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小学教案 >>四年级上 >>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2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3-02-18


 
教材简析  
  《乡下人家》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抒情散文,文章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以及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叉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而又充满诗情画意的生活,抒发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之情整篇文章语言清新自然、感情真挚,作者将对乡下人家的满腔喜爱之情融入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乡村景色之中,使人读后眼前就会不自主地呈现出一幅幅自然质朴、亲切祥和的农家画面  
  教学目标  
  基于教材的文体特点,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的训练重点(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式等),结合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一现状,我设定以下教学目标:  
  1.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第1、2自然段,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  
  2.会读、会写6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别有风趣、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华丽”等词语的意思,体会比较及拟人等修辞手法表情达意的作用  
  3. 练习用词语概括段落大意,初步把握课文脉络及主要内容  
  4. 能扣住关键语句深入品味,感受语言的优美、凝练;凭借文字想象所描绘的独特、迷人画面,激发学生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让学生受到审美熏陶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能扣住关键语句深入品味,感受语言的优美、凝练;凭借文字想象所描绘的独特、迷人画面,受到审美熏陶  
  2. 难点:体会作者选取平常景物,采用拟人、比较等方法描绘景物特点,抒发情感的写作方法  
  教学流程  
  一、浏览课文,整体感知(5分钟)  
  1.板书课题  
  引导阅读:边读边找出其中的两个关键词语(板书:独特、迷人),初步感受作者对乡下人家的喜爱  
  二、再读课文,梳理脉络(7分钟)  
  1. 根据学习提示通读全文  
  (1) 大声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把每个自然段描绘的主要景物圈画出来  
  2. 交流:作者在文中描绘了哪些主要景物呢?请把每个自然段中圈画出的词语跟大家交流交流  
  三、想象画面,品味语言,体会“独特、迷人”(20分钟)  
  第一幅画面:屋前瓜架  
  引导学生带着感受读好相关语句,在音乐声中,在教师富有情感的言语描述之中想象屋前瓜架的种种“别有风趣”的情态,并体会散文运用叠词表情达意的方法  
  第二幅画面:门前鲜花  
  乡下人家虽然没有华丽的屋隅,没有光鲜的装饰,但场地上这里一株、那里一株的鲜花却成就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引导学生解读“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的深刻含义,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这段文字词语之间的内在联系,体会作者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第三幅画面:屋后竹、笋  
  引导学生着重关注拟人手法的运用效果:一个“探”字就把春笋写活了!让学生带着感受把句子读活  
  四、紧扣文眼,设问留疑(8分钟)  
  1. 小结过渡:孩子们,清新恬静的田园风景让每个人都对乡下人家有了一份神往与渴望!所以,作者在文章最后情不自禁地发出这样的赞叹——(齐读中心句)  
  2. 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风景还有很多(板书),下节课,我们将跟随作者的脚步继续用心欣赏  
  五、学习生字,课后拓展(4分钟)(略)  
  设计意图  
  第一,准确把握教学起点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而是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而引发的认识结构的重组对于这样一篇长文,在学生已经进行了自主预习的前提下再来进行课堂教学,对教材的处理以及课堂结构的划分必然要发生某些变化因此,尽管我所执教的是第一课时,但对文本的全篇通读以及对生字新词的学习、理解等环节都进行了弱化处理我以为:就这篇文章而言,高年级的孩子通过课前自主学习,通过查阅工具书完全有能力掌握生字新词所以,在课堂上,我把通读课文与理解课文进行了整合,把生字词的理解融入到随文学习之中,把生字词的学习调换到课堂结束前几分钟,这样的处理,既关照了学生的学习实际,又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引导学生进行言语实践,从某种意义上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第二,遵循语文学习规律叶圣陶先生指出:“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散文最大的特点就是“形散而神不散”,所以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从整体阅读入手,首先让学生谈谈初读课文的感受,再依托文本探寻作者的感受,然后,引导孩子抓住关键词语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在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框架有了全面而清晰感知的基础上,再以特写镜头的方式,自然引入对1、2自然段的学习这样从整体到部分,引导学生抓住文章情感基调,并顺着这样的情感基调层层深入,使得学生对文本的学习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第三,关注文本表达方式王荣生教授曾在他的著作中指出“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乡下人家》作为一篇精读课文,就应该发挥其“例子”功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习得散文表达的基本方式因此,在教学中,我特别关注了散文表达方式的渗透与学习,诸如:散文语言优美,感情真挚,特别适合诵读;散文常融情于景,借平常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文体特点;散文中叠词表情达意的作用;散文画面感极强的表达效果等等尽管有些只是在教学中作了蜻蜓点水式的指点,但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是长期训练、积淀的过程,不是一两堂课就能一蹴而就的相信我们只要能时时绷紧“言语表达”这根弦儿,就一定能实现从“教语文”到“教课程”的华丽转身  
  第四,实现思维同步发展优美的散文与诗歌一样,也有深邃的意境,指导学生理解、领会散文意境,同样是散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因此,在这篇课文教学中,我设计了两处想象和描述的训练,试图通过画面、音乐的渲染,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表达,努力开拓散文的意境,做到既能把学生带入散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中,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又能充分重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过去积累的知识,进而启迪他们联想、想象,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同步的训练和发展  
  第五,注重多维情感熏陶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过程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过程情感是非智力因素中积极而活跃的因素,因此,情感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同时,“文章不是无情物”,《乡下人家》所描绘的尽管都是一些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乡村景象,但这些平常之景却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小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他们的认知过程不能脱离情感和直观,因此,注重多维、立体的情感渲染与熏陶是我这堂课努力实现的教学目标之一在教学中我借助语言、音乐、画面以及眼神、手势等媒介,创设师生、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与作者之间情感的流通与共鸣的磁场,引导学生通过事物认知、情感表达,来体悟课文深处的思想感情,使情感与思想认识结合起来,达到情感上的升华,让学生体验到求知过程中的乐趣,并获得信心、爱心和感知他人情感体验的能力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四年级下《乡下人家》说课稿4
《乡下人家》思维导图(23张)
《乡下人家》教学反思2
《乡下人家》教案7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6
《乡下人家》教案5
《乡下人家》教案4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3
《乡下人家》同步练习2
《乡下人家》ppt课件8
《乡下人家》ppt课件7
《乡下人家》ppt课件6
《乡下人家》ppt课件5
《乡下人家》知识点
《乡下人家》练习题
《乡下人家》预习学案
《乡下人家》教学反思
《乡下人家》课堂实录3
《乡下人家》课堂教学实录3
《乡下人家》课堂实录
《乡下人家》说课稿3
《乡下人家》说课稿2
《乡下人家》ppt课件4
《乡下人家》ppt课件3
《乡下人家》同步练习
《乡下人家》作业练习
《乡下人家》课文原文阅读
《乡下人家》ppt课件2
《乡下人家》ppt课件1
《乡下人家》说课稿
《乡下人家》《牧场之国》教案及练习
《乡下人家》教案1
《乡下人家》教学实录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