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一、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四个生字,结合文本语境理解文中“星罗棋布”、“络绎不绝”、“大喜过望”等成语的意思。积累并尝试运用文中的四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父亲教导“我”的话。学习从阅读材料中按要求提取信息,比较信息,体会作者选择材料恰当和表达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3、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领悟“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深刻含义,感悟作者的人生态度,并学习从自已的生活中截取片断进行练笔表达。
二、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句子“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假如你发现走这条路不能到达目的地的话,就可以走另一条路试试!”的含义。并学习从自已的生活中截取片断进行练笔表达深化哲理认识。
三、教学准备:课前预习,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
四、教学流程预设:
一、检查预习,把握主要内容。
(一)猜一猜,以“悟”激趣,学悟文题
1、激趣:(出示课件)悟,籀文 (两个五,即“吾”,我) (心,本性),造字本义:明心见性、发现自我。
孩子们,这是我国汉字“悟”的起源。请你给这个字组个词(觉悟、醒悟、悟道、恍然大悟)。悟的范畴多广啊!同学们,从某种意义上说,读书就是悟道。生活是一本无字天书,咱们每个人都是这本书的作者。生活中的许多场景,许多故事,常常能发人深思,引人感悟。今天,让我们来学习美国作家伊尔莎的生活感悟。
2、揭题: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读题。
(二)检查预习,初悟文意
1、检查预习。课前已请同学们按照阅读提示要求,认真预习了课文。你读准这些字音了吗?
(1)、读下列词语,并交流体会对下列词语的理解。感受第二组词语的共性和不同用法。
午宴 缝纫 挑(tiǎo tiāo )拨
星罗棋布、如蛛网般交叉、络绎不绝 源源不断
垂头丧气 大喜过望 心灵手巧、与众不同、受用不尽
(2)尝试将上边的四字词填写居括号里。
( )的村庄 ( )的街道 ( )地告辞
( )的妇女 ( )的展览
( )地流出 ( )的订货人
(3)在这些短语中,有一组可以填入多个词。(出示课件:( )的我)每填入一个词,就蕴含着一个故事,一种心情。请看看可以填入哪些词。作者是如何从“垂头丧气”到“大喜过望” 的呢?课文写了什么事?
二、初读课文——浅尝人生哲理。
(一)理清事件,引出启示。
1、课文写了“我”在生活中另辟蹊径的两件事(第一件是——制作40件毛衣,第二件是——举办大型时装展。)请继续读课文,完成学习卡。自学后与同桌议一议,说一说事情的梗概。
|
具体事例 |
起因 |
困难 |
办法 |
事件结局 |
|
赶织
毛衣
|
请维黛安太太编制毛衣 |
维黛安太太一个人无法在两周内完成 |
请了二十位心灵手巧的妇女帮忙 |
四十件毛衣顺利交单 |
|
时装
展示
|
工人们可以如期完成服装展会顺利举办 |
裁缝姑娘在另一家时装店的挑拨之下跑光了,衣服都未缝成 |
举办一个不是成衣的时装展 |
激发了客户兴趣,前来订货的人络绎不绝 |
(二)品味人物语言,拓展哲理外延
1、师:作者之所以能在遇到困难后又获得成功,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父亲的话。出示,齐读) 你能联系这两件事,说说“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指名说,师引导)
2、那么父亲带我爬上塔顶,仅仅是让我看路吗? 出示句子齐读:“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假如你发现走这条路不能到达目的地的话,就可以走另一条路试试!”这段话的意思可以用哪处词来形容?(此路不通走彼路,殊途同归,另辟蹊径等)(广场=生活目标;路=方法)这是父亲对我的教导,也正是作者牢记了父亲的教导。使作者走上了成功之路。课文中哪些句子写出了她的成功?请把它划出来。
3、学生交流成功的句子,引出作者心情的变化,体会内心情感。
2、感受作者内心,体悟人生历程,,领悟启示意义。
1、在制作毛衣这件事情中,作者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在接受订单时心情怎样?后来呢?再后来呢?
出示句子:我大喜过望,脚下仿佛踩着一朵幸福的云。
那朵幸福的云突然消失了,我只好垂头丧气地与她告辞。半路上,我猛然停住脚步,……
从此,一条时装的河流,源源不断地从我的时装店里流了出来。(喜上眉梢)
师:我们来看这些话。(出示课件:文中相关句段,指名读)从这段话中,你读出了什么?从哪儿读出的?(引导学生通过“大喜过望”、“垂头丧气”理解作者的心情;通过“猛然”、“不然”体会作者换种思路。)能带着你的体会读读这些句子吗?(指导朗读)
总结:三次心情的变化,反映的是作者在一件事上的历程。尽管作者遇到了困难,但是她没有放弃,依然积极的想办法,并获得了成功。由此,我们看到了:“积极的态度、换种思路”对成功的重要性。(板书)
师:这的确是一句让人受益终生的话,那么你在生活中有类似的经历吗?(指名说) 老师也来给大家举个例子。(出示“拓展阅读:《挑战命运》)你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什么?
2、总结:是啊,“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道出了最深刻的道理。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它的含义,并将它铭记在心吧。(出示含义,生齐读)
四、感悟写法,提取生活历程练笔,升华启示:
1、师:课文学到这儿,我就在想,课文的作者是一个作家,为什么选择自己“梦想做服装设计师”事,来说明这个道理呢?如果你是作家伊尔莎你会选择什么事例来写,这个启示。可以想象:作者从服装设计师再到作家,在生活中遇到困难并克服困难的例子有很多,那为什么只选了这两个例子呢?(指名说,引导体会:选材要恰当)
师:学会选材很重要,怎样表达也是关键。课文中作者在写这两件事的时候,详略处理一样吗?(生说,引导体会:围绕中心,重点事件详写,其它事件略写,做到有详有略,文章才会写好)
2、师:学了这一课,相信同学们自己生活中如同作者一样的场景也一样会浮现在你的眼前,拿起您的笔,把这件让你深受启发的事写下来。如果您的确没有经历这样的事,您也可以把文中的故事从你的角度出发进行改写,把它告诉你身边的人。(生练笔,师巡。集体交流。)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了“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含义深刻的话,给我们的人生上了很好的一课,相信同学们一定明白了:成功是一种态度,只要带着希望出发,成功就会离你越来越近。顽强的意志可以帮助人克服许多困难,当再一次冲破艰难险阻,经历了苦难后,通往广场的路就会又多了一条!(出示后两句)
拓展阅读材料:
战胜命运的孩子
有两个孩子:一个喜欢弹琴,想当音乐家;一个爱好绘画,想当美术家。
不幸得很!想当音乐家的孩子,突然耳朵聋了;想当美术家的孩子,忽然眼睛瞎了。 孩子们非常伤心,痛哭流涕,埋怨命运的不公。
恰巧,有位老人打他们身边经过,知道了他们的怨恨。老人走上前去,先对耳聋的孩子比划着说:“你的耳朵虽然坏了,但眼睛还是明亮的,为什么不改学绘画呢!”接着,他又对眼瞎的孩子说:“你的眼睛尽管坏了,但耳朵还是灵敏的,为什么不改学弹琴呢?”
孩子们听了,心里一亮。他们擦干眼泪,开始新的追求。
说也奇怪,改学绘画的孩子,渐渐地,感到耳聋反而更好,因为,他可以避免一切喧嚣的干扰,使精力高度专注。改学弹琴的孩子,慢慢地,也觉得失明反倒有利,因为,他能够免除许多无谓的烦恼,使心思无比集中。
果然,耳聋的孩子,后来成了美术家,名扬四海;眼瞎的孩子,终于成为音乐家,饮誉天下。
一天,美术家和音乐家又遇见了那位老人。他俩非常激动,拉住老人连连道谢。
老人笑着说:“不用谢我,该感谢你们自己的努力。事实证明,当命运堵塞了一条道路的时候,它常常会留下另一条道路!”
六、板书设计:
14、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悟
通往生活目标的路不止一条
垂头丧气 大喜过望
积极的态度
与众不同 换种思路 成功
顽强的意志
伊尔莎·斯奇培尔莉,Elsa Schiaparelli(1890-1973)生于意大利罗马。她被认为20世纪最有名的服装设计师之一。1927年在巴黎开设自己第一家服装设计沙龙,追求设计的创新性,她第一个设计了护肩,毛皮织物和将拉链染成和衣服相同的颜色。她和当时很多艺术家,比如著名画家达利等人联系密切,并聘请他们参与纺织品的设计,把超现实主义风格引入服装设计中。二战之后,她的事业亏损,最后宣告破产前往美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