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大树和我们的生活》教案4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4-11-15


         大树和我们的生活 
学习目标

   1、感受本文质朴刚健的语言风格及其阳刚之美的特点。

   2、体味拟人手法的作用,总体把握文章的主旨。 

     3、领悟并学习胸襟开阔、不畏艰难的坚韧精神。

教学重点:

领悟大树的伟大、高贵和智慧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

大树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1、大树和我们的生活有何联系?作者通过这个“和”字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问题?

2、作者介绍

  周涛,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生于1946年3月,祖籍山西,在京发蒙,1955年随父迁徙新疆,1969年毕业于新疆大学中语系。出版诗集、散文集四十部。曾荣获第二届、第三届、第七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全国诗集、散文集奖,鲁迅文学奖及多种奖项。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副主席、作协副主席,兰州军区创作室副主任兼新疆军区创作室主任,一级作家。

3、积累词语

  随波逐流  毫不夸张  虎卧龙盘  居高临下  兴衰更迭  生死荣辱

  声嘶力竭  奔走呼号  出神入化  天人合一  枝叶繁茂  生机勃勃

襟怀博大  王者风范  前呼后拥  惊心动魄  不同凡响  大名鼎鼎

二、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以大树为抒情对象,歌颂大树的高贵品格

1、朗读课文

2、课文分析

  本文是当代散文家周涛的一篇有代表性的作品。文章以大树为对象,歌颂了大树高贵的气质、不朽的历史、博大的胸怀、坦然承受苦难的坚韧精神。

  文章用一个醒目的假设句开头,提出作者的观点:“如果你的生活中周围没有伟人、高贵的人和有智慧的人怎么办?”你就应该向大树学习。实际上,作者是以拟人化的表达方式将大树比作人类中的伟人、高贵的人和有智慧的人。最后,作者用“伟大、高贵和智慧”来概括大树的品质。这样的开头先声夺人,为后文的抒情与议论奠定了基础。

  接下去作者从几个方面来展示大树的品质:

  大树就是历史,就是帝王,阅尽世间沧桑。

  大树比哲学更能给人以启示和教益:沉静、不言,却能不朽。

  大树与山河大地、飞禽走兽、风雨雷电的关系,比人更深入、更和谐。

  大树有顽强的生命力。

  大树有高贵的神态,拥有大人物的风范。

  文章通篇贯穿着作者喷薄欲出的激情,在文字表述上,也不是按部就班。

行文干脆利落,论断不拖泥带水,显得很大气。

3、理清层次

 第一部分:(1)概述了大树的品质。

第二部分:(2——8)赞美了大树的“有灵有智”。

第三部分:(9——13)苦难之中见精神。

三、细读课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1、为了说明“一棵大树……它就是伟大、高贵和智慧”,作者引用了哪些材料?

( 引用了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中国古籍格言、十三陵的古柏三个材料。 )

2、文章罗列哪些现象来说明老树给人的启示和教益?此外,你觉得还有什么启迪?

( 以静以不言而寿,尽得天地风云之气。  向人类贡献全部而从不向人类索取。  与大自然的万物处于十分和谐、有序的关系。 )

3、文章说“树决不是麻木的,而恰恰是有灵有智的”依据是什么?

( 树与山河大地、飞禽走兽、风云雨雪雷电雾的关系之和谐、深入已远超过了自诩为万物之灵长的人类。 )

4、从本文看,“天人合一”是什么意思?

( 大自然与人类心灵相通,相处十分融洽、和谐。 )

5、为什么说“人类不过从树那儿学了一点皮毛”?

( 与大树相比,人在这方面的认识与取得的成果是十分浅薄的。 )

6、为什么要向大树学习?它有哪些品质? 

 
阅世长久§2

以静、不言而寿  §3

贡献全部  从未索取§3

有灵有智§4  顽强生命力§7       伟大  高贵  智慧    

处理复杂关系的大师§5

襟怀博大  通灵通神§6

经历考验 大人物风范 §11.12

四、拓展延伸

1、大树有这么多优秀的品质,那么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怎样处理和大树的关系?同学自由发言。

善待大树,它们是我们的“亲人”。(如爱护绿化)

向大树学习,它们是我们的“老师”。(如迎接艰难困苦,和谐处理与周围人物的关系。)

2、作者笔下的大树让你想到哪些人?说说你的理由。

小结:

自然,它不仅仅给我们提供了生存的物质条件,还滋养着我们的精神世界。学习本文之后,我想我们应该更加热爱和尊敬自然界的树,尤其是经历了种种艰难的大树。我们在生活中向大树学习,学习它们在生长中积淀的优秀品质,从而使我们自己的生活更加有价值。

当然,正如文末所说:(学生齐读)我们对它们了解得还远远不够。[注:这符合作者“句有余味,篇有余意”的风格]

五、布置作业

必作题

1、完成词语抄写。从“积累词语”中选择五六个词语,写一段有中心的话。

2、阅读练习:

(1) 文中第3段中说:“在人的心目中,树是傻瓜”,这样说的根据是什么?请分条回答。

参考答案:

 ①树为人们贡献了自己的全部,却从未向人们索取什么。

     ②树本来用不着人养,在大自然中活得好好的。

     ③树连恳求人们不要砍伐它的意思都不曾流露。

(2)文中第5段中说“要说什么‘天人合一’,人类不过从树儿学到了一点皮毛”,请结合文章内容解释“天人合一”,并说明上面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参考答案:

“天人合一”指人是自然万物之一,人当与自然万物融为一体。这句话的含意是:人要学习树,做到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但人做得很不够,没有实质性的行动。(意思对即可)

(3)作者在文中以具体地方的树为例。

  1)请说出哪些具体地方的何种树。

参考答案

①十三陵的松柏②墨玉县的梧桐树王③和田的天花果王④南疆冻裂的白杨⑤北疆被雪压劈折的树⑥哈密的“左公柳”

2)作者用这些树说明了哪些观点或见解呢?请分条回答。

参考答案

①用松柏、梧桐树王,无花果王说明它们使人认识到伟大、高贵、智慧。

    ②南疆、北疆的树说明树也有各种艰难

    ③“左公柳”说明树会遗传栽树人的风貌。

( 4) 这篇散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哪些好处?请分条回答。(5分)

参考答案:

  主要运用了拟人的表现手法。好处:①这样写使树有了人格和品质,引发人们联想,想象,文字新颖,生动,感人。    ②突出了树的品质,精神,使主旨更深刻。    ③更能抒发作者的赞美之情。 

选做题

1、搜集有关树的成语或名言。

2、思考文前作者引用的托尔斯泰的话在文中有何寓意:(查资料,了解托尔斯泰和左宗棠)

 

黑板板书: 

大树和我们的生活

周涛

          亲人                    伟大 

                              高贵

          老师                  智慧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大树和我们的生活》教学设计3
《大树和我们的生活》学案
《大树和我们的生活》阅读练习及答案
周涛《大树和我们的生活》原文阅读
《大树和我们的生活》ppt课件3
《大树和我们的生活》ppt课件2
沪教版《大树和我们的生活》教案2
沪教版《大树和我们的生活》ppt课件1
《大树和我们的生活》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