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考试题 >>高考现代文阅读 >>
刘心武《喧嚣文化该退场了》阅读练习及答案
作者:刘心武  上传者:admin  日期:13-12-15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5~21题。(20分)
(一)
喧嚣文化该退场了
刘心武
    (1)近年来,外国人得出的中国游客“总是喧嚣”的直观印象,虽不免以偏概全,但这仍引发思索——对中国公民开放旅游的国家和地区越来越多,中国人真是富起来了,许多中国游客的首选地是欧洲,而且往往都把法国巴黎作为第一站。从巴黎方面传来消息,中国游客太喧嚣,说话声音特别大,像卢浮宫的画廊,中国游客一到,回音轰响,多半是表达惊奇、兴奋与快乐,但其他游客总不免对中国人侧目,管理人员则对此无可奈何。
    (2)根据笔者自己的生活体验,中国人(不是所有,但为数不少)嗓门大,在公众空间里也毫不收敛自己的嗓门,形成大声喧哗的效果,是在起码从上个世纪初以来就形成的一种社会文化,而在上个世纪后半叶的前二十几年,这种文化更加普及,表现出来也就更加强烈,目前通过中国旅游团在外部文化对比下凸显出来的这一喧嚣文化,只不过是其余绪罢了。
    (3)在上个世纪前半叶,这种喧嚣文化是伴随着进步的社会革命而生成的,有其宝贵的历史价值。在推翻三座大山的艰苦卓绝的革命进程里,中国民众的喧嚣呐喊体现出了醒狮的气派,而这醒狮不是单个的人,是一个集体,是革命的阶级。在那样的一种历史进程里,个人的声音是微不足道的,个人总是必须汇聚到集体中,发出共同的呐喊,才算获得了一种正面价值。
    (4)在上世纪中后期,不仅阶级斗争是众声喧嚣,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也大体是处于那样的一种“声境”。比如1958年“大跃进”时的民谣,后来被郭沫若和周扬编选为一本《红旗歌谣》,其中绝大多数都必须吼出而不是吟出。
    (5)到“文化大革命”时候,中国人的喧嚣文化达到了本民族历史以来的最巅峰。那时候屋顶、电线杆上的高音喇叭每天会连续很久地播出声色俱厉的话语。当然,有时候也会播放“特大喜讯”。
    (6)进入改革开放阶段以后,中国的情况在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虽然现在常有人用“众声喧哗”来形容时下的社会话语情势,但那是用来表达对文化现象已趋多元的一个形容。从意识形态角度来说,上面所述的那些喧嚣话语即使还有,也非主流,文学艺术方面的个性化程度已经相当的高,“我是自己”的“独立生命个体意识”在年轻一代里已经相当普及。但是,残存的喧嚣积习仍在,又增添了商业社会无情(至少是薄情)的竞争中的新喧嚣,这新喧嚣是欲求快速暴富、一夜成名的浮躁嘶喊,也是欲望不能满足甚至还遭致失败沉沦的焦虑嚎叫,浸润到社会上各类人群,则会表现在各个方面。
    (7)在刚开始不久的欧洲游中惊动了西方人的游客喧嚣,其实是“老喧嚣文化”和“新喧嚣文化”嫁接出的怪胎,其中最主要的是两种成分,一种是不懂得尊重他人也忽视了自尊,表现出“群嬉中的习惯性放纵”;一种则是“新富国民”的“炫富”心理,认为无论到了世界上什么地方,“老子有钱就可以随随便便”。
(有改动)
15.请简要说说本文的三个论述层次。(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如何理解“老喧嚣文化”和“新喧嚣文化”的不同内涵?请概述。(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纵观全文,作者对各个阶段的喧嚣文化的态度是什么?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5、答案:首先由中国游客的喧嚣现象引入,提出“喧嚣文化”话题,说明其由来已久。接着论述“喧嚣文化”在不同时期的具体表现(及内涵)。最后照应开头,指出中国游客的喧嚣现象的实质。(2分)
【方法技巧】
梳理文章的思路结构,先分析每段各写了什么,哪几段组成一个表意单位,即一个层次,将各层大意归纳概括出来即可理出全文的结构。
 16、答案:老喧嚣文化:这种文化以喧嚣呐喊方式鼓动民众达成集体、阶级等的政治或经济生产方面的目的。(要点:“喧嚣呐喊”“鼓动民众”“达成政治或经济生产方面的目的”,意思对即可)
新喧嚣文化:这种文化是在商业社会无情的竞争中,为寻求名利欲望而浮躁嘶喊,焦虑嚎叫。(要点:“在商业社会无情的竞争中”“为名利欲望”“浮躁嘶喊,焦虑嚎叫”,意思对即可)(3分)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老喧嚣文化”的阐释主要集中在第(3)(4)段,对应的句子是“这种喧嚣文化是伴随着进步的社会革命而生成的”“在上世纪中后期,不仅阶级斗争是众声喧嚣,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也大体是处于那样的一种‘声境’”等;“新喧嚣文化”的阐释主要集中在第(6)段,对应的句子是“这新喧嚣是欲求快速暴富、一夜成名的浮躁嘶喊,也是欲望不能满足甚至还遭致失败沉沦的焦虑嚎叫”等。
17、答案:(1)上世纪前半叶,中国民众为革命需要而喧嚣呐喊,它推动了社会进步,有其历史价值,作者对此持肯定态度。(2)上世纪中后期的一定阶段,喧嚣文化成为政治斗争和生产科研的工具,作者对此持否定态度。(3)进入改革开放阶段以后,文化趋向多元化,个性化程度提高,喧嚣文化成为非主流;商业社会所生产的为了名利欲望的新喧嚣,则应该退出历史舞台了。(3分)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刘心武《远去了,母亲放飞的手》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湖南省永州市中考题)
刘心武《栽棵自己的树》阅读练习及答案
刘心武《漫话阶梯》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内蒙古兴安盟、呼伦贝尔中考题)
刘心武《美瓷不碎》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山东省日照市中考题)
刘心武《藕荷色的羊绒衫》阅读练习及答案
刘心武《跟陌生人说话》阅读练习及答案
刘心武《挪开暖瓶》阅读练习及答案
刘心武《后门桥的修鞋匠》阅读练习及答案
刘心武《免费的午餐》阅读练习及答案
刘心武《熄灭》阅读练习及答案
刘心武《人在风中》阅读练习及答案
刘心武《碰头食》阅读练习及答案
刘心武《神圣的沉静》阅读练习及答案
刘心武《王小波,晚上能来喝酒吗?》阅读练习及答案
刘心武《野马脊》阅读练习及答案
刘心武《远去的风琴声》阅读练习及答案
刘心武《竹排嫂》阅读练习及答案
刘心武《鬼姜花》阅读练习及答案
刘心武《没用的故事》阅读练习及答案
刘心武《冰吼》阅读练习及答案
刘心武《话说沉闷》阅读练习及答案
刘心武《山草壮》阅读练习及答案
刘心武《人在胡同第几槐》阅读练习及答案
刘心武《人情似纸》阅读练习及答案
刘心武《怒绿》阅读练习及答案
刘心武《大猩猩》阅读练习及答案
刘心武《小炕笤帚》阅读练习及答案
刘心武《多一事》阅读练习及答案
刘心武《千叶瓶》阅读练习及答案
刘心武《偷父》阅读练习及答案
刘心武简介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