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honks1079 友情提供
必修二语文期中考试卷(一)
姓名: 学号:
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1—3题,(9分)
谁淘汰了胡雪岩
台湾作家高阳在小说《红顶商人》中,把胡雪岩的克星锁定为盛宣怀。该书把盛宣怀描述为一个“冷血杀手”,盛每次出手,都能让胡惊出一身冷汗,最后还令胡搭上了身家性命。
诚然,在晚清红顶商人排行榜上,盛宣怀与胡雪岩不相上下,他们之所以成为“冤家”,不仅是因为同行,更因为所走的“线路”不同——胡雪岩走的是湘系左宗棠的路线,盛宣怀走的是李鸿章淮系路线。利益与路线的博弈,导致盛宣怀与胡雪岩这对冤家积怨越来越深,决战时刻终于在盛宣怀刻意、胡雪岩不经意间发生。
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盛宣怀采用“窃听、掺沙子、挖墙脚”这三招,对对手胡雪岩发起暗战总攻。
窃听即盛宣怀通过电报掌握了胡雪岩的商业秘密情报。知道胡雪岩要高价尽收国内生丝、企图垄断丝业的动向。掺沙子指盛宣怀一边收购生丝向胡雪岩的客户出售,一边联络各地商人和洋行买办偏偏不买胡雪岩的生丝,致使胡雪岩的生丝库存日多,资金日紧,苦不堪言。挖墙脚即挖断资金链,拖死胡雪岩。胡雪岩80万两借款正好到了还款期限,外国银行向胡雪岩要钱。本来这笔钱是胡雪岩为左宗棠代筹的军饷,应由各省协饷来补偿给胡雪岩。但盛宣怀找到上海道台邵友濂,打着李鸿章的大旗,指使上海缓发这笔协饷,然后又让人四处放风,说胡雪岩银行倒闭在即,造成挤兑风波。
盛宣怀的“三板斧”,让胡雪岩防不胜防,四面楚歌的胡雪岩穷途末路,即便卖房产清仓,但最后还是没挨过挤兑风潮。银行门槛被踩破了,门框被挤歪了,无力回天的胡雪岩终于破产。
胡雪岩的克星,看似是另一个利益集团的对手盛宣怀,然而,事情真的如此简单吗?不要忽视整个事件中还有另一个人——朝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