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课外读物 >>作品赏析 >>
《信陵君窃符救赵》赏析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4-08-22


    有史公作传如生,爱客若君,真令读者慨慷悲歌不已;
  其门馆风流未谢,于今视昔,闻谁能拔抑塞磊落之才?
  题写在信陵君祠内的这副对联,不仅深情地赞颂了“能拔抑塞磊落之才”的信陵君,也高度地评价了太史公司马迁所著《史记》中的名篇之一《信陵君列传》。高中语文课本上的《信陵君窃符救赵》,就是节选自《魏公子列传》。由于此段故事极其生动,历来被作为戏剧题材搬上舞台。
  信陵君富有政治远见,又具有军事才能。虽然他与赵国平原君、齐国孟尝君、楚国春申君并称战国四公子,但他的声誉却远在其他三公子之上。司马迁就赞道:“天下诸公子亦有喜士者矣,然信陵君之接岩穴隐者,不耻下交,有以也。名冠诸侯,不虚耳。”说信陵君的声名能够盖在当时诸侯之上,确有他实在的道理,并非浪得虚名。正如茅坤说:“信陵君是太史公胸中得意人,故本传亦太史公得意文。”司马迁就是用这样的凝情之笔,写下了《信陵君列传》,通篇称呼信陵君的“公子”,共计一百四十七个,赞誉之情真是溢于言表了。节选自《信陵君列传》的《信陵君窃符救赵》,作为历史传记,确实颇为出色;作为文学散文,也十分优美。它不仅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读之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人物形象跃然目前,信陵君为国忘身、谦逊待士、虚心纳谏的品格,“真令读者慨慷悲歌不已”。
  信陵君一生四处交游,可叙写之事甚多,但司马迁在为他立传时,并非事无巨细,兼收并蓄,而是根据信陵君为人处世的性格特征,对纷繁的史料,众多的事迹,做了严格的取舍,精心的安排,该取则取、该舍则舍、该详则详、该简则简,做到了取舍适宜、详略得当。作者把信陵君的政治远见写在了《魏世家》中,对信陵君的军事才能,虽然写入了列传,但只以“魏王……以上将军印授公子”,“公子率五国之兵破秦军于河外”等寥寥数语一带而过,传记的重点放在了信陵君性格特征的主要方面──“仁而下士”上,并以信陵君一生中最主要的事件──救赵为主线,组织材料,展开情节。作品以峰回路转、曲折回环的结构,曲尽其意、情思盎然地写出了深深感人的故事情节。一开始,作者按照传记的惯例首先叙述了人物的姓名、身世。之后,就突出地对信陵君的性格特征作了介绍:“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信陵君的礼贤下士,是关系到魏国的安危的,不同于平原君的养士“徒豪举耳”;也不同于孟尝君所养之士多“鸡鸣狗盗”之徒,虽有一个较杰出者冯谖,也只能效狡兔为主子筑三窟。而信陵君礼贤下士却是在为国求贤。“公子与魏王博”一事,就充分说明了信陵君礼贤下士对巩固魏国国防的客观作用。然而,此事却引起了魏王的疑忌,“畏公子之贤能,不敢任公子以国政”。
  文章以一连串的生动情节,描写信陵君与他的门客的事迹,充分表现了信陵君“下士”与“不敢以其富贵骄士”的高尚品格。宴请夷门抱关者侯嬴以及侯嬴为信陵君策划“窃符救赵”是信陵君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件,所以作者把此事作为中心事件来写,写得极为详尽,也极为精彩。侯生年老家贫,是一个地位卑下的“夷门监者”,在当时的社会中,这样的人是为世俗所不齿的。然而,信陵君听说他是个贤者,就“往请,欲厚遗之”,侯生“修身洁行”不肯受。信陵君就专为他“置酒大会宾客”,并亲自赶车去迎接他,还为他赶车到屠户中拜访朋友朱亥,而侯生见朱亥后,却“俾倪,故久立与客语”。这时,“从骑皆窃骂侯生”,而“公子色终不变”。到家后,信陵君又引侯生“遍赞宾客”,并且“为寿侯生前”,待侯生为上宾。这一系列的行动,没有丝毫勉强。侯生对信陵君多方试探,信陵君表现出来的只是“执辔愈恭”“颜色愈和”“色终不变”。信陵君这种礼贤下士的真诚态度,深深感动了侯生,侯生终于把信陵君当成了知己,愿为他谋划,并为他献身。
  作品对朱亥、毛公、薛公等都采用了略写的手法。然而,就在三言五语的描写中,也显示了信陵君礼贤下士的谦逊作风。
  作品不仅表现了信陵君的礼贤下士,而且还描写了信陵君急人之难、救人之危、爱民如子的仁爱思想。信陵君的“仁”是贯穿全篇的。当秦围邯郸,赵求救于魏,而魏王畏秦不救时,信陵君“计不独生而令赵亡”,决心“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当侯生为他策划“窃符救赵”,估计晋鄙老将军“往恐不听,必当杀之”时,信陵君难过地掉下了眼泪;矫杀晋鄙后,他下令:“父子俱在军中,父归;兄弟俱在军中,兄归;独子无兄弟,归养。”这些都充分表现了信陵君的仁爱。
  司马迁的《史记》是忠实于历史真实的。他的作品“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他对信陵君这个历史人物是十分敬佩的,他是满怀敬意为信陵君作传的。但作者并没有把他笔下的人物神化,而是写成一个有血、有肉、有感情、有成功、也有失误的活生生的人物。当矫杀晋鄙救赵后,赵王“以五城封公子”时,信陵君“意骄矜而有自功之色”。这时有门客劝告他“物有不可忘,或有不可不忘,夫人有德于公子,公子不可忘也;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之也。”于是他“立自责”“似若无所容者。”当他留赵十年,“秦闻公子在赵,日夜出兵东伐魏”,魏王派人请他回国时,他下令门下:“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为此事毛公、薛公二人去责备他,“语未及卒”,他“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这些描写,一方面表现了信陵君的一些弱点,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他从善如流、勇于改过的精神。这些描写,无损于人物形象,相反,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了,而且也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思想。
  这篇作品的情节是十分生动而感人的,作者对材料的处理颇费匠心,结构很完整,又不平铺直叙,而是曲折回环,波浪起伏。如宴请侯生一段,公子为侯生“置酒大会宾客”,当公侯将相已“坐定”后,公子却亲自赶车去迎接地位卑微的“夷门侯生”,情节顿生波折;侯生坐车赴宴途中,又要求“枉车骑过之”去看朱亥,又是一折;在见朱亥后又故意“久立、与其客语”,真有些使人等得心急。再如“窃符救赵”一段中,邯郸被围,赵王求救于魏,魏王派晋鄙领兵救赵。然而,秦王又告魏王说:“诸侯有敢救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于是魏王“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使文章再生波折。公子力劝魏王救赵,“魏王畏秦,终不听公子”,公子无奈,决心“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这等于以卵击石,人们不能不为公子担心。公子“行过夷门,见侯生”,“辞决而行”,侯生出人意料地只说:“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情节发展到这里为之一顿。公子“行数里,心不快”,以为“我岂有所失哉?”于是“复引车还,问侯生”,文章又一波折,这一波折,引出了侯生为公子策划“窃符救赵”,并推荐朱亥同行。人们预感到情节发展的前景:为了救赵存魏,屡立战功、受人崇敬的老将军晋鄙不得不被杀,真是惊心动魄,不能不使人为之心动。救赵后,《魏公子列传》的描写仍是曲折回环。如公子留赵期间,魏国受敌,公子却不回国救魏。这样的行为,不像公子素来的为人,情节发展到这里又生波折,使人对这个可崇敬的人物很失望。然而,经人劝说后,公子“立变色”,“归救魏”,情节顺理成章发展了下去。公子回国后,魏王“以上将军印授公子”,继而“公子率五国之兵破秦军于河外”。公子战功赫赫,威震天下,抑制着秦兵不敢东出。就在魏国政权巩固、国威大振之时,魏王却听信了秦国的反间计,“使人代公子将”。情节又骤生波折,回应了开头“魏王畏公子之贤能,不敢任公子以国政”。
  历史人物传记,虽然是以历史事件为主的实录,然而司马迁的历史人物传记却很重视、而且也很善于刻画人物。本文中,作者就塑造出了几个活生生的人物形象。信陵君是作者用力刻画的历史人物。作品既写出了信陵君作为贵公子,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战国末期,为巩固本阶级的统治,以养士网罗人才的阶级共性;又写出了信陵君不同于其他贵公子的独特的个性──仁而下士、急人之危、从善如流、勇于改过。作者在刻画这个人物时运用了多种手法。除以人物自身的语言行动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外,在公子亲迎侯生一段里,还采用了明写侯生,暗写公子的烘云托月的手法。此外,作者还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手法,如公子率门客赴秦军、见侯生“辞决而行”,“复引车还”时的心理活动:“我岂有所失哉?”完全没有对侯生冷淡态度的责怪,而只有自责,这就深刻地表现了信陵君虚怀若谷、严于律己的可贵精神。略写的方面,作者一般采用了概括性的介绍方法,如开头写的“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等,只是作了粗线条的点染,而没有作具体的描绘。
  在这篇作品中,司马迁不仅满怀喜爱与敬佩之情塑造了信陵君这个人物形象,并以很高的热情描写了侯生、朱亥等人物。在作者笔下,侯生也刻画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当他还不深知公子的为人时,故作倨傲,对公子进行了一系列的试探,“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这些似乎不近人情的举动,都表现了他过人的机智;当他深知公子的为人以后,就与公子真诚相待,为公子策划“窃符救赵”,表现了他出众的才智;公子临行,他推荐朱亥同行,以助公子成功,表现了他考虑问题的周全;最后,他“北乡自刭”,表现了他“士为知己者死”的思想,同时也表现了他对不得已而杀晋鄙的自责,“自刭以附魏国”的义士气质。
  写朱亥着墨不多,但是一个豪爽、侠义、旷达的人物形象已突现在读者面前,使人读后难以忘怀。
  就连没有正面出场的如姬,司马迁也通过旁人的叙述,从侧面为我们塑造出一个有胆有识、见义勇为的“绝代佳人”的艺术形象。正如郭沫若在《虎符》的《写作缘起》中说的:“司马迁替我们留传了一位值得赞美的女性──如姬。凡是稍有历史常识的人,提到信陵君,没有不知道如姬的。”如姬为了救赵存魏,也为了报信陵君的知遇之恩,冒死帮助信陵君盗出了兵符,完成了救赵也即自救的伟业。但是,事后如姬的结局如何呢?作品没有写。这就给人留下了一个悬念,同时也给了读者想象与再创造的广阔天地。正是这样,郭老在1942年通过丰富的想像,完成了如姬的艺术形象,创作了五幕历史话剧《虎符》。
  作品除塑造了以上这些正面人物外,还以简练的笔触写了刚愎自用、忌贤妒能的魏王的形象。
  有人论《史记》说:“读一部《史记》,如直接当时人,亲睹其事,亲闻其语,使人乍喜乍愕、乍惧乍泣,不能自止,是子长叙事入神处。”这话一点不假,《信陵君窃符救赵》就是这样,真可以说,通篇充满诗情画意,使人百读不厌。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信陵君窃符救赵》ppt课件(31页)
《信陵君窃符救赵》作文讲评ppt课件1
《信陵君窃符救赵》人物分析及写作指导
《信陵君窃符救赵》导学案2
《信陵君窃符救赵》预习学案
《信陵君窃符救赵》导学案
《信陵君窃符救赵》学案
《信陵君窃符救赵》mp3音频朗读
《信陵君窃符救赵》同步练习
《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4
《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3
《信陵君窃符救赵》教学设计2
《信陵君窃符救赵》译文
《信陵君窃符救赵》课堂练习ppt课件6
《信陵君窃符救赵》ppt课件5
《信陵君窃符救赵(节选)》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
《信陵君窃符救赵》ppt课件4
《信陵君窃符救赵》课文练习ppt课件3
《信陵君窃符救赵》ppt课件2
《信陵君窃符救赵》的立意功夫
《信陵君窃符救赵》ppt课件1
《信陵君窃符救赵》WAV音频朗读
《信陵君窃符救赵》(节选) 习题
《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