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堂教学实录 >>
《天山景物记》课堂实录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2-11-22


《天山景物记》课堂实录

大连电子学校    李梦

课前:多媒体播放由臧天朔乐队演唱的《新疆好》影像,教师带学生边观赏边哼唱。
【学生在教师精心设置的环境中以愉悦的心情,渐入学习情境。】
上课:师生互致问候。
师:课前给同学们布置了一道作业题,让大家通过网络收集天山的有关资料,并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将收集到的资料展示给大家。有不少同学课后积极查找资料,其中王磊、刘振洋、荆彦铭三位同学的资料很有特色。他们非常愿意把他们的资料展示给大家,让大家与他们一道欣赏天山的优美景色。首先请王磊同学来展示,大家掌声鼓励一下。
生: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是一幅新疆的卫星影像示意图。请看大屏幕--从这幅图上我们可以看到新疆在我国的西北部,占全国总面积的六分之一。刚才黄色点线闪烁的部位正是天山所在的位置,它全长约2500公里,宽200-300公里,位于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之间。请大家再看一下(操作,点线闪烁)。谢谢大家。
师:下面请刘振洋同学把他的资料带给大家,我们也用掌声鼓励他。
生: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两幅反映天山牧场风光的图片。从这幅图片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远处的天山,近处的林木,以及青翠的酥油草上那点点水泡似的蒙古包和牧场上肥壮的牧群。从这幅图片上,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朵朵白云似的牧群。谢谢大家。
师:下面荆彦铭同学把他的资料带给大家,我们再用掌声给他信心。
生:大家好!下面我向大家介绍天山的一些风景和特产。这幅图片就是喀纳斯湖,它位于新疆的南部。下面这幅图片是天山的森林和溪流--在白雪皑皑的天山脚下,是蜿蜒无尽的碧绿的原始森林,原始森林给天山增添了几分幽静。下面这幅图片是天山雪莲和枸杞子。雪莲生长于天山奇寒地区,它的根部深深扎入岩石中吸取养分。谢谢。
【教师有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手段搜集并掌握信息,同时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师:刚才几位同学带来的资料丰富了大家的视野,他们的讲解也非常生动。但大家也感觉到了他们有一些紧张。第一次面对这么多人讲话,紧张是难免的。老师第一次站在讲台上的时候也紧张过。只要大家敢于练习,这种紧张的心理是一定会克服的。刚才荆彦铭同学在介绍中把喀纳斯湖的地理位置说成是在新疆南部,其实喀纳斯湖位于新疆北部的阿尔泰山,它的景色也十分优美。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在课下继续去搜集一下关于阿尔泰山的资料,增加对美丽的新疆的了解。
【教师以自身的经历给学生以必要的心理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通过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博学的欲望。】
师:学习新课之前,检查一下课前大家运用工具书学习生字的情况如何。请看大屏幕--
生:读生字
师:很好!读得非常准确。在座的同学是否也能读得这样准确?大家读读看。
生:齐读生字。
 【培养学生运用工具书自学的习惯】
师:(操作,屏幕出现课题)本课课题用了五个字概括出了本文的主要内容--即天山美丽的景色和丰饶的特产。大家通过预习了解了课文共用了四个小标题写了这些景物,这就构成了文章的主体。又用前言部分总写天山,用结尾部分总结全文,这样就使得文章的结构更加完整(操作多媒体,显示课文整体结构)。
我们首先来学习前言部分。在前言部分作者是怎样从形、声、色几个方面抓住特点来写景物的?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下面在听课文录音时,大家在揣摩朗读者的语音、语调的同时,注意思考这几个问题。(操作多媒体,播放配乐课文录音)
生:听课文录音,思考问题。
【精心制作的配乐课文录音辅之以必要的朗读指导,在指导学生朗读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师:大家听得非常投入,有的同学脸上都绽开了笑容。如果你带着和作者一样的喜悦心情来朗读课文,也一定能把天山的美景通过你的声音表现出来。过一会儿,我们将给大家一个展示的机会。回到我们刚才的思考题,首先看看在前言部分作者是怎样从形、声、色几个方面抓住特点来写景物的?
生:从外形写它的美丽。'天山是我们祖国西北边疆的一条大山脉,连绵几千里,横亘在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之间,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
师:你刚才说写天山的什么特点?
生:外形的美丽。
师:可你举出的例子呢?
生:(赧颜一笑)写它的广。
师:能不能准确指出写它外形美丽的句子。
生:'远望天山,美丽多姿态,那长年积雪高插云霄的群峰,像集体起舞时维吾尔族少女的珠冠,银光闪闪'
师:不错。谁还能补充,除了外形,还从哪个方面写它的美丽。
生:从色彩。刚才说的'银光闪闪',还有'那富于色彩的连绵不断的山峦,像孔雀开屏,艳丽迷人'既写形,也写色。
师:很好。作者为什么要把天山写得这样美?
生:(七嘴八舌)吸引读者。
师:对,大家充分体会到了前言的作用,总写天山就是为了--
生:吸引读者。
师: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的第一个小标题。找出文中写雪峰的句子,并把它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生:读课文。
师:声音很脆,读得也很流畅,如果控制一下语速,就更好了。思考一下,作者写雪峰又是怎样从形、声、色几个方面表现它的特点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大家考虑好后举手示意老师。
生:外形高大,'蓝天衬着矗立的巨大的雪峰'。
生:寒冷。'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立刻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
生:色彩美丽。用了一个比喻句写'在太阳下,几块白云在雪峰间投下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上了几朵银灰的暗花。'
师:大家说得很好。同学们是否考虑到写雪山的寒气作者是从人的哪种感觉来写的?
生:皮肤的感觉。
师:不错。由此我们发现,写景不但可以从形、声、色这些外在的方面表现其特点来写,还可以从人自己的感觉体现其特点。大家在总结修辞手法时只有一名同学提到'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其实刚才那几句话里包含了多种修辞手法。'蓝天衬着矗立的巨大的雪峰',很明显作者是把蓝天当成雪峰的背景,来突出雪峰的高大。这就用到了--
生:(齐)映衬。
师:对'在太阳下,几块白云在雪峰间投下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上了几朵银灰的暗花'这一句同学分析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是没错的,再仔细看看这一句里还有没有其他的修辞方法?
生:拟人。只有人才能'绣'。
师:很好,这是一个比喻兼拟人的句子。正是用了这样复杂的比喻,作者笔下的景物才这样美。我们在写作中也要学着运用这样复杂的比喻。在对'雪峰'的描写中,作者抓住它的'寒、高大、美'的特点,运用了比喻、拟人、映衬的修辞手法(操作多媒体,填写图表)。对其他三个景物的分析,我们可以参照以上方法,采用课堂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一组--溪流,二组--森林,三组--野花,小组长主持好本组的讨论。
生:按课堂讨论小组进行讨论。
师:请各小组的代表汇报一下讨论结果,不完整的地方同组或其他小组予以补充。
生:溪流的特点是急、清澈、静、有生机。
生:写溪流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生:森林的特点是暗、高、密、幽静。用了比喻、夸张的手法。
生:森林还有一个原始的特点。
生:野花的特点是高、美、艳、大。运用了比喻、排比的手法。
师:说得都不错。关于修辞手法,我们还需要再研究一下。比如写野花,大家刚才说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这种理解是不错的。但这种'像……像……像……'的比喻,在修辞上有一个更准确的名称,叫做'连比'或'博喻'。
    请大家在课文中找出表明本节写作顺序的语句,谁能说说在这一节中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
生:表明顺序的语句有'进入天山'、'再往里走'、'再往里走',是按从外到内的顺序写景。
师:从海拔高度来考虑,本节又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呢?
生:(齐)由高到低。
【采用淡化课文分析,强化能力训练的方法,从一开始循循善诱的引导,到后来放手由学生分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师:(操作多媒体,填图表,总结本节内容)在描写景物时,不论写雪峰、溪流,还是写森林、野花,作者都从形、声、色几个方面抓住它们的不同特点来写景物,同时还通过自己的真实感受反映景物特点,并按照由外到内、由高到低的顺序进行描写,最终把景物写得绘声绘色。学习了课文抓住景物特色进行景物描写的方法之后,我们也尝试着来写一处我们所熟悉的景物。这里有几幅大连的风光图片可以给同学提供景物参考。请看大屏幕--(操作多媒体,展示'东海日出'、'神龟探海'、'女骑警'、'水晶球'等四幅风光图片)大家要注意认真思考:你最想写什么?怎样从形、声、色或感受等不同的方面抓住景物最突出的特点?使用什么修辞手法,最好能运用我们今天学过的复杂的比喻。下面同学们围绕写作展开小组讨论。
生:按课堂讨论小组进行讨论。
师:看看大家讨论的结果如何?
生:我想写'神龟探海'。海边的礁石像一个巨大的海龟,它吻着大海,好像亲吻着母亲。近处海水清澈,远处海天一色。
师:不错。用了两种修辞手法。
生:我想写星海广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写。写它的大--它有170万平方米,亚洲最大;写它的美--春天一片绿色,充满生机;写它的声--它的前方就是大海,可以临海听涛声。
师:很好。平时注意观察景物。
生:我想写'海韵日出',日出代表新的一天,海鸥在海浪中搏击,象征着顽强拼搏的精神。
师:很不错。不但写出实景,还写出了象征意义。
生:我想写'水晶球'。托起水晶球的几只大手,象征着万众一心,多种颜色代表所有人类的力量。
师:不错。写出了大连人广迎四海来宾的胸襟。
生:我也想写水晶球。闪闪的水晶球,代表了大连这颗北方的明珠,各种肤色的人托起了大连这颗明珠。
师:嗯,写出大连这颗北方的明珠已走向世界。
生:我觉得这颗水晶球更像我们的地球,所有的人都在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的家园。
师:噢,你的想象力还蛮丰富的。
    【写作训练大大激必了学生的创作欲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适当的点评使学生从中受中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了由老师扶着走到自我独立行走的过程】
师:大家的思维非常活跃,想象力极其丰富,已经超出了老师的预料。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无法打开更广阔的思维空间。课后请同学们广开思路,围绕你最熟悉的景物,完成一篇写景短文。能力强一点的同学可以写600字甚至更多,能力稍差一点的同学可以写300左右。
【将课内所学的知识拓展到课外,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天山景物记》教学设计7
《天山景物记》ppt课件3
《天山景物记》rm音频朗读
《天山景物记》说课稿
《天山景物记》教案6
《天山景物记》教案5
《天山景物记》教案4
《天山景物记》教案3
《天山景物记》教案2
《天山景物记》ppt课件2
《天山景物记》ppt课件1
《天山景物记》教学设计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