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逾淮为枳》(六年级下)复习指南
一、字句解释
1.晏子将使楚。
关键字:使:出使。
句译:晏子将要出使楚国。
2.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关键字:习:通晓,熟悉。辞:辞令。
句译: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
3.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
关键字:今:现在。方:将要。以:用。
句译:现在他将要来我国,我想要羞辱他,用什么方法呢?
4.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关键字:请:请求(请你允许我做某事)。过:经过。行:走。
句译:请允许我们捆绑一个人,在大王面前走过。
5.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关键字:诣:到(拜访,谒见)。
句译: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个官吏捆着一个人来到楚王面前谒见。
6.缚者曷为者也?
关键字:曷:同“何”,什么。为:做。
句译:捆着的人是做什么的?
7.齐人也,坐盗。
关键字:坐:犯……罪。
句译: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盗的罪。
8.齐人固善盗乎?
关键字:固:本来。善:善于。
句译: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盗吗?
9.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关键字:生:生长。为1:是。为2:成为,变成。
句译: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树。
10.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关键字:徒:独,仅仅。其:代词,指橘和枳。实:果实。
句译:(它们)仅仅是叶子相似,它们的果实味道却不一样。
11.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关键字:所以……者:……的原因。然:这样。何:什么。异:不同。
句译: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水土不一样啊。
12.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关键字:得无……:莫非…… 使:让,使得,致使。
句译:莫非是楚国的水土让老百姓善于偷盗吗?
13.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关键字:熙:同“嬉”,戏弄。取:取得,招致。病:辱。
句译:圣人是不可以随便戏弄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二、内容理解
1.选自《晏子春秋》。晏子,名婴,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以善于辞令著称。
2.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第1—2段):晏子使楚前夕,楚王与其左右策划侮辱晏子的办法。
第二部分(第3—6段):晏子智挫楚王,使其自取其辱。
晏子面对楚王的阴谋,不慌不忙,将计就计,以“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为比喻,以“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的反问指出是楚国的“水土”使民善盗,令楚王无言以对。
3.中心归纳:本文记述晏子出使楚国,凭着机智善辩,挫败楚王诡计,维护了个人和国家尊严的故事,表现了晏子的爱国精神和机智、善于辞令的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