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外国小说欣赏之《话题:人物》教案2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4-06-17


《外国小说欣赏》话题四——人物
一、贴着人物写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创作的命脉,小说的艺术可以说是刻画人物的艺术。
小说塑造的人物大抵有两类:一类是以生活中的某一个人作为原型,在此基础上加工,但创作时并不受真人真事限制;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
贴着人物写,一是贴着          写,一是贴着          写。
二、揣摩人物的心理
有的小说侧重从人物心理出发,以描绘人物的心灵世界来描写人物。最常见的心理描写手段是                                             也是一种心理描写手段。
 1、心理描写示例:
《红楼梦》中有一段描写黛玉的心境:
“ 黛玉听取这话,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所喜者:果然自己眼力不错,素日认他是个知己,果然是个知己;所惊者:他在人前一片私心称扬于我,其亲热厚密竟不避嫌疑;所叹者:你既为我的知己,自然我亦可为你的知己,既你我为知己,又何必有“金玉”之论呢?既有“金玉”之论,也该你我有之,又何必来一宝钗呢?所悲者:父母早逝,虽有铭心刻骨之言,无人为我主张;况近日每觉神思恍惚,病已渐成,医者更云:“气弱血亏,恐致劳怯之症。”我虽为你的知己,但恐不能久持;你纵为我的知己,奈我薄命乎何!——想到此刻,不禁泪又下来。”
2、幻觉描写示例:
 《简·爱》中,简·爱对罗切斯特的爱,尽管被她理智地克制在自己的言行中,却无法控制其在心中的纵横奔涌。当她离开桑菲尔德庄园,逃避那一段令人心碎的爱情,准备接受传教士圣·约翰的求婚时,有这样一段描写:
整座房子寂静无声。因为我相信,除了圣·约翰和我自己,所有的人都安息了。那一根蜡烛幽幽将灭,室内洒满了月光。我的心砰砰乱跳,我听见了它的搏动声。突然一种难以言表的感觉使我的心为之震颤,并立即涌向我的头脑和四肢,我的心随之停止了跳动。这种感觉不像一阵电击,但它一样地尖锐,一样地古怪,一样地惊人。它作用于我的感官,仿佛它们在这之前的最活跃时刻也只不过处于麻木状态。而现在它们受到了召唤,被弄醒了。它们起来了,充满了期待,眼睛和耳朵等候着,而肌肉在骨头上哆嗦。
“你听到了什么啦?你看见什么了吗?”圣·约翰问。我什么也没有看到,可是我听见一个声音在什么地方叫唤着──
“简!简!简”随后什么也听不到了。
 
三、描摹人物的语言与行动
 1、语言也是一种行为
小说《堂吉诃德》中,塞万提斯是这样展示荒唐、莽撞、英勇而又颇具骑士风度的堂吉诃德的:
桑丘说:“您仔细瞧瞧,那不是巨人,是风车;上面胳膊似的东西是风车的翅膀,给风吹动了就能推转石磨。”
堂吉诃德道:“你真是外行,不懂冒险。他们确是货真价实的巨人。你要是害怕,就走开些,做你的祷告去,我一人单干,跟他们大伙儿拼命好了。”
他一面说,一面踢着坐骑冲出去。他侍从桑丘大喊说,他前去冲杀的明明是风车,不是巨人;他满不在乎,横着念头那是巨人,既没有听见桑丘叫喊,跑近了也没看清是什么东西,只顾往前冲,嘴里嚷道:
“你们这些没胆量的下流东西!不要跑,来跟你们厮杀的只是个单枪匹马的骑士!”
 
2、言行是内心世界的流露:
(1)巴尔扎克《守财奴》写葛朗台
未了,终于到了弥留时候,那几日老头儿结实的身子进入了毁灭的阶段。他要坐在火炉旁边,密室之前。他把身上的被一齐拉紧,裹紧,嘴里对拿依说着:
    “裹紧,裹紧,别给人家偷了我的东西。”
    他所有的生命力都退守在眼睛里了,他能够睁开眼的时候,眼光立刻转到满屋财宝的密室门上:
    “在那里吗?在那里吗?”问话的声音显出他惊慌得厉害。
    “在那里呢,父亲。”
    “你看住金子!……拿来放在我面前!”
    欧也妮把金路易铺在桌—亡,他几小时地用眼睛盯着,好像一个才知道观看的孩子呆望着同一件东西;也像孩子一般,他露出一点儿很吃力的笑意。有时他说一句:
    “这样好教我心里暖和!”脸上的表情仿佛进了极乐世界。
    本区的教士来给他做临终法事的时候,十字架、烛台和银镶的圣水壶一出现,似乎已经死去几小时的眼睛立刻复活了,目不转睛地瞧着那些法器,他的肉瘤也最后地动了一动。神甫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给他亲吻基督的圣像,他却做了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这一下最后的努力送了他的命。他唤着欧也妮,欧也妮跪在前面,流着泪吻着他已经冰冷的手,可是他看不见。
  “父亲,祝福我啊。”
  “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账!”这最后一句证明基督教应该是守财奴的宗教。
(2)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是这样描写严监生的: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出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四、“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
1、理解“圆形人物”并举例
 
2、理解“扁平人物” 并举例
 
五、人物在现代小说中的退隐
 1.古典小说中的人物:个性化。
 
 2.现代小说中的人物:类型化
示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贝克特的荒诞剧《等待戈多》。这个剧的剧情很简单:两个人等待一个叫戈多的人,左等右等就是不来。他们想放弃,又担心一旦放弃,戈多又来了,就前功尽弃了,为此,两个人就相互询问、安慰和鼓励,继续等下来。他们将日复一日地等,月复一月地等,年复一年地等,而那个谁也没有见过的人,也许永远都不会出现。 
剧中没有对人物进行古典式的刻画,只是耐心地写他们没完没了的等待和没完没了的斗嘴。如果把《等待戈多》的题材由戏剧转化为小说,那么我们看到了同样是这两个没完没了的人,没有特征,没有性格,没有面孔,他们可以是英国人、爱尔兰人、澳大利亚人,或者中国人、美国人。这样一来,在《等待戈多》里面,我们也可以说,主角是“人”,而不是“人物”。
 
补充揣摩
一、揣摩小说作者对人物眼睛的刻画。
例如:祥林嫂、素芭
二、揣摩小说作者对人物的肖像描写
例如:《死魂灵》描写泼留希金,这样写道:
“从他的脸上,看不出一点特色来。和普通瘦削的老头子,是不大有什么两样的,不过下巴凸出些,并且常常掩着手帕,免得被唾沫所沾湿。那小小的眼睛还没有呆滞,在浓眉底下转来转去,恰如两匹小老鼠,把它的尖嘴钻出暗洞来,立起耳朵,动着胡须,看看是否藏着猫儿或顽皮孩子,猜疑地嗅着空气,那衣服可更加有意思。要知道他的睡衣究竟是什么底子,只好白费力;袖子和领头都非常龌龊,发着光,好像做长靴的郁赫皮;背后并非拖着两片的衣裙,倒是有四片,上面还露着一些棉花团。颈子上也围着一种莫明其妙的东西,是旧袜子,是腰带,还是绷带呢,不能断定。但决不是围巾。一句话,如果在那里的教堂前面,乞乞科夫遇见了这么模样的他,他一定会布施他两戈贝克。”
 
三、如何解题:人物形象
重点一:如何概括、分析(赏析)和评价人物形象?
1、概括人物形象。
思路:找细节描写(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提炼概括性格特点、精神品质等。
表述:找形容词性短语、动词性短语来陈述。
格式:娜塔莎(素芭)是一个                              的人物形象。
注意:不需用材料来分析,只需得出自己的结论。
 
2、分析(赏析)人物形象。
先概括:如“贝尔曼是一个                              的人物形象”。
再证明:用文本中的事实说明。
精表述:可用分说模式,也可用“总—分—总”说模式。
①分说模式,如:
贝尔曼抑郁不得志,他在艺术界是个失意的人,耍了四十年的画笔,仍同艺术女神隔有相当距离。
贝尔曼助人为乐,认为自己是保护楼上两个青年艺术家的看家恶狗。
……
②总分总说模式
贝尔曼是一个性格暴躁、酗酒成性、牢骚满腹、抑郁不得志,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爱心和自我牺牲精神的人物形象。
他……
他……
综上所述,贝尔曼是一个         的人物形象。
 
3、评价人物形象。
先概括形象:如“贝尔曼是一个                              的人物形象”。
再挖掘意义:联系现实,挖掘人物形象的现实意义。
表述有先后:如:
如此处境的贝尔曼在别人生命垂危之际尚且能够不顾个人安危给别人生的希望,是在沉重叩问物质丰裕时代的“我们”的心灵,应该引起“我们”的深刻反省:我们是应该舍人为己,是应该明哲保身,是应该全己全人,还是应该舍己为人?
 
重点二:如何确定作品的主人公?
1.根据情节安排来确定
2.根据主题揭示来确定
3.根据文章标题来确定
4.根据隐喻意义来确定
5.根据时代背景来确定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话题:人物》教案3
外国小说欣赏话题之《话题:人物》教案1
《话题:人物》ppt课件2
外国小说欣赏话题之《话题:人物》ppt课件1
《话题:人物》学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