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语文版七年级下第六单元《诗词五首》教案1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4-02-26


《诗词五首》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诗歌朗读的技巧。
    (二)通过咀嚼诗歌的语言,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反复诵读,品味诗歌的意境美、韵律美。
    二、课时安排2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指导朗读五首诗词
    1学生运用工具书,结合注释轻声朗读五首诗词。
    2以《次北固山下》为例,简介古诗朗读停顿的两种划分方法。
    (1)按音节划分: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按意义单位分: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小结:同一首诗,可以有不同的读法,我们现在读古诗一般采用按意义单位停顿的读法。
    3教师范读五首诗词,或放录音。学生在书上画出停顿,注意读准字音。
    车马喧(xuān) 见(jiàn)南山 润如酥(sū)
    塞(sài)土燕脂(yānzhi)凝夜紫(zǐ)
    提携(xié)
    4指名朗读五首诗词,教师注意给学生正音,并在正确停顿方面作具体指导。
    5学生自由朗读五首诗词,要求字音、停顿正确。
    (二)研读《饮酒》
    1导入语:说起我国的诗歌,总有一种自豪感。的确,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派”就是其中之一。旧时代的一些诗人,对现实不满,退避山野,隐居乡村,通过对自然景物及田园风光的歌咏,抒发情怀。这类诗称为田园诗,这类诗人称为田园诗人。陶渊明就是晋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他的诗自然朴素而韵味隽永。下面我们就来品一品他的《饮酒》诗。
    2解题:《饮酒》诗都是陶渊明在酒后写的,共20首。课文所选的是其中的第5首。这首诗大约写于作者归田后12年(417年),诗人通过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道理,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得乐趣的恬适之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3咀嚼诗句:
    学生结合注释了解诗意,学生质疑,师生合作讨论解决疑难问题。如:
    (1)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什么“而无车马喧”呢?
    明确:“车马喧”是指世俗往来的纷扰,并不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车马喧闹的声音。所以,当诗人“心远”时,也就是说诗人精神超脱凡俗时,自然也就不热衷于世俗的往来,因而即使身居闹市,也就像居住在偏远安静的地方。开头的四句诗,表达了诗人鄙弃追名逐利之心的人生态度。
    (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领会到“真意”,却忘了该怎样表达,诗中的“真意”是指什么?
    明确:这里的“真意”是指诗人远离世俗,过着从容闲适的归隐生活的乐趣。
    (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通过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道理,表达了诗人远离世俗,过着从容闲适生活的乐趣。
    4品味玩赏:
    (1)这首诗为什么读来琅琅上口,富有音乐美?(诵读,讨论解决)
    明确:这首诗的朗读停顿大体相同而略有变化,偶句押韵,因而读来有缓有急,和谐悦耳。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能不能改为“望”?为什么?
    明确:不能改。“见”写出了诗人在东篱旁采摘菊花,无意中看到郁郁葱葱的南山时,心中的那种欣喜之情,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而“望”是眼睛盯着看的意见,用这个字,诗句就变得平淡无味了。
    (三)归结阅读古诗的过程、方法(板书)
            把握停顿,反复诵读。
            了解作者,知晓风格。
            咀嚼诗句,体会情感。
            品味玩赏,张扬个性。
    (四)布置作业
    1背诵《饮酒》诗。
    2诵读余下的4首诗词。查阅有关作者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回忆阅读古诗的过程方法,引导学生有步骤地学习本课其余四首古诗词。
    (二)研读四首古诗词
    1首先让学生自由诵读四首古诗词,然后指名让四位学生分别诵读,并说明如此诵读的理由。(两种朗读停顿皆可)。
    2请四位学生介绍四首诗词的作者,引导学生相互补充,教师适时点拨。注意比较四首古诗词在体裁上的区别。(《次北固山下》是一首五言律诗。《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是一首七言绝句。《雁门太守行》是一首乐府旧题诗。《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1)学生对照注释理解诗句的含义,通过小组讨论和质疑,解决疑难问题。
    (2)让学生通过自学自行说出诗句的大意,用师生合作补充的形式,完成对四首诗词内容的理解。
    (3)让学生归结四首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适时点拨。(《次北固山下》描写了诗人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表现了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说成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博大的胸襟也行;《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突出表现了诗人对早春的喜爱之情;《雁门太守行》赞颂了戍边将士的战斗意志和誓死报国的决心;《天净沙·秋思》抒发了游子思乡的凄苦愁楚之情。)
    4引领学生品味四首古诗词。这四首诗词,堪称古诗词中的精品。请学生自由发言,说说喜欢其中的哪些诗或哪些诗句,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欣赏、审美诗歌的能力,鼓励学生张扬个性。因此,只要学生说得合情合理就应该给予肯定和表扬,说得不尽合理之处,教师要以鼓励的口吻,适时指出。)
    (三)布置作业
    1完成“思考与练习二”。
    2背诵四首古诗词。
    
    板书设计
               怎样阅读古诗
            1把握停顿,反复诵读。
            2了解作者,知晓风格
            3咀嚼诗句,体会情感。
            4品味玩赏,张扬个性。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语文版七年级下第六单元《诗词五首》教案4
语文版七年级下第六单元《诗词五首》导学案及答案
语文版七年级下第六单元《诗词五首》mp3音频朗诵
语文版七年级下第六单元《诗词五首》ppt课件(51页)
语文版七年级下第六单元《诗词五首》教案2
语文版七年级下第六单元《诗词五首》mp3音频朗读
语文版七年级下第六单元《诗词五首》教学设计2
语文版七年级下第六单元《诗词五首》ppt课件(116页)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