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小学教案 >>四年级上 >>
《望洞庭》教学设计2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4-10-03


望洞庭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5个字。能正确读写“洞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3、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的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课前准备:
1、回家查找诗句的诗意;
2、搜集作者的有关资料,他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这首诗的?
3、了解诗人通过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搜集几篇有关他的诗作(体会作者的写作风格)
教具安排: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新学期的第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优美的唐诗。(课前引导学生交流预习体会,可自由背诵以前学过的李白的诗,用一句话说说作者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二、初读课文,畅谈感受
1、老师把诗默写在黑板上,请你照着老师认真抄写下来。
教师默写古诗,学生抄写。
2、抄写好了,请认真地对照一下,看有没有抄错的地方。尤其是“亭”这个生字,看看它怎么写的?(为了节约时间和加强学生对“亭”字的印象,可在课前把诗抄写在黑板上,故意把“亭”写错,让学生主动发现)
3、请你读一读这首诗吧,看谁能读正确,最好能读得有诗的味道。
4、教师范读。指名读,让学生把诗读正确。
三、合作探究,析文入境
1、现在大家会读了,那么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它的意思,看看谁能通过预习,大致地了解这首诗?
学生自己思考诗意。
2、先来看“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这一句,这里你有最不能弄明白的字词吗?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重点理解“尽、闲”二字。
3、你觉得这是怎样的一个画面呢?或者说你看到怎样的一个景象?
(天上的鸟儿们都高飞远去了,万里长空中的一片白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地飘远了。)
4、看看诗题,什么叫“独坐”?
独自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什么样的情景?
若这个独坐的人是你,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孤独寂寞)
5、有感情读这两句诗。(指导朗读)
6、你知道这位独坐在敬亭山上的诗人是谁吗?
那么你知道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吗?
谁能说出有关的资料,老师相信你更能体会出诗人当时的心情,更能品味出诗里的味道来。
7、那么是不是当高鸟飞尽,孤云飘逝,李白就这样一直觉得寂寞伤心下去了呢?请看后一句。
8、“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有不明白的字词吗?
重点理解“厌”、“相看”(即谁看谁?)
9、李白觉得是不是自己真的是孤单到一无所有了呢?他觉得还有令人高兴的或者说是让人欣慰的事物吗?那有是什么呢?
你怎么理解这句诗的?
(“我”看着敬亭山,敬亭山也好像看着“我”,我们相互总也看不够,大概只有敬亭山还愿意和我做伴,做我的知己朋友吧。)
10、鸟儿你要飞就飞走吧,白云你要飘也飘走吧,起码还有敬亭山和我两两相望,做我的知己朋友。从中,你有什么新的体会了吗?你对李白有什么新的认识?(体会到李白对敬亭山的喜爱,李白是个很洒脱、乐观的人。)
11、有感情读这句诗。(引导学生从诗中找出能体现作者孤独寂寞的词)
12、连起来说说诗意,再次了解一下诗人感情的变化:从感到孤独寂寞到喜爱敬亭山,乐观豁达起来。
13、有感情读古诗。
四、梳理巩固,拓展应用
李白是个乐观洒脱的人,这在他的很多诗中都表现出来,请大家再看一首(多媒体展示):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五、作业(任选其一)
1、背诵并默写《独坐敬亭山》
2、根据诗意画一幅画。
3、课外可搜集李白写的其他的诗,读一读。


板书: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教学反思:
在教学《独坐敬亭山》这首古诗时,为了使学生体会到使人孤独落寞的感情,我在学生介绍完李白的相关资料后,又补充介绍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当年,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诗人通过对敬亭山景象的描写,抒发了因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寂寞的感情。有了这个知识,学生对于整首诗意思的把握就更加容易了,在汇报完一二句的诗意后,我追问道:“你从哪些词上能体会出诗人孤寂的心情?”学生马上答出:“众鸟高飞尽”的“尽”字,“孤云独去闲”的“孤”和“独”字,都能体会出诗人的孤寂。因为诗人的孤独,他看到鸟儿和白云似乎也不愿陪他,都离他而去了。我微笑着表扬了发言的同学,班级的同学也表示赞同。这时,又有一个同学举起手来,说:“老师,我还有不同的理解。”我让她说说看。她说:“我觉得从‘众鸟’和‘闲’可以看出鸟儿虽然是要飞向远方,但是也有自己的伙伴陪着。天空中虽然只有一片云但是它也是悠闲自在地飘走的。而这就与诗人的孤寂形成了对比,显得诗人更加孤独和寂寞了。”听了她的发言,我首先予以肯定,并鼓励其他同学今后就要这样发言。同时我也感到这个孩子真的很有想法,并且她还能够把自己的见解清晰得表述了出来。如果课堂上,其他的学生也能如此,我们的语文课不就上出“语文味”来了吗?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望洞庭》教学反思
《望洞庭》读后感
《望洞庭》课堂实录
《望洞庭》说课稿
《望洞庭》教案6
《望洞庭》教学设计5
《望洞庭》教学设计4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ppt课件1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教学设计2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教案1
《望洞庭》ppt课件2
《望洞庭》ppt课件1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练习题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知识点及课后练习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基础知识练习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知识点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原文和译文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同步练习
古诗两首《望洞庭》《峨眉山月歌》ppt课件1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课文原文阅读
古诗两首《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教案1
古诗三首《望洞庭》《菊花》《枫桥夜泊》教案1
古诗二首《宿石邑山中》《望洞庭》教学反思(2篇)
古诗二首《宿石邑山中》《望洞庭》教案1
古诗两首《望洞庭》《峨眉山月歌》教案1
《望洞庭》教案3
《望洞庭》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