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小学教案 >>六年级下 >>
《卖火柴的小女孩》复习重点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4-07-24


《卖火柴的小女孩》重点

一、文学常识

1、本文作者是丹麦作家安徒生。浪漫主义手法,创作了168篇童话故事

2、列举安徒生的童话作品 《海的女儿》《丑小鸭》

二、写作特点:

写实和写虚交替进行,美丽的幻想和残酷的现实相互交替,突出了小女孩的悲惨命运。
三、重点问题

1、故事发生的背景是什么?为何这样安排?

答: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快乐幸福的大年夜。这种快乐的气氛与小女孩的悲惨形成对比,更加突出了小女孩命运的悲惨。

2、课文中小女孩几次擦然火柴?看到了什么?表现了什么?

答:共五次擦然火柴,四次幻景。

第一次:温暖的火炉—渴望温暖。

第二次:喷香的烤鹅—渴望食物。

第三次:美丽的圣诞树—渴望快乐。

第四次:慈祥的奶奶—渴望亲情、关爱。

四、重点语句

1.    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  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答:“曾经”指的是火柴擦然中产生的幻象。

前一个“幸福”之小女孩临死前是在幸福美好的幻想度过的。

后一个“幸福”是指小女孩死了,就没有寒冷、饥饿、痛苦就彻底幸福了。

这句话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对当时社会的批判与不满,感受到作者的满腔悲愤,感受到他对贫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2.    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答:小女孩离开了人世,在美好的幻想中死去。小女孩活在世上,就只有寒冷、饥饿、痛苦,反应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心的冷漠。

3.    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答:火柴是女孩一家的生活来源,是非常珍贵的。她一天没有卖掉一根火柴,让她内疚恐惧,不敢浪费火柴取暖。但她实在太冷了,所以终于斗胆取出一根。表现了她对温暖的渴望。

4、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

前者的踌躇和后者的毫不犹豫形成对比,表现小姑娘强烈的内心需求,她渴望幻象中的一切都成为现实,永不消失,尤其是慈爱的奶奶,所以她不惜擦然一大把火柴,留住奶奶。

五主题

表现作者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对当时社会制度和人心冷漠的批判。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反思
《卖火柴的小女孩》ppt课件3
《卖火柴的小女孩》ppt课件2
《卖火柴的小女孩》ppt课件1
《卖火柴的小女孩》flash课件1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6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5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4(公开课)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3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2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