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 目 |
语文 |
课 题 |
6、桃花心木 |
|
教 师 |
王盛青 |
年 级 |
五年级 |
|
学习目标 |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只有经过历练才能经风雨”的道理。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培养学生理解能力、感悟能力,在讨论交流中,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3、德育目标: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经过历练才能经风雨”的道理。
4、创新目标:在讨论交流中,要敢于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 |
|
学情分析 |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除了揭示中心的句子,其余都比较浅显,而且有问有答,读起来容易懂;教师应真正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中心句,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在生活中得到答案。实现真正的交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学生分析
本篇文章在平实的语言中,借种树喻育人,蕴含了深刻的道理。一边读一边设疑、答疑相信学生一定会读出兴趣来。 |
|
确定五点 |
1、重 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如:“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如:“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2、难 点:体会种树人的做法的道理。
3、德育点:通过阅读课文,懂得“只有经过历练才能经风
雨”的道理。
4、创新点: 在讨论含义深刻的句子时,在交流“我从种树人的一番话中悟出了什么道理”时,要敢于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
5、空白点:在讨论交流中,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 |
|
教 具 |
幻灯片出示含义深刻的句子。 |
|
主要技术 |
留空白、激发创造性思考与想象、启发引导技术 |
|
教学过程中的五环节设计 |
|
教师行为 |
学生行为 |
|
一、 导引目标
1、板书课题,并理解题意。
2、看文题,说说你有什么问题?
3、交流自己查询到的资料。
(1) 关于作者
(2) 关于桃花心木 |
激发兴趣
1、学生读课题,思考提问,回答。
2、交流自己搜集到的资料。 |
|
二、创设条件
1、初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流利,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选读。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或选择合作伙伴自由地朗读,在朗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获得情感的愉悦。 |
自主参与
1、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通顺流利。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选择自己喜欢的合作伙伴。 |
|
三、组织研究
小组交流、汇报:
1、对种树人言行的感悟
(1)悟种树人浇水事实。
“树苗种下以后……水浇得少”。
(2)、悟种树人如此浇水的道理。
“种树不是种菜种稻子,……长成百年大树就不成问题了。”“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也是一吹就倒了。”
2、对“我”所思所悟的感悟
(1)“我”对种树人浇水行为的疑惑。“我起先以为他太懒,隔那么久才给树浇水。”
(2)“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到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
体验发现
小组交流、汇报:
1、(1)从时间不定,浇水量不定体会种树人浇的没有规律。
(2)种树人的话有两层意思:一是说不定期定量浇水是模仿老天爷的下雨,是给树苗一个和大自然相似的生长环境,对树苗生长有很大的好处;二是说假如定期定量给树苗浇水,会带来什么后果。
2、(1)设身处地地想。
(2)联系到“树”,浇水无规律,树根才能扎得深。在不确定中生活,能锻炼独立自主的心。所谓“不确定”是指生活中的不确定,如生活中遇到困难,学习中的不顺利等等,此时都要锻炼自己克服困难,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
|
四、引导创新
自由选择下面的话题说:
1、读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2、你希望学校和家庭用什么方式教育你?
3、当你今后走上社会,会遇到什么挑战?如何提前做好准备? |
应用实践
学生自由选择话题说话,怎样想就怎样说,直率地说,不隐瞒自己的想法,不怕说错。所说内容围绕课文中心,有所引申。 |
|
五、反思小结
本篇课文学完了,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
巩固提高
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谈出自己的体会。
|
|
六、研究性作业:
许许多多的名人名言之中蕴含了深刻的道理,同学们在诵读的过程中一定会受益匪浅。准备几条道理深刻的名人名言背给大家听,让同学们和你一起感悟。 |
|
板书设计:
6、桃花心木
种树人 我
百年基业 感动
百年大树 勃勃生机 独立自主
不能依赖 努力生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