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吴汉何尝杀妻》教案7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4-11-1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利用论据说明自己的观点,学习怎样更有效地组织论证过程。
2.仔细学习作者严密的逻辑论证过程,提高归纳总结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
1.了解文章结构,找出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
2.找出作者的观点和要表达的思想、态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不迷信盲从的独立精神。
2.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3.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质疑精神。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1.学习作者论证的严密性。
2.学会利用史料有逻辑地组织自己的论据。
◆难点
1.学会怎样使自己的论证更充分,更有说服力。
2.培养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独立思考的精神。
◆教学突破
1.将论据分类,看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论证自己的观点的。
2.将观点中主要的分歧找出来一一论证,边破边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查阅关于吴汉的第一手资料。
2.让学生课前仔细阅读文中的文言文部分,理解其大意。
◆学生准备
1.课前认真读懂文中的文言文,加深理解。
2.对文章结构进行分析。
教学步骤
一、 导入
在正式上课前,请同学们来做一道趣味选择题。
以下哪段电视剧情节改编严重失实( )
A 唐太宗李世民精心谋划,弑兄夺位。
B 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惩办不少贪官。
C 康熙皇帝借韦小宝之力打败顾命大臣鳌拜。
大家很容易就可以回答得出来,答案为C。大家在笑过之后,有没有发现,这道选择题反映出了我们现在很流行的一种影视现象:对史实进行一番又一番的“戏说”。影视剧的编剧导演们把榨了一遍又一遍的甘蔗渣又拿来煮水,掺入各种化学原料,哄着观众甜滋滋地喝下,并且在喝下这杯已经变质的“历史饮料”后闹肚子时还不带赔医药费,因为有个七个字的冠冕堂皇的理由:本故事纯属虚构!有些历史已经不堪重负了。今天,我们将来学习一篇对这种现象进行大胆质疑、严谨求证的文章《吴汉何尝杀妻》。
二、作者介绍
邓拓(1912-1966),原名邓子健、邓云特,出生于福建闽侯一个旧知识分子家庭。一九六一年,邓拓应《北京晚报》的要求,开设了《燕山夜话》专栏。以马南邨为笔名 。在此之后,他又与吴晗、廖沫沙同志合作,在《前线》杂志上开设了《三家村札记》的专栏。 邓拓的杂文重史识、史论,抓住现实,旁征博引,含蓄委婉,可谓雅俗共赏。
三、文本解读
()题目解析
《吴汉何尝杀妻》,首先题目这句话,带有什么语气?(反问语气)“何尝”作何理解?(何尝=未曾、并非) 围绕题目,我们可以看到两个观点的存在:吴汉尝杀妻;吴汉未尝杀妻。有人认为吴汉杀妻了,而作者认为并没有。作者在此确立了自己的观点,从论证方式上来看,本文是立论。那到底杀还是没杀?这是个问题。
(二)案件模拟
o 犯罪嫌疑人:吴汉
o 罪名:故意杀人罪
o 控方陈述案情:第二段
o 辩方律师陈述观点:第三段
o 辩方律师辩护:列举证据(四段文言文内容)
证据1 出身清白
证据2 夫妻和谐
证据3 名位正常
证据4 为人厚道
(三)三段论式
前提一:如果吴汉确曾杀妻,那么汉代典籍必有记载。决不至于一字不提。→前提二:在汉代的历史典籍中,完全找不到“吴汉杀妻”的记载。→结论:吴汉未尝杀妻。(四则论据材料均是对对方论据的反驳,对方论据有误,其观点就自然是错的,作者采用的是驳论据的批驳方法。)
(四)案件总结陈词
“吴汉杀妻”的判罪依据仅有《斩经堂》的戏剧故事情节,其真实性不足,不能以此判定吴汉“杀妻”的罪名。而包括《后汉书》《东观记》等汉代历史典籍中,完全找不到关于“吴汉杀妻”的事实依据。所以,吴汉“杀妻“的罪名是不成立的。
(五)小结
“吴汉杀妻”的罪名洗清了,那作者为吴汉“辩护”的目的何在?(中心观点:历史的真实和舞台艺术的真实,有时距离很大,谁要是把看戏当作读历史,那就不免要上当。)作者又提出了怎样的要求呢?(假若要把吴汉的故事编成戏剧,虽然不必要完全按照《后汉书》记载的史实,原封不动地搬上舞台;但是也不应该捏造情节,胡乱编出像《吴汉杀妻》这样的剧本。)文章在第一段提出正面观点,在第二——八段反驳了“吴汉杀妻”的谬论,最后又提出了历史剧创作的原则和创作态度,观点鲜明,脉络清晰,论证有力。
四、能力拓展
(一)你说我说
思考:有多少历史可以篡改?谈谈你对“戏说历史”的看法。(为什么要“戏说”?)
(二)我看“戏说”:到底改编还是不改编?To be or not to be?这又是一个问题。
在我看来:1、电视剧创作首先是纪实性与戏剧性的统一。电视剧里的素材可以来自于现实生活本身,也可以是经过选择、提取的再现现实生活,也可以是经过加工、改造,带有主观性表现的现实生活。好比是我炖一锅鸡汤,我可以往里面加入盐、味精、姜片、胡椒等等,只要加入的东西不会影响到这锅鸡汤的本真滋味。所以,适当的加工对于电视剧创作而言是允许的。
2、历史正剧在强化审美的同时要回归本真。作为特殊题材的电视剧类别,历史剧创作应该不能一味求真,否则会失去审美,让观众产生观赏疲劳,但也不是一味的“戏说”,让本来的历史面目全非,让观众误读。
总而言之,一颗柚子可以是白肉的,也可以是红肉的,但是它作为柚子的本质属性不能被改变,我们不想看到一个柚子长成苹果样。
所以,老舍先生说创作要对历史负责,对艺术负责,对观众负责。历史剧创作应当遵循“改编有度,后果得负”的原则。
补充资料:吴汉性格中,还存在着鸷狠残忍的一面。吴汉经常放纵部下劫掠乡里,邓奉叛汉,就由他的故乡新野被吴汉部众劫掠骚扰而起。公孙述死,延岑出降,吴汉居然杀死公孙述的妻子儿女,灭尽他的家族,把延岑也灭了族。并且,任凭士卒大肆掠虏,焚烧宫室,摧残人民。史载,光武帝听到消息,勃然大怒,严厉地谴责了他。光武帝还下诏切责吴汉的副将刘尚,诏书说:“城降之日,吏人从服,孩儿老母,口以万数,一旦放兵纵火,闻之可为酸鼻!(刘)尚宗室子孙,尝更吏职,何忍行此?仰视天,俯视地,观放麂啜羹,二者孰为仁?良失斩将吊人之义也!”
这段历史材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让我看到其实吴汉还有我们不熟悉的一面。在史料中还记载,其实从一开始,吴汉就已经相当欣赏刘秀了,还积极鼓动他的上司效力于刘秀,所以就算是没有王莽的女儿当他的妻子,他也一样会投效刘秀。根据这些史实,就已经可以改编成一部很有内容的戏剧了。所以,对于不熟悉的言论,我们应当要时刻质疑,积极求证,多角度思考问题,这样才能有助于我们真正提高自身的知识积累。
(三)拓展思考:你如何看待“架空历史”的创作现象?
既然历史不让大幅度改编,那么很多作家编剧索性架空历史来创作作品,而这样的创作现在你又是如何看待的,对于你又有哪些利弊呢?请仔细思考,收集材料,确立观点,组织论据,作一篇小作文。
五、板书设计
吴汉何尝杀妻
邓拓
一、提出正面观点:第一段 论证方式:立论
二、反驳“吴汉杀妻”的谬论:第二——八段 批驳方法:驳论据
三、提出历史剧创作原则和态度:第九段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吴汉何尝杀妻》学案练习
《吴汉何尝杀妻》检测题
《吴汉何尝杀妻》ppt课件(74页)
《吴汉何尝杀妻》ppt课件(16页)
《吴汉何尝杀妻》教案9
《吴汉何尝杀妻》教学设计8
《吴汉何尝杀妻》教学设计6
《吴汉何尝杀妻》练习题
《吴汉何尝杀妻》ppt课件(25页)
《吴汉何尝杀妻》ppt课件(21页)
《吴汉何尝杀妻》反驳之不足
《吴汉何尝杀妻》学案(含答案)
《吴汉何尝杀妻》ppt课件(24页)
《吴汉何尝杀妻》导学案
《吴汉何尝杀妻》说课稿
《吴汉何尝杀妻》公开课教案5
《吴汉何尝杀妻》学案练习及答案
《吴汉何尝杀妻》ppt课件4
《吴汉何尝杀妻》故事梗概
邓拓《吴汉何尝杀妻》原文阅读
《吴汉何尝杀妻》ppt课件3
《吴汉何尝杀妻》课文精讲
语文版《吴汉何尝杀妻》《世上没有傻问题》教案及练习
《吴汉何尝杀妻》同步练习
《吴汉何尝杀妻》教案4
《吴汉何尝杀妻》教案3
《吴汉何尝杀妻》基础知识及同步练习
《吴汉何尝杀妻》教学参考
《吴汉何尝杀妻》ppt课件2
《吴汉何尝杀妻》教案2
《吴汉何尝杀妻》教学参考
《吴汉何尝杀妻》ppt课件1
《吴汉何尝杀妻》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