮士》之品析“壮”
《狼牙山五壮士》ppt课件(37页)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实录2
《狼牙山五壮士》说课稿
《狼牙山五壮士》教案4
《狼牙山五壮士》教案3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2
《狼牙山五壮士》教案1
《狼牙山五壮士》ppt课件4
《狼牙山五壮士》读后感(4篇)
《狼牙山五壮士》ppt课件3
《狼牙山五壮士》ppt课件2
《狼牙山五壮士》ppt课件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