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安徽省高考模拟语文试卷(三)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3-03-19 |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秦桧跪像变站像 ①“秦桧坐起来了”——南京市江宁区博物馆展出一尊秦桧坐像的消息连日来不胫而走。几年前,一位艺术家以“跪了492年,我们想站起来喘口气了”为名,将秦桧跪像改成站像,曾引起激烈争议。如今,同样的争议被再度搅起。反对者义愤填膺,力挺者振振有词,更多闻声而怒的公众甚至没有耐性去分辨这两件事,一股脑将其纠结起来清算。据某媒体最新报道,博物馆方面日前终于迫于压力撤去了坐像并将其“永久封存”。然而争议与反思却无法因此尘封。其实,无论昔日还是今天,无论站着、坐着还是封存,秦桧被艺术家从跪姿扶了起来是个事实,也是问题的焦点和争议的症结。 ②在秦桧被扶起来的诸多理由中,艺术家曾声称:“为了呼吁现代社会要重视人权和女权。”似乎颇有道理,可为何扶不起公众。中“跪着的秦桧”? ③其中的关键,恐怕源于人们对秦桧的认识。被“誉为”中国历史上十大奸臣之一的秦桧,于国家危难之时,构陷残害抗全名将岳飞,并竭民膏血成国之巨蠹。“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铸像”既是艺术之举,也是道德评价和构建。在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古代中国,以德治国、德主刑辅是维系社会的重要手段。“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强调以道德来引导、用礼制去同化百姓,才会使之知廉耻而懂理法。在中国古代文化背景下,以“跪礼”来谢罪,作为人民群众朴素的情感表达和伦理需求,具有当然的合理性,也影响了那时道德伦理的建设。 ④也许最初秦桧跪像还有现实和个体的指向,带有社会审判的意味,并不符合现代某些观念。但是,对强调象征性的雕塑艺术来说,凝瞬间而铸永恒,“瞬间”限于当时,“永恒”延续至今。在经历千百年后,该跪像早已成为一种超越个体对象的表达,一个民族伦理情感的普适性符号。其内涵就是,忠义爱国必流芳百世,贪腐卖国必遗臭万年。 ⑤用理法规约考量社会秩序、公民行为是文明社会应有的自觉意识,也是法制社会不可或缺的尺度。但是,用现代人权观念去解读传统情感,用起源于西方的人权思想套用中国人文传统,其生硬牵强也必然导致理论与情感缺陷。打着现代人权的旗号,把对传统伦理道德的逆反和颠 | |
| 标题: |
2013年安徽省高考模拟语文试卷(三) |
| 文件大小: |
258K |
| 文件格式: |
rar |
| 作者: |
|
| 下载地址: |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工具 |
| 下载说明: |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
|
暂无图片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