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初中教学反思 >>
《音乐之声》教学反思(2篇)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3-03-30


《 音乐之声》教学反思

《 音乐之声》这部电影拍摄与上世纪六十年代,由于其中音乐的杰出魅力而使它在音乐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影片中音乐的赏析也成为音乐课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所带的班级我都组织观看过这部电影,具体做法是:听音乐——看故事——学歌曲——谈感受。开始我组织六年级学生详细观看了这部电影(重点是其中与音乐有关的部分)并着重欣赏了《哆来咪》、《雪绒花》、《孤独的牧羊人》、《玛利亚》、《我有信心》、《珍重晚安》等几首歌,学唱了《哆来咪》、《雪绒花》等。

 在带学生回顾了这部电影里的所有音乐之后,我要求每位学生用文字描写电影中自己最喜欢的一首插曲带给自己的感受。从学生们的字里行间我强烈感受到他们对这部电影的喜爱,以及对音乐内涵的深刻理解。有的学生从音乐的旋律谈起,有的则从歌词入手,还有的强调音乐对自己情绪的影响,可以说看了孩子们的学习感想我既欣慰又意外,欣慰于他们真正理解了音乐、听懂了音乐中蕴含的丰富情感,意外于他们的细致与丰富的联想。

 由此我反思今天我们所使用的音乐教材以及日常的音乐教学,实在有些低估了如今孩子们的学习、鉴赏能力。学的非常快,唱的音准也很到位。

第二篇:

2005年3月25日第六节,我在初三(12)班上了《音乐之声(节选)》一课。在课上,我首先提供了有关影视剧本知识的辅助资料,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然后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交流初读的感受,选派代表进行陈述。接着我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课文中描写的两个场景上来,与学生共同赏析作品的画面美及人物的形象美,并让学生表演了玛丽亚回到修道院这一场戏,又请学生以导演的身份进行总评。最后师生一同进行归纳,根据影视剧本的特点归纳出本文的写作特色。课后布置学生有条件的回家观看影片《音乐之声》。全课用时47分钟,拖课2分钟。 
  “语文课究竟要怎么上?”实施新课改以来,我常常听到这么一句话。这样问的有一线的语文教师,也有语文教学专家,但往往以“越教越不会教了”的自嘲作罢。作为一线教师,又是教研人员的我,每当看到老师声嘶力竭(有的还不时用教鞭敲打桌子),学生却恹恹欲睡,心有旁骛的语文课堂;或是教师自说自话,手足失措,学生自行其是,乱作一团的情形时,这个问题总会跳出来,让我又一次陷入忧思之中。当我拿到人教版实验区九年级下学期的教材,看到新入选的《音乐之声(节选)》这一课时,不由暗自决定要做一回有心人了。 
  “新课标”着眼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课程目标,培养和优化学生综合性的语文素养。从我校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对纯文学作品接触极少,也没看过这部电影,有的甚至连“影视剧本”这个名词也是第一次听说。因此,我的教学目标就按照“三维”并结合学生情况来设计:“知识技能”目标为词语的积累与理解,及对影视剧本特点的了解,并要求把握人物形象的特点,因此补充给影视文学的相关特点就显得十分必要;“过程方法”:通过读——悟——演——评,上升为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把握;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在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培养对美好事物的热爱,进而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通过教学,较好地达到了上述目标,学生余良飞在布置为家庭作业的日记中写道:“我第一次知道除了流行歌曲之外,还有一种音乐可以让我沉醉……这才是真正的音乐。” 
  “新课标”提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是指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手段的运用。但有的老师对“开放”一词的理解有所偏颇,认为学生只要能说,知识范围可以任意拓展,甚至远离课本。又有的老师对“手段”的理解过于随意,滥用小组讨论,滥用多媒体,结果小组讨论流于空洞的热闹,多媒体成了“倒霉体”。 有鉴于此,我忍痛割爱,推翻了让学生欣赏电影原作的设想,并在课前对小组讨论这一环节的设计三易其稿,认真推敲了提供给学生讨论的问题,如“请结合文句点评第一个场景描写的佳处”、“请从玛丽亚所唱的歌出发,说说她的性格”等,始终紧扣文本,又给学生留下探究创造的空间。同时在学生讨论过程中不断巡视、参与,及时了解讨论进程,“宏观调控”讨论方向。因此学生活动既热烈又有序,学生能较快地解决问题,表述也很到位得体。 
语文学习无疑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语文素养”是一个内涵深厚,外延宽广的概念,既包含以语感为中心的听说读写的言语实际能力,更囊括学生的品德修养、审美情趣、良好个性和人生态度等。因此,我在课上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一些较深层次的思索,引导学生通音乐去感悟人物的情绪,强调音乐对人灵魂的塑造作用。学生郭艳芳在日记中写下“伟大的音乐能使渺小的人也变得伟大”这句包含了哲理的话,说明本课较好地完成了德育目标的要求。 
  45分钟很快过去了,这是我难得的一次拖课,但没有学生表现出厌烦。在欣慰之余,我认为这不仅仅表现了音乐的魅力,还应归功于语言文字的伟大力量。正是语文与音乐的结合,窃以为这算得上是一堂成功的语文课。 
  当我从成功的兴奋中平静下来,细细梳理这一课的过程时,发现课堂表演这一环节存在较大的缺陷。由于课前未做安排,推举演员花了较多的时间,而学生的表演也不到位,基本上是捧着书念,没有达到“演出”的效果。如果我能适时做一些指导,如当学生表演玛丽亚闯入这一场景时,我若能指出动作应匆忙、慌张、快捷,而最后的表情应由羞愧转为无奈,那么学生对文本和人物性格的理解又会上一个新台阶。可惜那时我只因时间快到了而焦急,错失了良机。 
  教学,尤其是语文教学,似乎永远是遗憾的艺术,仅仅一节课也只能做一个小小的尝试。“怎么教”是一个太大的问题,我自忖没有能力做绝对的回答,但我想,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由学生、教材、教师组成的小系统,教师选用如何教材所提供的资料给学生创设训练的情境,就是一种具体的“教”,这种过程是从教师接触教师之初就开始了的。只要从切实从学校、学生实际出发,对教材精心剪裁,认认真真做个有心人,我们或许将有可能较好地回答这个大问题。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音乐之声》ppt课件(18页)
《音乐之声》学案3
《音乐之声》教案7
《音乐之声》ppt课件7
《音乐之声》ppt课件6
《音乐之声》教案6
《音乐之声》教学设计5
洛特·勒曼《音乐之声》mp3音频朗读
洛特·勒曼《音乐之声》课文阅读
《音乐之声》课堂实录
《音乐之声》导学案
《音乐之声》检测练习题
《音乐之声》高效导学案
《音乐之声》教案4
《音乐之声》学案及答案
《音乐之声》课后题及答案
《音乐之声》ppt课件5
《音乐之声》ppt课件4
《音乐之声》ppt课件3
《音乐之声》教学参考
《音乐之声》同步练习
《音乐之声》教案3
《音乐之声》PPT课件2
《音乐之声》教案2
《音乐之声》rmvb视频
《音乐之声》PPT课件
《音乐之声》(节选)说课稿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