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理解性背诵
1.写出《春望》或《过零丁洋》中把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在一丐的诗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2.友谊可以超载时空,缩短距离,让你身处困境的时候,也不会感到孤独。请你用唐代诗人王维的两句诗来说明这一点: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3.登高,不仅能开阔视野,而且能展示人的境界。请写出古人以写登高来表达志趣或情怀的两句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或“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奥运会在北京举办是举国欢庆的盛事,我们可以《〈论语〉八则》中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来表示对全世界朋友的欢迎之情。
5.李白的《把酒问月》中有“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苏轼采用其意,写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6.“农民伯伯们一看到这绿油油的麦苗,仿佛就闻到了馒头的香味。”这是超前夸张的修辞。朱自清的《春》中描写春花时也运用了这种修辞的句子是: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7.李白写有关三峡的名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郦道元的《三峡》中描写江水类似特点的句子是: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8.《刻舟求剑》中有“求剑若此,不亦惑乎?”一句,“不亦……乎”是古文中较为固定的句式,意思为“不也……吗”。在《〈论语〉八则》中也有这样的句式,请举一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或“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9.毛泽东在《沁园春 雪》中对元太祖作出了实事求是的评价: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10.陆游《卜算子 泳梅》中有“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一句,毛泽东“反其意”写成: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11.“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观刈麦》中反映封建社会赋税繁重的诗句是: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12.人说“近墨者黑”,事实上“近墨者未必黑”,这正如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所说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3.男生贾里苦苦追寻轰轰烈烈的人生,实现他的伟人计划,可多次努力均遭失败,想不到最后不经意间自领破书倒让他成了学校的“今日明星”。请你选用一则名句来形容他的这一过程与收获: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或“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或“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或“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14.小石潭的水主流得看上去好像没有水,柳宗元是这么写的:皆若空游无所依。而承天寺庭院中的月光又清澈得像小石潭的水,苏轼是这么写的:庭下如积水空明
15.《孟子》云:“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望岳》中与此意境相仿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6.战国时刺客荆轲《易水歌》云:“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使人想起《雁门太守行》中的诗句: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或“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7.某企业连年亏损,即将倒闭,可单位领导还请来歌舞团举办晚会。一位老职工借用了《泊秦淮》中的名句叹息到: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8.有才能而不被发现,韩愈早在《马说》中就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19.由“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不卧龙”,你会联想到刘禹锡的《陋室铭》中的两句: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0.范仲淹的《渔家傲》中与“羌笛何须怨杨柳”意境与手法都类似,写出戍边将士思念家乡的词句是:羌管悠悠霜满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