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高中学案 >>
《祸兮福兮》学案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3-11-09


第一模块:认知•探索
    1.课文探索
    老子是我国人民熟知的一位古代伟大思想家,著有《道德经》五千言,又名《老子》,基本概述了老子的思想。他在世界上较早提出了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为人们提供了观察社会、思索人生的独特视角,他的思想是构筑中华文化思想体系的重要支柱和组成部分。他又是现实生活中一位特立独行的奇人,为人处世卓尔不群,在当时和后人的心目中包裹着浓厚的神秘色彩。神话传说中的太上老君指的就是他。
    老子书中有许多精辟之言,对社会和民生的剖析,是极为深刻的。“天地不仁,以万物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他所谓的“圣人”,是指当权者;所谓刍狗,是古代祭祀时用草扎成的“狗”型,祭完便抛弃了。老子的这句话,一针见血地揭示了当时统治者与老百姓关系的实质。老子的所谓“道”,是其学说之根,主要指主宰宇宙万物的客观规律,它体现于“一”;但“一”并非孤立存在,矛盾存在的规律决定了其必有对立面,那便有了“二”。世界的多元性,思想的多样性,是不受人的主观约束不断出现、存在的,这便是“二生三,三生万物”的道理,是事物多样性及其不断发展、变化的必然规律,也是人类思想文化生生不息持续繁荣的根据。老子的这一认识是唯物、辩证的,至今犹有灿烂光辉。
    阅读课文,体会老子的论述特点。课外阅读老子其他篇章,结合政治课学习的理论,谈谈对福、祸,正、奇,善、妖等关系的辩证认识。
    2.领悟导析
    课文节选部分一共有六节。
    第一节,事物的相对与相生。
    第二节,辩证地对待事物,并由此树立了一种道家的人生观。老子的圣人哲学中,含有极高的人生智慧,值得好好体味。
    第三节,“道”不易认识。道无所不在,又难以识别。真正的有道之士,并不是直接表现高尚、清洁、不与凡人一般的样子。恰恰相反,真正的有道之士,却甘于居下,是不避尘污的。
    第四节,福祸相生的关系,主要启发人不要将福、祸,正、奇,善、妖等看做固定不变的。因此“圣人”是廉而不刿,直而不肆,也就讲究做人的含蓄。
    第五节主要讲“天道”与“人道”的不同,明显有批判现实的意味。“天之道”是公平的,损有余以奉不足,但“人之道”则相反,损不足以奉有余,这自然是对老子所处的时代社会不平现象的揭示与批判。老子还提出“有道者”的作为,表明了道家的社会理想。
    第六节,弱能胜强的道理,进而提出真正的“天下之王”即天下真正的强者,应当主动取弱势,应当有“受国之垢”“受国不祥”的勇气,甘于下流。这应当是老子对那些作威作福的当权者不满的表现。
第二模块:演练•评估(课堂大练兵)
一、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音声相和(hé)   枉(wǎng)则直    敝(bì)则新
B.不自伐(fá)    胰道若颣(lèi)   大方无隅(yú)
C.福之所倚(yí)   廉而不刿(kuì)   起于累(lěi)土
D.受国之垢(gòu)  其脆易泮(bàn)   谓社稷(jì)主
二、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丑,长得难看)
B.上士闻道,勤而行之(努力,尽心尽力)
C.是以圣人执一为天下式(式样)
D.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超过)
三、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宇的一项是(   )
A.长短相形,高下相盈               B.广得若不足,建德若偷
C.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             D.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四、下列句子不属于宾语前置的一句是(   )
A.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B.不患人之不己知
C.夫唯道,善贷且成                 D.王如善之,则何为不行
五、填空。
    老子,春秋末思想家,_______的创始人。一说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所著《老子》,亦称《_______》,书中提出一个以道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具有丰富的________思想。
六、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完成6~10题。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执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能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二十二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四十一章)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七十七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七十八章)
1.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曲则全,枉则直           人之道则不然
B不自是,故彰             是以圣人执一为天下式
C.不笑不足以为道          损不足以奉有余
D.不自见,故明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2.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诚全而归之------如果能够这样做,那么就全部在他身上体现出来
B.是以圣人执一为天下式--------因此圣人遵守“道”的原则行事,成为天下的典范
C.不笑不足以为道--------道不被人嘲笑就不成其为道了
D.正言若反----------正面的话听起来像反语一样
3.在老子看来,真正的“得道”之士有哪些特征?
答:
 
4.老子认为“天道”与“人道”的区别是什么?
答:
 
5.文章认为真正的“天下之王”应该怎样做?
答:
  
六、翻译:
1.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2.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3.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能长。
 
4. 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
 
 
5.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6.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7.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8.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9.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阿房宫赋》导学案(3课时)
《阿房宫赋》导学案9
《阿房宫赋》导学案8
《国家的儿子》学案
《老子》四章导学案5
《客至》导学案
《登快阁》导学案
《临安春雨初霁》导学案3
《临安春雨初霁》学案3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学案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学案3
《临安春雨初霁》导学案2
《自己之歌》学案2
《迷娘(之一)》学案2
《自己之歌》导学案
《树和天空》学案2
《致大海》学案3
择性必修中册《致大海》导学案
《迷娘(之一)》《致大海》《自己之歌》《树和天空》预习导学案
《五代史伶官传序》学案2
《五代史伶官传序》导学案
《苏武传》预习学案
《黍离》导学案
《屈原列传》预习学案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导学案2
《大卫·科波菲尔》导学案3
《天路》导学案2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导学案3
《乡土中国:“家族”“男女有别”》导学案
《读书:目的和前提》学案3
《祸兮福兮》练习题
《祸兮福兮》同步练习
《祸兮福兮》导学案
《祸兮福兮》ppt课件2
《祸兮福兮》ppt课件1
《祸兮福兮》原文和译文
《祸兮福兮》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