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身上会进化出轮子来吗?
教学目标
(1)学会品味说明文的语言的准确性,筛选、提取重要信息
(2)了解并掌握科普说明文的相关知识、理清文章结构
课堂探析单
活动一:课前预习内容检测
1.给下列生字词注音 2.解释词义
鳍( ) 潜( )水 中枢( ) 冥( )思苦想
鹫( ) 俨( )然 反驳( ) 相形见绌( )
见地:对事物深刻全面的认识和看法。
改观:改变原来的样子,出现新的面目。
相形见绌:跟另一人或事物比较起来显得远远不如。形,比较;见:显示出;绌,不够;
冥思苦想:绞尽脑汁,苦思苦想。想:思考。冥 :用心。思:思考。
活动二:信息筛选能力训练
要求:1.仔细阅读文本,结合题目要求对信息进行帅选。小组集体对所帅选的信息进行归纳。
2.每组选出一人进行答案演示,再集体评价。教师作适当点拨。
(1)找出每段的关键句,概述各段内容。文章每一段都有一些关键词或句子(如中心句、过渡句、体现作者思路的句子以及文章中反复出现的句子),提取出这些关键信息,有助于我们梳理文章脉络。
(2)根据每段的内容,概括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第1—5段)提出问题。用事实证明了依靠轮子滚动前进,能量转换的效率要提高许多,可为什么动物身上没有进化出高效率的轮子?
第二部分(第6—19段)分析问题。分析动物身上没有进化出轮子的原因。
第一层(6—7) 从动物自身难以找到原因。
第二层(8—15)从动物与环境的联系,分析原因。
第三层(16—19)再从人类历史的例子中,寻找“在自然界复杂的环境中,轮子不能成为理想交通工具”的原因,从而证明了“自然界复杂的环境中,动物身上没有进化出轮子”。
第三部分(20)提出预测。如果有条件,将来动物身上可能进化出轮子来。
活动三:集中问题深入探究
要求:细读文章,分组讨论以下问题,让学生进行知识的快速整合。
(1)科学家是从哪些方面来探究动物身上没有进化出轮子的原因的?作者支持哪一种?
动物自身和动物所处的环境两个角度 作者支持从环境的角度分析
(2)为什么说“在自然界中,腿对于动物来说比轮子更优越”?请概括说明。
1、轮子仅在坚硬平整的路面上才有效。自然界并没有为动物准备平整坚硬的行驶轮子之路,轮子的能量转换的效率无法发挥。2、轮子难于克服自然界中常会的垂直障碍和空间障碍。
3、动物的腿容易克服这些困难,所以说“在自然界中,腿对于动物来说比轮子更优越”。
(3)陆上动物和水里鱼类没有进化出轮子的原因完全一致吗?有怎样的异同点?
不完全一致。相同之处,都是因为环境的原因没有进化出轮子,不同的是:陆上动物主要是因为环境的限制没有进化出轮子,而水里鱼类则是因为自身的鳍和尾部比轮子高效。
(4)为什么作者在分析了动物身上不能进化出轮子的原因后,又列举了人类历史中的例子?
从人类历史的例子中,寻找“在自然界复杂的环境中,轮子不能成为理想交通工具”的原因,再次明确“仅仅在有车路的情况下,轮子才比腿优越;在没有路的自然界,动物的腿要比轮子优越得多”,从而更具说服力得指出“在自然界复杂的环境中,动物身上没有进化出轮子”。另一方面这也体现出了作者的严谨态度。
(5)在拉巴比拉所举的两个人类历史的例子中,为什么说“第二个例子更有趣”?
因为大约2000年前,有些古代国家就已经普遍使用牛车和马拉的战车,后来为省下建筑和维修车路的人力物力,放弃高效率的车轮而采用骆驼驮货,而且时间长达1500年之久。人类在使用车辆后又废弃了车辆而改用驮兽,这个例子更有力地证明了“在自然界复杂的环境中,动物身上没有进化出轮子”的见解。
(6)读完全文,能不能得出“动物身上永远也不会进化出轮子”这个结论呢?你是从哪些词句来分析的?
不能。因为生态环境的改变和动物的进化是复杂的,将来的动物会不会进化出轮子也未可知。可以从“有些生物学家相信”“如果这种理论正确的话”“也许若干年之后”等词句看出来,进而明确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主要就是体现在使用词语的限制范围和修饰程度上。
活动四:巩固基础拓展延伸
(1) 明确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一点通》p125第二题
(2) 筛选、提取重要信息时,一定要注意用词的准确性。《一点通》p124第四题
(3) 阅读以下文段,完成练习
什么是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我以前讲过,简单地说就是,现代科学技术要分成八个大部门,它们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数学科学、系统科学、思维科学、人体科学、军事科学和文学艺术的理论科学。这就把以前常说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个大部门扩展到八个!我又认为部门之分并不在于学科研究对象之不同,而在于研究或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对象只有一个,即整个客观世界,人也是客观世界的一部分。什么不同角度呢?自然科学用的角度是物质运动;社会科学用的角度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运动;数学科学用的角度是质和量的对立统一、质和量互变;系统科学用的角度是系统或整体与局部的统一;思维科学用的角度是人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人体科学用的角度是以人体作为研究的着眼点;军事科学用的角度是集团之间的斗争;文学艺术的理论科学用的角度是美。也许有同志会问:怎么社会科学也是研究整个客观世界呢?是的,整个客观世界:人的活动已涉及整个地球,地球的上空,现在已扩大到太阳系,将来还要扩展。又有同志会问:文学艺术的理论科学也研究整个客观世界吗?是的,因为美与丑是无所不在的呀。
从每一个现代科学技术的大部门到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辩证唯物主义,都有一架桥梁,我认为从自然科学到辩证唯物主义的桥梁是自然辩证法,社会科学引出的桥梁是历史唯物主义,数学科学的是数学哲学,系统科学的是系统论(有别于“一般系统论”,也有别于“三论”),思维科学的是认识论,人体科学的是人天观,军事科学的是军事哲学,文学艺术的理论科学到辩证唯物主义的桥梁是美学。八架桥梁和一个核心,又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有了结构了,分了三层了。
16.作者之所以把现代科学技术分成若干部门,原因在于( )
A.学科研究对象不同B.总体研究对象不同C.研究或看问题的角度不同D.学科研究内容不同
17.以下看法哪一项不是作者的观点( )
A.军事科学就是军事哲学。 B.社会科学是研究整个客观世界的。
C.思维科学是研究整个客观世界的。 D.美与丑是无所不在的。
18.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辩证法的层次关系是( )
A.三者在同一个层次。 B.前者在一个层次,后两者在另一个层次。
C.前者在第一层次,后两者在第二层次。 D.前两者在一个层次,末者在另一个层次。
19.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现代科学技术的体系,总的来说为两大部门,扩展开来为八个小部门。
B.第一段末用了两个设问句,是针对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内容的异同点而言的。
C.现代科学技术八个部门的共同点是研究对象只有一个,即整个客观世界。
D.第二段末的“分了三层”依次是:八架桥梁、一个核心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活动五:布置作业(完成《教与学》P63-64的练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