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左右结构的字,左右基本同宽,左边的“革”第八笔横稍微斜一点,但不是撇,右边部分里边是个“米”,捺变成点。
2、学生描红、仿影。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徐悲鸿学画的主要过程复述课文。
2、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为国争光。
教学重点:
能感情朗读课文,读懂徐悲鸿是怎样刻苦学画的。
教学难点:
理解“真正的中国人”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精读课文
1、整体感知:徐悲鸿为什么立志学画?他是怎样励志学画的?结果怎样?分别用哪几个自然段来写的?
2、学习第一段(1~3节)
(1)学生读文,思考:激励徐悲鸿立志的起因是什么?外国学生对他的态度怎么样?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徐悲鸿的表现又是怎样?
(2)指名回答。
(3)说说徐悲鸿立下的志向是什么(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4)理解话中的“他们”指的是谁,是怎么说的。
(5)指导感情朗读第二节。
(6)过渡:外国学生的话多么让人气愤!我们再来看第三节。
(7)指名读第三节,理解“真正的中国人”指的是什么样的人?
3、学习第二段(4~6节)
(1)导读:为了让外国人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从此,徐悲鸿更加怎么样?
(2)理解比喻句:“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说说用上比喻句的作用
(3)指导朗读第四节
(4)过渡:徐悲鸿是怎样奋发努力的呢?请学生默读5、6两节,画出徐悲鸿奋发努力的词句。
(5)学生交流:“每逢……就……”说明他放弃了一切休息时间;“画呀,画呀,常常……一整天”说明他画得很多,画的时间很长;“潜心”说明他画得很投入,很认真;从第6节体会他生活的清苦都是为了学画。
(6)指导感情朗读。
三、复述课文
1、理清第二段的构段方式。
2、练习复述第二段。
3、指名复述。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徐悲鸿立志学画的原因,知道了他是怎样刻苦学画的,那么,他到底学得怎样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板书设计:
6 、徐悲鸿励志学画
每逢……就……
潜心
一间 一杯 两片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为国争光。
教学重点: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
懂得外国学生“震惊”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继续精读课文第三段
1、指名读课文。
2、说说徐悲鸿取得了什么成绩?
相机理解“优异”和“轰动”的意思。
3、“震惊”是什么意思?那个外国学生为什么震惊?外国学生前后的态度有什么改变?
4、指导感情朗读。
三、总结课文
(1)徐悲鸿学画为什么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2)感情朗读全文。
四、指导复述课文
1、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出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从这些词语你感受到了什么?
2、轻声读课文,边读边记在不同时间里发生的事情:1919年春天 一天从此 三年过去了
3、分组练习复述。要求: 态度大方、 声音响亮、尽量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词。
4、指名复述。
板书设计:
6 、徐悲鸿励志学画
1919年春天 一天 从此 三年过去了
文献摘录:
徐悲鸿:画家,美术教育家。江苏宜兴人。自幼随父徐达章学习诗文书画,1916年入上海复旦大学法文系,半工半读,并自修素描。1917年留学日本学习美术,不久回国,任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1919年赴法国留学,1923年入巴黎国立美术学校,学习油画、素描,并游历西欧诸国,观摩、研究美术作品。1927年回国,先后任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1933年起,先后在法国、意大利、比利时、英国、德国及苏联举办中国美术展览及个人画展。代表作有:油画《田横五百士》、《九方皋》、《漓江春雨》、《晨曲》、《泰戈尔像》、《奔马》等。有多种画集、研究文集出版。著有《徐悲鸿艺术文集》等。1953年9月26日卒于北京。逝世后,北京建有徐悲鸿纪念馆,集中保存展出其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