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考试题 >>高考现代文阅读 >>
郁达夫《超山的梅花》阅读练习及答案
作者:郁达夫  上传者:admin  日期:14-01-2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超山的梅花(郁达夫)
①凡到杭州来游的人,因为交通的便利,总只在西湖一带,登山望水,漫游两三日,便买些土产,如竹篮纸伞之类,匆匆回去。而离杭城三五十里稍东偏北的一带山水,现在简直是很少有人去玩,并且也不大有人提起的样子。
②在古代可不同。去今百余年前,杭州人的好游的,总没有一个不留恋西溪,也没有一个不披蓑戴笠去看半山的桃花,超山的香雪的。原因是那时候杭州和外埠的交通,所取的路径都是水道。舟入塘栖,两岸就看得到山影;到这里,自杭州去他处的人,渐有离乡去国之感,因而塘栖镇和超山、独山等处,便成了一般旅游之人对杭州的记忆的中心。
③超山是在塘栖镇南,据说高有五十余丈,周二十里,因其山超然出于皋亭黄鹤之外,故名。超山脚下,塘栖附近的居民,因为住近水乡,阡陌不广之故,所靠以谋生的完全是果木的栽培。所以超山一带的梅林,成千成万;由我们过路的外乡人看来,只以为是乡民趣味的高尚,个个都在学林和靖的终身不娶,殊不知实际上他们却是正靠此而养活妻孥的哩!
④超山的梅花,向来是开在立春前后的;梅干极粗极大,枝叉离披四散,五步一丛,十步一坂,每个梅林,总有千株内外,一株的花朵,又有万颗左右;故而开的时候,香气远传到十里之外的临平山麓,登高而远望下来,自然自成一个雪海;近年来虽说梅株减少了一点,但我想比到罗浮的仙境,总也只有过之,不会不及。
⑤从杭州到超山去的汽车路上,过临平山后,两旁已经有一处一处的梅林在迎送了,而汇聚得最多,游人所必到的看梅胜地,大抵总在汽车站西南,超山东北麓,报慈寺大明堂前头,梅花丛里有一个周梦坡筑的宋梅亭在那里的周围五六里地的一圈地方。
⑥大明寺前的所谓宋梅,是一棵曲屈苍老,根脚边只剩了两条树皮围拱,中间空心,上面枝干四叉的梅树。因为怕有人折,树外面全部是用一铁丝网罩住的。树当然是一株老树,起码也要比我的年纪大一两倍,但究竟是不是宋梅,我却不敢断定。去年秋天,曾在天台山国清寺的伽蓝殿前,看见过一株所谓隋梅;前年冬天,也曾在临平山下安隐寺里看见过一枝所谓唐梅;但所谓隋,所谓唐,所谓宋等等,我想也不过“所谓”而已,究竟如何,还得去问问植物考古的专家才行。
⑦出大明堂,从梅花林里穿过,西面从吴昌硕的坟旁一条石砌路上攀登上去,是上超山顶去的大路了。一路上有许多同梦也似的疏林,一株两株如被遗忘了似的红白梅花,不少的坟园,在招你上山,到了半山的竹林边的真武殿外,超山之所以为超,就有点感觉得到了;从这里向东西北的三面望去,是汪洋的湖水,曲折的河身,无数的果树,不断的低岗,还有塘的两面的点点的人家,这便算是塘栖一带的水乡全景的鸟瞰。
⑧从中圣殿再沿石级上去。走过黑龙潭,更走二里,就可以到山顶,第一要使你骇一跳的,是没有到上圣殿之先的那一座天然石筑的天门。到了这里,你才晓得超山的奇特,才晓得志上所说的“山有石鱼石笋等,他石多异形,如人兽状”诸记载的不虚。实实在在,超山的好处,是在山头一堆石,山下万梅花,至若东瞻大海,南眺钱江,田畴如井,河道如肠,桑麻遍地,云树连天等形容词,则凡在杭州东面的高处,如临平山黄鹤峰上都用得着的,并非超山独一无二的绝景。
⑨你若到了超山之后,则北去超山七里地外的塘栖镇上,不可不去一到。塘栖镇跨在一条水的两岸,水南属杭州,水北属德清;商市的繁盛,酒家的众多,虽说只是一个小小的镇集,但比起有些县城来,怕还要闹热几分。所以游过超山,不愿在山上吃冷豆腐黄米饭的人,尽可以上塘栖镇上去痛饮大嚼;从山脚下走回汽车路去坐汽车上塘栖,原也很便,但这一段路,总以走走路坐坐船更为合适。一九三五年一月九日(原文有删节)
 
16.文章①②段使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17.请从修辞和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文章第④段的内容。(6分)
18.请探究文章的结尾为什么要写塘栖镇。(6分)
1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文章以游踪为线索,把超山的梅花、超山的地理位置和超山的风土人情一一呈现在了读者的面前,使人有如临其境之感。
B.塘栖地处水乡,耕地不多,因而乡民多种果树以谋生,故而才会有如此多的梅林,并非乡民趣味高尚,学林和靖梅妻鹤子的缘故。
C.文章字里行间处处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体现了作者对大自然以及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D.文章先叙述后议论,或虚或实,唤起了你的遐想,引起了你的共鸣,使你也想去超山作一次探梅访古的游览。
E.文章笔触清丽而又饱含深情,语调悠闲而能叙事状物,有着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读后令人掩卷难忘。
 
 
答案:
 
16答案:运用了对比的手法。(1分)作者把超山今昔不同的地位进行对比,既是让读者对超山的历史有个全面的了解,(2分)也为下文具体写超山的梅花作铺垫。(2分)
17答案:(1)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如“一株的花朵,又有万颗左右”,写出了超山的梅花之多;(2)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如:“自然自成一个雪海”,写出了超山的梅花之白、之多;(3)使用对比的表现手法,如“比到罗浮的仙境,总也只有过之,不会不及”,突出了超山的梅花之美。(每点2分)
18答案:(1)在结构上,和前文内容呼应;(2分)(2)在内容上,是超山的梅花给塘栖镇的人们带来了富庶安定的生活,(2分)意在提醒镇上的人们也应尽心尽力地维护和爱护梅花,揭示出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2分)
19.答案:CD解析:C项“处处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错,文中并不是“处处”都有体现,如“因为怕有人折,树外面全部是用一铁丝网罩住的”;D项“先叙述后议论”错,应是“写景抒情结合”。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2022年北京市各区高三二模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汇编
2022年北京市各区高三二模文学类文本阅读汇编
小说阅读题(2份)
文学类文本新型题型练习
2022年新高考现代文阅读II之散文专练
2022年北京市各区高三一模文学类文本阅读汇编
2018-2021年高考小说选择题
2022届北京市高三上期末文学类阅读汇编
新高考信息类文本阅读专练
高考小说阅读人物形象类常考题型分析
2021年广西南宁高考文学类一轮复习模拟训练(散文春事漫感)
2022届高考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散文专练
2021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实用类文本阅读
2021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
2021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理解真题训练——云南的云
高考模拟论述类文本阅读理解真题训练
与自然专题阅读练习
全国各地2021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全国各地2021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分类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
2021年北京市各区高三二模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
广东省各地2020-2021年期中语文高一下学期试题精选汇编:现代文阅读
2021年北京各区高三一模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汇编
2019--2020学年北京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各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汇编
2021届高三专题复习:外国作家文本训练
林徽因《清式营造则例绪论》和汉德宝《明清建筑二论》比较阅读
2021届高三语文总复习之专题:戏剧阅读
2021年北京市高三期末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汇编
2021年上海市高三一模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汇编
2021年北京市高三上期末散文阅读汇编
郁达夫《北平的四季》阅读练习及答案
郁达夫《马缨花开的时候》阅读练习及答案
郁达夫《回忆鲁迅》阅读练习及答案(2017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题)
郁达夫《文学上的智的价值》阅读练习及答案
郁达夫《西溪的晴雨》阅读练习及答案
郁达夫《书塾与学堂——自传之三》阅读练习及答案
郁达夫《山水及自然景物的欣赏》阅读练习及答案
郁达夫《花坞》阅读练习及答案
郁达夫简介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