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核》课堂学习导学案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4-11-29 |
【学习目标】 1.理清课文的结构层次。 2.感受海外华人对故土的依恋之情。 3.学习本文在写作上的独特之处。 【课前预习】 1.读准下列加点的字词。 殷切( ) 玛瑙( ) 嫣红( ) 山坳( ) 蹊跷( ) 匀称( ) 感慨良深()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完成以下任务。 (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请找出文中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句子。 3.走近作者。 萧乾,1910年生,现代作家,翻译家、记者,1939年赴美讲学,开始了七年的欧美生活,他先后写出了《矛盾交响乐》、《血红的九月》、《伦敦一周间》、《美国之行》等优秀特写,他的《美国之行》是40年代对美国的真实记录。它犹如大西洋彼岸吹来的一缕春风,送来了一束 有关美国现代化社会生活和海外华人心态的信息,赢得了广大读者的欢迎。 【活动方案】 活动1: 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课文的题目是《枣核》,请同学们看看课文中哪些地方直接写到枣核或与枣核有关的事?找出相关语句,用简洁的短语,对每件事进行概括,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学生浏览课文→小组讨论→小组推荐代表发言。) 活动2: 品读课文,感悟情感。 “思乡之情”是一种情感,是一种情绪,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东西,可在作者的笔下,这种感情是可触可摸可感的,生动具体感人。请同学们找出表现友人思乡情感的词、句,体会妙处所在,并说说你的理解。 (个人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相关内容,自主圈划,进行批注→小组交流并在组长的分工下尝试展示→小组展示合作成果。) 活动3:研读课文,深度探究。 (1)这篇文章,表现的是一位远离祖国近半个世纪的美籍华人思恋故土的民族深情,为什么以“枣核”命题,而且,就这么几颗枣核,作者这样反复渲染,是不是有些小题大做了? (2)本文结构精巧,悬念迭起,你能说说本文设置了哪些悬念呢? 分别把这些悬念找出来,并说说这样设置悬念的好处。 | |
| 标题: |
《枣核》课堂学习导学案 |
| 文件大小: |
8K |
| 文件格式: |
rar |
| 作者: |
|
| 下载地址: |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工具 |
| 下载说明: |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
|
暂无图片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