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考试题 >>高考现代文阅读 >>
冯骥才《守岁》阅读练习及答案
作者:冯骥才  上传者:admin  日期:14-11-2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1题
守岁
冯骥才
    一种昔时的年俗正在渐渐离开我们,就是守岁。
    守岁是老一代人记忆最深刻的年俗之一,如今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城市人,最多是等到子午交时之际给亲朋好友打个电话发个短信拜个年,然后上床入睡,完全没有守岁那种意愿、那种情怀、那种执着。
    我已不记得自己哪年开始不再守岁了,却深刻记得守岁那时独有的感觉。每到腊月底就兴奋地叫着今年非要熬个通宵,一夜不睡。好像要做一件什么大事。父母笑呵呵说好呵,只要你自己不睡着就行,决没人强叫你睡。
    记得守岁的前半夜我总是斗志昂扬,充满信心。一是大脑亢奋,一是除夕的节目多:又要祭祖拜天地,又要全家吃长长的年夜饭,最关键的还是午夜时那一场有如万炮轰天的普天同庆的烟花炮竹。尽管二踢脚、雷子鞭、盒子炮大人们是决不叫我放的,但最后一个烟花——金寿星顶上的药捻儿,却一定由我勇敢地上去点燃。火光闪烁中父母年轻的笑脸现在还清晰记得。
    待到燃放鞭炮的高潮过后,才算真正进入了守岁的攻坚阶段。大人们通常是聊天,打牌,吃零食,过一阵子给供桌换一束香。这时时间就像牛皮筋一样拉得愈来愈长了;瞌睡虫开始在脑袋里喷撒烟雾。
    无事可做加重了困倦感,大人们便对我说笑道:可千万不能睡呀。
    我一边嘴硬,一边悄悄跑到卫生间用凉水洗脸,甚至独出心裁地把肥皂水弄到眼睛里去。大人们说,用火柴棍儿把眼皮支起来吧。
年年的守岁我都不知道怎么结束的。但睁眼醒来一定是在床上,睡在暖暖的被窝里。枕边放着一个小小的装着压岁钱的红纸包,还有一个通红、锃亮、香喷喷的大苹果。这寓示平安的红苹果是大人年年夜里一准要摆在我枕边上的。一睁眼就看到平安。
我承认,在我的童年里,年年都是守岁的失败者,从来没有一次从长夜守到天明。
    故而初一见到大人时,总不免有些尴尬,尤其是想到头一天信誓旦旦要“今夜决不睡”之类的话。当然,我也会留意大人们的样子,令我惊奇的是:他们怎么就能熬过那漫长一夜? 
    其实很简单,因为他们知道为什么守岁。可是守岁的道理并不简单。
    后来我对守岁的理解,缘自一个词“辞旧迎新”。而首先是“辞”字。
    辞,是分手时打声招呼。
    和谁打招呼,难道是对即将离去的一年吗?
    古人对这一年缘何像对待一位友人?这一年仅仅是一段不再有用的时间吗?
    那么,新的一年大把大把可供使用的时间呢?又是谁赐予我们的?是天地,是命运,还是生命本身?任何有生命的事物不都首先拥有时间吗?
可是,时间是种奇妙的东西。你什么也不做,它也在走;而且它过往不复,无法停住,所以古人说“黄金易得,韶光难留”。也许我们平时不曾感受时间的意义,但在这旧的一年将尽的、愈来愈少的时间里——也就是坐在这儿守岁的时刻里,却十分具体又真切地感受到时光的有限与匆匆。它在一寸一寸地减少。在过去一岁中,不管幸运与不幸,不管“喜从天降”还是留下无奈、委屈与错失——它们都已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在它即将离我们而去时,我们便有些依依不舍。所以古人要“守”着它。
守岁其实是看守住属于自己的时间与生命,表达着我们的生命情感。
    是的,守岁这一夜非比寻常。它是“一夜连两岁,五更分二年”。因而,我们的古人便是一边辞旧,一边迎新。以“辞”告别旧岁,以“迎”笑容满面迎接生命新的一段时光的到来。新的一年是未知的,不免小心翼翼。古人过年要通宵点灯,为了不叫邪气暗中袭入;还将年画上所有形象都画上笑眼笑口,以寓吉祥。由于对未来的这种盛情,所以正月初一破晓“迎财神”的鞭炮更加欢腾。
    于是,我们的年俗就这样完成了岁月的转换,以“辞”和“迎”表达对生命的敬畏,以长长的守夜与天地一年一度地“天人合一”。
    我们和洋人的文化真有些不同。洋人对新年只有狂欢,我们的心理似乎复杂得多,其情其意也深切得多。可是我们正在一点点离开这些。
这到底是因为农耕文明离我们愈来愈远,还是人类愈来愈强势,无须在乎大自然了?
    守岁渐行渐远。当然,我们不必为守岁而勉强守岁。民俗是一种集体的心愿,没有强迫。我们虽然不必为守岁而勉强守岁,但如果有条件和精力来守岁,不妨体验一下这个节点的独特魅力,这也是对大自然和生命的一种敬畏。
18.倒数第二段中,“这到底是因为农耕文明离我们愈来愈远,还是人类愈来愈强势,无须在乎大自然了”。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4分)
19.文中作者写到了自己小时候守岁的经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20.“其实很简单,因为他们知道为什么守岁。可是守岁的道理并不简单。”结合文本,请概括分析“守岁”有什么深刻的道理。(6分)
21.文中最后一段说“守岁渐行渐远”,对此,作者认为应该怎样面对?请概括回答。(3分)其实很多民俗都在渐行渐远,关于民俗文化的现状和发展,你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4分)(共7分)

答案:

18、(1)这句话包含了作者对守岁等民俗渐行渐远的思考,作者认为有农耕文明愈来愈远离的客观原因,更有人类愈来愈不在乎大自然的主观原因。(2分)
(2)表达了作者对人类愈来愈不在乎大自然导致民俗渐行渐远的遗憾之情。(2分)(第一句要解读内容,第二句解读情感)
19、(1)叙写生动,丰富了过去一家人执着守岁的画面,充实了文章的内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2分)
(2)由儿时记忆中大人们通宵守岁引发思考,揭示守岁这一民俗蕴含的文化内涵,深化了主题。(2分)(要抓准丰富内容和深化主题这两个关键词)
20、(1)守岁是“辞旧迎新”,既告别旧岁,表达对即将过去的一年的依依不舍,又笑容满面、小心翼翼地迎接生命中崭新而又充满未知的一段时光的到来。(2分)
(2)守岁其实是看守住属于自己的时间与生命,表达对生命的敬畏之情。(2分)
(3)守岁是以一种特殊的风俗完成岁月的转换,并与天地一年一度地“天人合一”。(2分)
21、
第一问:作者认为我们不必勉强,但也希望人们能够体验守岁这一民俗的独特魅力、保持对大自然和生命的敬畏。(3分)
第二问: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中国民俗文化现状堪忧,很多民俗渐行渐远。但民俗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还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所以还要努力去传承。(概述观点,2分)如:政府和各级部门要重视,并提供空间和条件,如传统节日日放假将更利于民俗的传承;人们也应该克服喧嚣,克服现代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如压岁钱就不能成为攀比之物;当然,民俗也应该推陈出新,如现在环境污染越来越厉害,鞭炮和烟花的燃放就应该有所节制。(向以上任一方向略加展开,言之成理即可得2分。)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冯骥才《寒图》阅读练习及答案
冯骥才《黑头》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冯骥才《胡子》阅读练习及答案
冯骥才《斗寒图》阅读练习及答案
冯骥才《苏七块》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黑龙江省大庆市中考题)
冯骥才《大关丁》阅读练习及答案
冯骥才《白四爷说小说》阅读练习及答案
冯骥才《艺术家》阅读练习及答案
冯骥才《俗世奇人·腻歪》《俗世奇人·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冯骥才《齐老太太》阅读练习及答案
冯骥才《木佛》阅读练习及答案
冯骥才《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阅读练习及答案
冯骥才《秋天的音乐》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冯骥才《粒儿》阅读练习及答案
冯骥才《谁消解我们的文化——从春节的失落感谈起》阅读练习及答案
冯骥才《四十八样》阅读练习及答案
冯骥才《认牙》阅读练习及答案
冯骥才《神鞭》阅读练习及答案
冯骥才《小杨月楼义结李金鏊》阅读练习及答案
冯骥才《龙袍郑》阅读练习及答案
冯骥才《城市为什么要有记忆感》阅读练习及答案
冯骥才《苏七块》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冯骥才《刷子李》阅读练习及答案(2018年广西玉林市中考)
冯骥才《刷子李》阅读练习及答案(2018年云南省中考)
冯骥才《歪儿》阅读练习及答案2018年安徽省中考题)
冯骥才《书桌》阅读练习及答案
冯骥才《乡魂》阅读练习及答案
冯骥才《灵魂的巢》阅读练习及答案
冯骥才《从简朴到简约》阅读练习及答案
冯骥才《冷脸》阅读练习及答案
冯骥才《快手刘》阅读练习及答案(2017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题)
冯骥才《一生都付母亲河》阅读练习及答案
冯骥才《老母为我“扎红”》阅读练习及答案
冯骥才《我们的生活为什么没有诗》阅读练习及答案
冯骥才《黑头》阅读练习及答案
冯骥才《长衫老者》阅读练习及答案
冯骥才《鼓一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冯骥才《粗鄙的暴发户审美充斥着我们的社会》阅读练习及答案
冯骥才《酒婆》阅读练习及答案
冯骥才《摩耶之艺魂》阅读练习及答案
冯骥才《天籁》阅读练习及答案
冯骥才《冯五爷》阅读练习及答案
冯骥才《狗不理》阅读练习及答案
冯骥才《四堡雕版》阅读练习及答案
冯骥才《福字是最深切的春节符号》阅读练习及答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