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考试题 >>高考现代文阅读 >>
齐白石《从砍柴牧牛到学做木匠》阅读练习及答案
作者:齐白石  上传者:admin  日期:14-05-0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从砍柴牧牛到学做木匠  齐白石
①同治十年,我九岁。十一年,我十岁。十二年,我十一岁。这三年,我在家,帮着挑水、种菜、扫地、打杂,闲着就带着我两个兄弟。最主要的是上山砍柴,砍了柴,自己家里有得烧了,还可以卖了钱,补助家用。我那时,不是一个光会吃饭不会做事的闲汉子,但最喜欢做的,却是砍柴。邻居的孩子们,和我岁数差不多的,一起去上山的有的是,我们就成了很好的朋友。上了山,砍满了一担柴,我们在休息时候,常常集合三个人,做“打柴叉”的玩儿。打柴叉是用砍得的柴,每人取出一捆,一头着地,一头靠在一起,这就算是“叉”了。用柴耙远远的轮流掷过去,谁能掷倒了叉,就赢得别人的一捆柴。掷不倒的算是输。也就输掉自己的一捆柴。三人都掷倒了,或者都没曾掷倒,那是没有输赢。两人掷倒,就平分输的那一捆,每人赢到半捆。因为三捆柴并在一起,柴耙又不是很重的,掷倒那个柴叉,并不太容易,一捆柴的输赢,总要玩上好大半天。这是穷孩子们不用花钱的娱乐。我小时候也挺高兴玩的。
②后来我作客在外,有一年回到家乡,路过山上,看见一群砍柴的孩子,里头有几个相识的邻居,他们的上辈,早年和我一起砍过柴,玩过打柴叉的,我禁不住感伤起来,做了三首诗,末一首道:来时歧路遍天涯,独到星塘认是家。我亦君年无累及,群儿欢跳打柴叉。
③光绪三年,我十五岁。父亲看我身体弱,力气小,田里的事,实在累不了,就想叫我学一门手艺,预备将来可以糊口养家。但是,究竟学哪一门手艺呢?父亲跟我祖母和我母亲商量过好几次,都没曾决定出一个准主意来。那年年初,有一个乡里人都称他为“齐满木匠”的,是我的本家叔祖,他的名字叫齐仙佑,我的祖母,是他的堂嫂,他到我家来。向我祖母拜年。我父亲请他喝酒。在喝酒的时候,父亲跟他说妥。我去拜他为师,跟他学做木匠手艺。隔了几天,拣了个好日子,父亲领我到仙佑叔祖的家里,行了拜师礼。吃了进师酒,我就算他的正式徒弟了。
④仙佑叔祖的手艺,是个粗木作,又名大器作,盖房子立木架是本行,粗糙的桌椅床凳和种田用的犁耙之类,也能做得出来。我就天天拿了斧子锯子这些东西,跟着他学。刚过了清明节,逢到人家盖房子,仙佑叔祖带了我去给他们立木架,我力气不够,一根大檩子,我不但扛不动,扶也扶不起,仙佑叔祖说我太不中用了,就把我送回家来。父亲跟他说了许多好话,千恳万托地求他收留。他执意不肯,只得罢了。
⑤我在家里,耽了不到一个月。父亲托了人情,又找到了一位粗木作的木匠,名叫齐长龄,领我去拜师。这位齐师傅。也是我们远房的本家,倒能体恤我,看我力气差得很,就说:“你好好的练罢!什么事都是练出来的,常练练,就能把力气练出来了。”
⑥记得那年秋天我跟着齐师傅做完工回来,在乡里的田塍上,远远地看见对面过来三个人,肩上有的背了木箱,有的背着很坚实的粗布大口袋,箱里袋里装的。也都是些斧锯钻凿这一类的家伙,一看就知道是木匠,当然是我们的同行了,我并不在意。想不到走到近身,我的齐师傅垂下了双手,侧着身体,站在旁边,满面堆着笑意,问他们好。他们三个人,却倨傲得很,略微地点了一点头,爱理不理地搭讪着:“从哪里来?”齐师傅很恭敬的答道:“刚给人家做了几件粗糙家具回来。”交谈了不多几句话,他们头也不回地走了。齐师傅等他们走远,才拉着我往前走。我觉得很诧异,问道:“我们是木匠,他们也木匠,师傅为什么要这样恭敬?”齐师傅拉长了脸说:“小孩子不懂得规矩!我们是大器作,做的是粗活,他们是小器作,做的是细活。他们能做精致小巧的东西,还会雕花,这种手艺,不是聪明人,一辈子也学不成的,我们大器作的人,怎敢和他们并起并坐呢?”我听了,心里很不服气,我想:“他们能学,难道我就学不成!”因此,我就决心要去学小器作了。
 (1)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第①段中白石老人详细讲述了童年“打柴叉”的游戏,是为了说明自己早年是一个穷苦孩子,并且也交代了自己童年的乐趣。
B.第②段中“我禁不住感伤起来”是因为看到这些砍柴的孩子想到自己无忧无虑的童年,同时又想自己中年生活的艰辛,并且家乡人们的生活仍然艰难。
C.因为白石老人小时候身体弱、力气小、为了能够养家糊口,白石老人便拜了本家叔祖齐仙佑为师,后因力气不够被送回了家,之后又托了人情拜了齐长龄为师。
D.第⑥段中白石老人回忆师徒二人遇到“小器作”木匠的故事是为了说明过去木匠艺人之间是有等级的,手艺好的人地位高,受人尊敬。
E.白石老人在文中用了工笔细描的手法,如对三个“小器作”木匠的倨傲、爱理不理的逼真地、细致如微地精雕细刻,透露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世界。
 (2) 结合原文具体概括一下白石老人的两位木匠师傅的性格特点。 (6分)
答:                                                                          
                                                                                
(3) 文章大部分是齐白石晚年口述,由晚辈记录下来的。后人对这本传记的评价是“我手写我口”。请概括本文的语言特点,并简要分析。(6分)
答:                                                                          
                                                                               
(4)齐白石能从木匠成长为“中国人民艺术家”,除了过人的天赋,更因为有一种“不服气”的劲头。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的体会,谈谈你对此问题的看法。(8分)
答:                                                                          

                                                                               

 

答案:

12.(1) C、E(C.是作者的父亲看作者身体弱、力气小,想叫作者学门手艺,预备将来养家糊口,让作者先后拜了两位木匠为师;E.作者用的是白描的手法,以朴实的文字描绘生动的人物形象。)
(2)【参考答案】①齐仙佑师傅:性格倔强,为人固执,难以通融,对徒弟要求高。因为年幼的齐白石力气小,干活不中用,就辞退了他,齐父“千恳万托地求”他,他却“执意不肯”。(3分)②齐长龄师傅:能体恤人,能包容徒弟的短处和缺点,并且态度诚恳,循循善诱,看到齐白石“力气差得很”,就鼓励他,只要好好练,就能把力气练出来。(3分)
 (3) 【参考答案】①口语化浓。如“光绪三年,我十五岁。父亲看我身体弱,力气小,田里的事,实在累不了,就想叫我学一门手艺”。②叙事简洁生动、自然流畅、朴实无华。如“这三年,我在家,帮着挑水、种菜、扫地、打杂,闲着就带着我两个兄弟。”③多用短句,准确简洁。如“同治十年,我九岁。十一年,我十岁。十二年,我十一岁”。④白描手法运用得很好,三言两语即能刻画一个人物。如“我的齐师傅垂下了双手,侧着身体,站在旁边。满面堆着笑意,问他们好”。⑤通过对比展示故事情节。如拿两个师傅进行对比,大器作与小器作的对比。(答出其中3点即可,一点2分)
 (4)【作答示例】  齐白石的“不服气”的劲头是在游戏中培养的;文中他想学小器作正源于他“不服气”,这种好强上进的性格会给人成长的动力。(3分)
(学生的体会5分)
【评分标准】无真知灼见,不能自圆其说,缺少理性概括与阐发的作答,要酌情扣分。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齐白石的画》导学案
《齐白石的画》ppt课件1
《齐白石的画》课文原文阅读
齐白石简介
《齐白石的画》教学设计2
《齐白石的画》教学实录
《齐白石的画》教案1
《齐白石的画》教学反思
齐白石《国画诗境论》阅读练习及答案
《齐白石笔下的可爱世界》ppt课件1
《齐白石笔下的可爱世界》教学设计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