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课外读物 >>作品赏析 >>
《天鹅的故事》《满腔热血已经沸腾》导读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4-09-26


《天鹅的故事》

  〔关键词语〕心头一凉 惊呆 飞禽走兽也和人类一样,有自己的生活

  这一篇和《猫的故事》一样,都是写动物的,《猫的故事》写了动物的母爱,而《天鹅的故事》写了动物的爱情。这爱情给人一种生死不渝的感觉,当一方受伤,另一方则不计安危,相守到死。为了表现这一点,作者侧重在两个方面加以描述:首先是静态的,也就是文章一开头,读者还不知道天鹅的故事的时候:

  落座以后,一抬头,看到一个特别的大玻璃柜,占去好大的空间。引起我的好奇心,于是起身走近细看。原来里面是禽鸟标本:两只拥抱在一起的天鹅。

  这一笔作为整篇文章的核心意象,似乎缺少必要的渲染。按通常的手法,这里应该是多写几笔,充分地表现天鹅的静态的雕塑美。其次按照首尾呼应的法则,在结尾,也应该有些形容,甚至是排比的句子的。这是我们在《背影》中已经欣赏过的。先着力写父亲的背影,到了最后,在想象中又出现父亲的背影,让背影的意象深深地留在读者的心中。但是,当我们读到故事结尾的时候,作者并没有对两只天鹅相拥的雕塑式静态之美作过多的描述,而是写得相当朴素:

  我冒着严寒来到苇塘边上,这里到处是雪,水面完全结冰,除了呼呼的风声以外,听不到也看不到任何生机。我心头一凉,直奔受伤天鹅的栖息地……啊,看到它们了,心底升起了希望。可走近一看,我惊呆了:两只天鹅已经冻僵。它们紧紧地拥抱在一起,雄天鹅用双翼护着受伤的雌天鹅,为它挡风遮雨,而它们那长长的颈脖,互相偎依着,交叉缠绕在一起,就像不可分割的命运……

  作者对于天鹅静止的形态,没有多加形容,对于其象征的意义也着墨有限。这本来可以说是文章的缺点。作者似乎力求弥补,不刻意用《背影》式的笔法,而是用另一种方法,就是把笔墨放在发现天鹅相拥之时“我”内心的过程:先是“心头一凉”,再是“心底升起了希望”,接着是“惊呆了”。最后是发出由衷的赞叹:“长长的颈脖,互相偎依着,交叉缠绕在一起,就像不可分割的命运。”

  作者着力之处,不在静态天鹅雕塑式的美,而是人的内心受感动的层次。重心在自我情感激起的反应上,这种反应是动态的,变化的,随着想象而升华的:

  我久久地凝望着柜里的两只天鹅,眼睛逐渐模糊起来。在一片白雾中依稀看到两只天鹅苏醒了,复活了。它们呼应着展开双翅,悦目蓝天,越飞越远,最后成了两个小黑点,消失在天边。

  作者这里的想象,对读者的想象是有冲击力的,突破静态的天鹅标本,让它飞舞,赋予它们以生命。这就是作者的追求。

  当然,这和梁实秋的《猫的故事》相比,在文字上,在语言修养上,显然要略逊一筹。

  首先,这位作者只有现代汉语的书面语词汇,语言显得平淡,独创的言语很少。不像梁实秋那样,对于现代汉语书面语词汇和古代文言,乃至日常口语词语有得心应手、游刃有余的驾驭,时常有出奇制胜,妙语惊人的效果。

  其次,文章的情感变化固然有层次,甚至谈得上比较丰富,但却不是很有特点,不像梁实秋那样,在自我解剖中,既有横生的妙趣,又有人性批判的深度。

  入选我们课本的文章,一般说都是比较优秀的,但并不是说,所有的文章都同样的优秀。有些文章在思想方面有长处,有些文章在语言方面有优点。有些则因为在历史上的地位,有的可能是由于形式上有创造。这就要求我们,对课文要作严格的具体分析,切忌盲目地迷信每一篇文章全都是好的。


 
《满腔热血已经沸腾》

  〔关键词语〕我周久义对不起你们  “啪”的给自己一个耳光,他无声地哭了  一个会水的朋友……用自己的生命的最后力量托起了一位不会水的朋友走得无声无息 确是 无声无息

  这一篇是当代小说的节选,主要特点,也是它的突出优点,是写出了英雄人物――不是一般的英雄,而是自我牺牲的英雄,不是一般的自我牺牲,而是牺牲了自己最为宝贵的生命。在我们这个商业化大潮汹涌的时代,人们的主体意识都被唤醒了,为自己的命运而奋斗,争取自己的幸福,不像在极左思潮盛行的年代那样,可能被当作个人主义横遭批判。调动每个人为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和精神处境而努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杠杆。但是,这并不是说,每个人除了为自己以外,就对社会没有责任了。相反,个体努力的最高目的并不限于自我的幸福,在特殊的情况下,越是有自觉意识的个人,越是要负担起为社会、为民族、为国家作出牺牲的责任。

  在本文中,有两个为社会作出自我牺牲的人物,一个是乡长周久义,一个是市委副秘书长田立业。这两个人都是为社会、为人民牺牲了生命的英雄。在这一点上,他们是一样的。但是,写小说,如果满足于写这些一样的东西,人物形象就可能没有生命力。即使自觉牺牲自己生命的人物,也是有不同个性的。没有个性,只有一个英雄的概念,就是抽象的,没有形象的感染力。

  这一段小说之所以被我们节选进课本,就是因为,作者非常突出地表现了两个人物的不同个性。

  第一个牺牲的是老乡长。他本来是可以撤离的,但是却偷偷和一些乡亲主动留守在堤圩上。在有人被冲进洪水以后,他受到领导的严厉责备,就投水自杀了。如果仅仅是因为领导责难就自杀,这个人可能不像一个英雄。这个老乡长之所以自杀,作品里有两处提示,第一处是投水之前,他仰天长啸一声:“围堰的老少爷们,我周久义对不起你们啊!”第二处是,有群众说,他早就下决心,如果不能堵住洪水,圩子破了,他就不活了。从这里可以看出,这是一个责任心很强而且自责很深的人。他的自杀并不是十分必要的,作者也没有暗示自杀是完美的选择。但是这表现了他的个性,他的异乎寻常的责任感,达到了苛刻的程度,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二个牺牲的英雄是市委副秘书长田立业。他会游泳,但在洪水中,为救不会游泳的朋友胡早秋,为了把胡早秋顶上去让他抓住树枝,耗尽了力气,自己却连抓树枝的力气都没有了。这个人的特点是比较冷静。在紧急的情况面前,当胡早秋急得“失去了理智”,什么话都骂出来的时候,他却能沉着应对,是他首先发现了水中可以安身的柳树。在游向柳树的时候,胡早秋“吓得要死”,他却表现得十分机智,在这样的生死关头,还能开玩笑,说明这个人是富于生活情趣的。文章中他和胡早秋是朋友,作者明显地把他们加以对比,田立业的冷静机智,更加反衬出了胡早秋的急躁。但是,作者对于胡的急躁,甚至暴躁,是原谅的。作者特别点出胡早秋并非作威作福,而是出于公心:洪水滔天,群众的生命财产危机,容不得从容思考。其次,是作者让这个人发现自己的粗暴造成了严重后果,作为市长,居然当众打了自己一个耳光。因为有了这两点,胡早秋的缺点就不但显得可以原谅,而且多少有点可爱之处了。

  人物要有个性,不可重复的个性,即使场面描写也得有个性,不能重复。例如,同样是牺牲,如果周久义和田立业的牺牲是一样的就乏味了。先来看周久义牺牲以后的场景:

  胡早秋惊呆了,大张着嘴,再也说不出一句话来。

  田立业痛惜地喊了声:“早秋!”满眼的泪水一下子下来了。

  胡早秋“啪”的给自己一个耳光,无声地哭了。

  这是紧张的中断,人物的内心世界都以“无声”来表现。但是,每个人的动作性都很强。不管是自打耳光,还是忍不住的泪水,都以情感的强烈为特点。但是到田立业牺牲,就没有这样的内在的和外在的紧张了:

  而他(田立业)自己,却气力消耗尽,连树杈都抓不住,最终被洪峰来临时的激流无情地冲走了,走得无声无息。

  确是无声无息。

  ……

  目光所及之处,除了大水还是大水。……仿佛整个世界都被浸在了滔天大水之中。

  胡早秋这才带着哭腔,惊慌地叫了起来:“立业――田立业――”

  回答胡早秋的,只有远处近处连天接地的涛涛水声。

  这可以称作电影上的空镜头,一个没有声音的空镜头。胡早秋呼喊自己朋友的声音,恰恰是以有声衬托无声。其次是整个画面几乎是无人。欲哭无泪,人的悲痛与其说是被滔滔洪水所淹没,不如说是以滔滔洪水来象征。虽然没有外在的动作性、内在的情感冲击,也没有直接的表述,但是,读者受到的感染还是相当强烈。两相比较,对田立业的牺牲的描写比之老乡长周久义的牺牲,要动人得多。从这里是不是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间接的、暗示的表现,调动读者想象的参与,比直接表现要讨巧。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四时田园杂兴》赏析
杜荀鹤《泾溪》原文译文及赏析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原文及翻译及赏析
《送凌侍郎还宣州》原文译文及赏析
《饮马长城窟行》原文翻译及赏析
《饮湖上初晴后雨》赏析
《蚊子和狮子》寓言故事的寓意
杜牧《清明》原文译文及赏析
《一棵小桃树》赏析
杨载《暮春游西湖北山》原文译文及赏析
《萧红墓畔口占》原文及赏析
《硕鼠》原文及赏析
《无衣》原文及赏析
《伐檀》赏析
《芣苢》原文及赏析
《迷娘曲》原文阅读及赏析
《花牛歌》赏析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赏析
雪莱《致云雀》赏析
《峨日朵雪峰之侧》赏析
《沁园春·长沙》课外阅读赏析
崔颢《黄鹤楼》赏析及中考题
王禹偁《暴富送孙何入史馆》原文译文及赏析
周邦彦《满路花·金花落烬灯》赏析
《草原》品词析句寻美境
聂鲁达《统一》赏析
《湖树山》赏析
沈尹默《月夜》原文及赏析
《沙扬娜拉》原文阅读及赏析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原文译文及赏析
比较感悟《天鹅的故事》《满腔热血已经沸腾》同步练习
比较•探究《天鹅的故事》《满腔热血已经沸腾》导学案
比较•探究《天鹅的故事》《满腔热血已经沸腾》教案1
北师大版《天鹅的故事》《满腔热血已经沸腾》《小地主》《“诺曼底”号遇难记》 教案及练习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