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考试题 >>高考现代文阅读 >>
梁衡《人与石头的厮磨》阅读练习及答案
作者:梁衡  上传者:   日期:13-04-30


   人与石头的厮磨
    梁 
    ①中国人对于石头的感情久远而又亲近。人类开始生活,利用它为工具。等到人类有了文字后,这冰冷的石头就这样与人类携手进入文明时代。历史在走,人情、文化、风俗在变,这载有人类印痕的石头却静静地躺在那里,为我们存了一份真情、真貌,总会让我们从心底泛出一种崇高,一缕温馨。
    ②于是以石记史、以石为文,于是“入石三分”,人以文化心理刻石,那石面石纹里就浸透着人文的痕迹。石头每时每刻都在人类的怀抱里温暖着,一代代传递着。
    ③敦煌、麦积山、云岗、龙门、大足,佛教一路西来,站站都留下巨型的石窟。这都是积数代人的力量才能成。像乐山大佛那样,将一座山刻成一个大佛,用了九十年的时间,这需要何等惊人的毅力,而且必须有社会的氛围,这只有宗教的信仰力才能办到;但也有的是为了宣扬其他。冯玉祥好读书,他住庐山时心有所悟,就将《孟子》的一整段话刻在对面的石壁上。身临文化的山谷之中,你会感到一股石头文化特有的磅礴之力。
    ④那一年我到镇江,在焦山寺碑林里见到一方石头,上面刻有一幅地图,名《禹迹图》,是大禹治水,天下初定后的版图。上面有山川河流及551个地理名称。这是我见到的最久远的地图,英国人李约瑟说这是世界上最杰出的古地图。现在长江大坝已经蓄水,又谁能想到百米水下将要永远淹没一段石上的文化。原来在涪陵城的江面上有一道石梁,水枯时现,水丰时没,古人就用它刻记水文的变化。考古学家习惯将地表数米厚的土壤称为文化层。人们一代一代,耕作于斯,歇息于斯,自然就于这土层中沉淀了许多文化。那么,突出于地表的石头呢,自然就更加首当其冲地记录文化,它不仅是文化层,而且是文化之碑,历史之柱。
    ⑤人对石头的崇拜,是因为那石上所浸透着的文化汁液。石虽无言,文化有声。记得徐州汉墓刚出土,最让我感动的是每个墓主人身边都有一块十分精美的碑刻,今天都可用作学书法的范本。但这在当时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丧葬配件,平常得如同墓中的一把土。许多现在已被公认的名帖,其实当年就是这样一块墓中普通的只是用于干别的事情的石头,本与书法无关。如有名的《张黑女碑》,人们临习多年,赞颂有加,至今却不知道何人所写。就像飞鸟或奔跑的野物无意中的带着植物的种籽传向远方。人们在将石头充作生活用品和生产工具时,无意中也将艺术传给了后人。
    ⑥那一年我到青海塔尔寺去,被一块普通的石头大大感动。说它普通,是因为它不同于前面谈到的有字之石。它就是一块路边的野石,其身也不高,约半米;其形也不奇,略瘦长,但真正是一块文化石。当年宗喀巴就是从这块石头旁出发进藏去学佛。他的老母每天到山下背水时就在这块石头旁休息,西望拉萨,盼儿想儿。泪水滴于石,汗水抹于石,背靠小憩时,体温亦传于石。后来,宗喀巴创立新派成功,塔尔寺成了佛教圣地,这块望儿石就被请到庙门口。现在当地虔诚的信徒们来朝拜时,都要以他们特有的生活习惯来表达对这块石头的崇拜。有的在其上抹一层酥油,有的放一枚银针,时间一长,这石的原形早已难认,完全被人重新塑造出了一个新貌,真正成了一块母亲石。这是一块伟大的圣母石。它也是一面镜子,照见了所有母亲的慈爱,也照出了所有儿女们的惭愧。不分信仰,不分语言,所有的中外游人都会在这块普通的石头前心灵震颤。
    ⑦无论社会如何进步,天不变,石亦不烂,石头将与人相厮相守到永远。
    16.“人以文化心理刻石,那石面石纹里就浸透着人文的痕迹。”从第③段看,这里的“文化心理”具体指什么?(4分)
    17.文章的第⑥段,作者为什么说塔尔寺门口的那块石头是“普通”的,又“真正是一块文化石”?(6分)
    18.从全文看,“人与石头的厮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19.对文章的赏析,下列说法错误的两项是(4分)    (    )(   
    A.本文用生活的实例,主要从文化的角度,写人与石头的关系,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思    想,写出了人“以石记史、以石为文”的心理原因。
    B.“考古学家习惯将地表数米厚的土壤称为文化层”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类生活的本身    就是一种文化,积淀下来,可以让后人得到文化信息。
    C.文章以“无论社会如何进步,天不变,石亦不烂,石头将与人相厮相守到永远”结尾,既绾结了全文,又照应了文题,结构严谨。
    D.作者在第三段写大型的佛像石刻,歌颂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勤劳的品格,在生产力极不发达时就创造出如此的奇迹。
    E.石头本身没有刻意表达人类的永恒,但历史上的一些平常、无心的举动,却给后人留下丰富的文化遗产,如《张黑女碑》就是这种情况的体现。
参考答案
    16.(4分)表达崇拜之情(宗教崇拜之情/宗教信仰),宣扬某种精神(感悟) (每点2分)
    17.(6分)①说它“普通”,是因为它是无字的石头,是路边的野石,其身不高、其形不奇;说它“真正是一块文化石”,是因为它寄寓了母亲的慈爱,表达了对母爱的赞美,每个人都能从它身上感到心灵的震动。(每点3分)
    18.(6分)①人类开始生活,利用它为工具。(当石头作为生产工具时,是我们生存的起码保证);②当石头作为书写工具(人类有文字后),它们是传承文明的裁体;③当石头被寄  寓(赋予)了人类真挚的情感时(石头为我们存了一份真情),它是我们心灵深处的一面镜子(使我们心灵震颤)。(每点2分)
    19.(4分)AD(A文章着重写文化现象,而不是写“心理原因”;D写“大型的佛像石刻”的目的并非“歌颂”,而是交代“人以文化心理刻石”的文化心理之一是表达崇拜之情。)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梁衡《铁锅槐》阅读练习及答案
梁衡《沙堆里的城隍》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梁衡《一棵怀抱炸弹的老樟树》阅读练习及答案
梁衡《沙堆里的城隍》阅读练习及答案
梁衡《沙海一苗树》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作文指导:梁衡《文章五诀》
梁衡《深巷里的老墙》阅读练习及答案
梁衡《“典”字诀,为文章增光添彩》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甘肃省武威市中考题)
梁衡《秋风桐槐说项羽》阅读练习及答案
梁衡《看见绿色就想起了你》阅读练习及答案
梁衡《红毛线,蓝毛线》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个永恒的范仲淹》《试论作为散文文体家的梁衡》阅读练习及答案
梁衡《霍山红岩松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梁衡《热炕》阅读练习及答案
梁衡《左公柳,西北天际的一抹绿云》阅读练习及答案
梁衡《中华版图柏》阅读练习及答案
梁衡《冬日香山》阅读练习及答案
梁衡《不如静对一院秋》阅读练习及答案
梁衡《那一片幸存的原始林》阅读练习及答案
梁衡《一线万物生》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湖北省宜昌市中考题)
梁衡《科学与文学的互补》阅读练习及答案
《草原八月末》阅读练习及答案
梁衡《觅渡,觅渡,渡何处?》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梁衡《河套忆》阅读练习及答案
梁衡《杏花村访酒》阅读练习及答案
梁衡《明月出天山》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山东省菏泽市中考题)
梁衡《桃花源在哪里?》阅读练习及答案
梁衡《这里有一座古树养老院》阅读练习及答案
梁衡《感悟九华》阅读练习及答案
梁衡《书与人的随想》阅读练习及答案
梁衡《万鞋墙》阅读练习及答案
梁衡《我们为什么要阅读?》阅读练习及答案(2017年湖北省天门市、仙桃市、潜江市、江汉油田中考题)
梁衡《方志敏最后的七个月》阅读练习及答案
梁衡《何处是乡愁》阅读练习及答案
梁衡《泰山——人向天的倾诉》阅读练习及答案
梁衡《百年震柳》阅读练习及答案
梁衡《觅渡,觅渡,渡何处?》阅读练习及答案
梁衡《砍的不如旋的圆》阅读练习及答案
梁衡《万里长城一红柳》阅读练习及答案
梁衡《不能没有家》阅读练习及答案
梁衡《沙枣》阅读练习及答案
梁衡《人人皆可为国王》阅读练习及答案
梁衡《丰收岭绿岛》阅读练习及答案
梁衡《说经典》阅读练习及答案
梁衡《乱世中的美神——李清照》阅读练习及答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