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一方土》导学稿
|
|
作者:2198zyb 上传者:admin 日期:13-11-26 |
一、活动目标:
①了解有关土地的神话传说、文艺作品、成语典故等信息,认识到土地在人民生活中的举足轻重的地位。
②了解土地侵占、土地浪费、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信息,认识土地资源的现有状况,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③在活动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促进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
④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二、活动过程:
(一)、资料积累
1、关于土地的故事
(1)北京中山公园的五色土
在那古柏遒劲、繁花飘香的北京中山公园内,有一座被人们称做“五色土”的大土坛,它便是保留至今的明清时代的社稷坛。
社稷坛,就是祭祀社稷时所用之坛。社,是社神,是土地之神;稷,是稷神,是五谷的代表。这种对社稷的祭祀,是出于古人对乡土国土的深厚感情。明永乐年间营建北京时所建的铺填五色土的社稷坛,应该叫“太社稷坛”或“太社坛”。据明代的史料说,太社坛在明代先后有三处:一在南京,一在中都(安徽凤阳),一在北京。如跟前二者比起来,北京的太社坛自然是最年轻的了。明太祖吴元年(洪武前一年,公元1367年)落成的南京社稷坛,原是东西对峙的两坛,社稷分开,两坛相去5丈。坛南皆植松树;坛上铺填五色土,土色随其方位—东青、南赤、西白、北黑、中黄,为了象征中央的统治,又以黄土覆于面上,洪武10年(1377),明太祖朱元璋认为社稷分为二坛祭祀不合经典,故让礼官奏议,于是太社坛才改在午门的右方,社稷共为一坛。永乐时北京社稷坛所遵照的,便是洪武十年改建后的制式。现存北京的这座太社坛仍是一座方形大平坛,坛分三阶,每阶高32厘米(约合明清营造尺一尺),用汉白玉砌成;坛上的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分填着青、红、白、黑、黄五色的泥土。坛北是一座现叫做中山堂的木结构大殿,这便是明清时祭祀社稷的拜殿,其实整个公园园地原来都属于社稷坛。(摘自“中国青少年新世纪读书网”)
(2)沧海桑田
传说东汉仙人王方平在门徒蔡经家见到了仙女麻姑,发现原来是自己的妹妹。她早年在姑余山修行得道,千百年的过去了,长得仍如十八九岁的姑娘,头顶盘着发髻,秀发垂至腰际,身上的衣服光彩夺目,大家举杯欢宴、麻姑说:“我自从得到天命以来,已经三次见到东海变为桑田。这次 | |
| 标题: |
《脚踏一方土》导学稿 |
| 文件大小: |
10K |
| 文件格式: |
rar |
| 作者: |
2198zyb |
| 下载地址: |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工具 |
| 下载说明: |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
|
暂无图片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