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初中说课稿 >>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说课稿2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3-04-10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1课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说课材料 
唐河基地学校  陈新伟 
一、说教材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是苏教版语文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是这个单元的第一课。这个单元从体裁上看属事理说明文,一般来说,这样的文章枯燥乏味,学生学起来味同嚼蜡,很难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但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必须要让学生“油然而生探索世间万物奥秘的兴趣,享受发现的成功”,培养“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其难易程度可想而知,这一节课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下面课文的学习。这是本单元学习中的重中之重,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点 
(1)能说出文章介绍的几种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和形成的原因。 
(2)学习简单的事理说明文的基本结构和常用的说明方法。 
2、能力培养 
(1)探索这些奇怪现象产生的缘由,学会从科学角度来认识一切怪异现象。 
(2)善于从网络上搜寻知识,拓宽自己的视野。 
3、情感体验 
(1)激发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明白“一切怪异现象,都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所以要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 
(2)体验有些动植物能适应极其恶劣尤其是干旱的沙漠环境的特殊本领;它们能充分地吸收水分,它们能充分节约用水,尽可能减少水的损失。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事理说明文的写作顺序 
难点:能科学解释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并能解释生活中和本文原理相同的怪异现象。 
疑点:沙漠里的怪异之谜都能揭开吗? 
四、说教学设想 
沙漠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陌生而又神秘的世界。课文描述并解释了沙漠里的一些奇怪现象,这正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如何利用这一点引入本课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应该是不断深层次思索的问题。为此,在教学准备阶段,我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1、登陆“百度”,点击“图片”,搜索“沙漠”、“沙漠 奇怪现象”,想通过这些图片,让学生感受沙漠。也就在搜索图片的过程中,意外的发现了有几幅图片的后面,隐藏着与课文不同的对“海市蜃楼”、“鸣沙”的文字介绍。 
2、登陆“百度”,搜索“海市蜃楼”“鸣沙”视频片断,我如愿以偿,为增强课堂的直观,奠定了物质基础。 
3、设法开拓学生的视野,不断的把学生由课内引向课外,但在引向课外的过程中,一些细节性的知识,不能一览无余的展示给学生,要给学生留下一些悬念,留下一些想象的空间,留下一些“吸引力”,促使学生自己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五、教学模式:“三读一探一衔接”    
1、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教学生用圈点勾画法初读课文,提出并相互提出问题,相互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交到课堂上。教师依据新课标要求和学情,设计问题,师生共同分层次对这些问题逐一研讨。其间,注重对课文内容的提炼,对行文思路的梳理,并适时进行情感体验教育。 
2、再读课文,评点品味。对文中应该掌握的亮点,一则教师示例,授以方法,二则学生“习得”,实现技能迁移。 
3、三读课文,自我欣赏。根据师生共同学习的情况,和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可重新圈点批注,可联想想象,可相互交流感性与理性的认识,达到一种精神上的愉悦。 
4、课文延伸,探索研究。备课时,尽可能注重向课外延伸,找一些与作者有关或与课文内容相同、相似或相反的材料(文字、图片、动画、视频、歌曲等),组织学生课堂上探索研究,品味其中的“发现”。 
5、网站衔接,拓宽视野。鼓励学生上网搜索更多的知识,这里蕴藏着无穷的知识宝藏,是学生真正探究奥秘的海洋。 
六、说教学流程 
1、导入课文:课前,要精心设计、播放“沙漠风铃mp3”,把学生的思绪引向广漠无垠、辽阔空旷、光怪离陆的沙漠。接着,巧用“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提出问题,吊起学生的胃口,引人深思,用“其实,并没有什么‘火焰山’,只是酷热的沙漠地面,热气蒸腾,从远处看像‘火焰山’,这只是沙漠中奇怪现象的一种”,引入课文,为介绍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埋下伏笔。情景导入,意味盎然,一箭双雕。 
2、作者简介 
穿插竺可桢在考察西部沙漠的过程中,他的真切感受,介绍《向沙漠进军》、《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等,鼓励学生课外去搜寻。 
3、感受沙漠。让学生结合图片学生介绍沙漠,让学生由一个直观的感受。 
4、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要求学生课下预习,用圈点勾画法读课文,相互提出问题,相互解决,在课堂上要求学生思考出示的几个问题,而这几个问题也是本节课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因此,将分层次对这些问题逐一研讨。 
(1)古人对沙漠的感受:荒凉、可怕、恐惧。 
(2)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和形成的原因 
用列图表的方法,试图清晰的展现给学生。 
在解释“魔鬼的海”和“海市蜃楼”时,出示几幅清晰、典型的图片,放映山东电视台记者在蓬莱所拍摄到的“海市蜃楼”的奇观。 
在解释“鸣沙”现象时,出示有关鸣沙山的图片,放映内蒙古电视台在内蒙古响沙湾游玩响沙山时所拍摄到的影片。 
接着,不失时机地把世界上其它各地出现鸣沙现象的地区,鸣沙山的其它奇异之处,简明扼要的展示给学生。 
(3)梳理写作思路 
本文按先“描述”、再“解释”的写作顺序,在此不失时机的告知学生三种常见的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并分别予以简明扼要地介绍,让学生思考、判断本文该属于哪一种。 
本文情感体验的关键在此也应水到渠成、信手拈来:“一切怪异现象,都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所以我们要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 
4、再读课文  评点品味 
主要是品味说明语言、说明方法,但这里仅属示例,展示方法,因为这不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5、课堂重要内容反馈。 
6、课文延伸,探索研究 
苏轼说得好:“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要求学生观察沙漠特有动植物图片,说说从中得到的发现。先后出示:“沙漠之舟骆驼”、“根系发达的沙拐枣”、“叶缩成小球状的柽柳”、“叶退化成小刺的仙人掌”、“一到旱季就落叶的相思树”、“骆驼刺”,引导学生探讨交流他们的发现,接着加以规范:“它们能适应极其恶劣尤其是干旱的沙漠环境的特殊本领;它们能充分节约用水,尽可能减少水的损失;它们能充分吸收水分。” 
7、网站衔接 拓宽视野 
8、作业布置。 
七、说板书 
板书由三个部分组成:“课题、作者”、“现象、成因”、“必备术语”。 板书整齐明了,言简意赅,能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11、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竺可桢 
    现象          成因                  说明对象 
“魔鬼的海”                            说明顺序 
海市蜃楼       光线折光和反射         说明方法 
鸣    沙       沙粒移动摩擦           说明语言            
                                   
总之,情景导入,意味盎然;内容翔实,条分缕析;读图说图,将诱发得当;自主探究,将评价到位。如有不到之处,敬请各位同仁斧正。 
                                  2005年4月26日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学设计11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ppt课件(31页)2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10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9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导学案3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8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阅读练习及答案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表格式教案8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ppt课件(16页)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ppt课件(31页)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学案2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学反思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读后感(3篇)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说课稿3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学案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ppt课件(27页)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学实录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7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ppt课件11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表格式导学案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学案练习及答案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ppt课件10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导学案
竺可桢《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原文阅读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有效表格式教案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说课稿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课堂实录及点评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图片素材(32张)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同步训练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ppt课件9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ppt课件8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ppt课件7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同步练习(3)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同步练习(2)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同步练习(1)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6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5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学设计4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ppt课件6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ppt课件5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课后练习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ppt课件4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ppt课件3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同步达标练习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3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