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景物记》课堂实录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2-11-22 |
《天山景物记》课堂实录
大连电子学校 李梦
课前:多媒体播放由臧天朔乐队演唱的《新疆好》影像,教师带学生边观赏边哼唱。
【学生在教师精心设置的环境中以愉悦的心情,渐入学习情境。】
上课:师生互致问候。
师:课前给同学们布置了一道作业题,让大家通过网络收集天山的有关资料,并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将收集到的资料展示给大家。有不少同学课后积极查找资料,其中王磊、刘振洋、荆彦铭三位同学的资料很有特色。他们非常愿意把他们的资料展示给大家,让大家与他们一道欣赏天山的优美景色。首先请王磊同学来展示,大家掌声鼓励一下。
生: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是一幅新疆的卫星影像示意图。请看大屏幕--从这幅图上我们可以看到新疆在我国的西北部,占全国总面积的六分之一。刚才黄色点线闪烁的部位正是天山所在的位置,它全长约2500公里,宽200-300公里,位于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之间。请大家再看一下(操作,点线闪烁)。谢谢大家。
师:下面请刘振洋同学把他的资料带给大家,我们也用掌声鼓励他。
生: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两幅反映天山牧场风光的图片。从这幅图片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远处的天山,近处的林木,以及青翠的酥油草上那点点水泡似的蒙古包和牧场上肥壮的牧群。从这幅图片上,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朵朵白云似的牧群。谢谢大家。
师:下面荆彦铭同学把他的资料带给大家,我们再用掌声给他信心。
生:大家好!下面我向大家介绍天山的一些风景和特产。这幅图片就是喀纳斯湖,它位于新疆的南部。下面这幅图片是天山的森林和溪流--在白雪皑皑的天山脚下,是蜿蜒无尽的碧绿的原始森林,原始森林给天山增添了几分幽静。下面这幅图片是天山雪莲和枸杞子。雪莲生长于天山奇寒地区,它的根部深深扎入岩石中吸取养分。谢谢。
【教师有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手段搜集并掌握信息,同时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师:刚才几位同学带来的资料丰富了大家的视野,他们的讲解也非常生动。但大家也感觉到了他们有一些紧张。第一次面对这么多人讲话,紧张是难免的。老师第一次站在讲台上的时候也紧张过。只要大家敢于练习,这种紧张的心理是一定会克服的。刚才荆彦铭同学在介绍中把喀纳斯湖的地理位置说成是在新疆南部,其实喀纳斯湖位于新疆北部的阿尔泰山,它的景色也十分优美。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在课下继续去搜集一下关于阿尔泰山的资料,增加对美丽的新疆的了解。
【教师以自身的经历给学生以必要的心理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通过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博学的欲望。】
师:学习新课之前,检查一下课前大家运用工具书学习生字的情况如何。请看大屏幕--
生:读生字
师:很好!读得非常准确。在座的同学是否也能读得这样准确?大家读读看。
生:齐读生字。
【培养学生运用工具书自学的习惯】
师:(操作,屏幕出现课题)本课课题用了五个字概括出了本文的主要内容--即天山美丽的景色和丰饶的特产。大家通过预习了解了课文共用了四个小标题写了这些景物,这就构成了文章的主体。又用前言部分总写天山,用结尾部分总结全文,这样就使得文章的结构更加完整(操作多媒体,显示课文整体结构)。
我们首先来学习前言部分。在前言部分作者是怎样从形、声、色几个方面抓住特点来写景物的?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下面在听课文录音时,大家在揣摩朗读者的语音、语调的同时,注意思考这几个问题。(操作多媒体,播放配乐课文录音)
生:听课文录音,思考问题。
【精心制作的配乐课文录音辅之以必要的朗读指导,在指导学生朗读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师:大家听得非常投入,有的同学脸上都绽开了笑容。如果你带着和作者一样的喜悦心情来朗读课文,也一定能把天山的美景通过你的声音表现出来。过一会儿,我们将给大家一个展示的机会。回到我们刚才的思考题,首先看看在前言部分作者是怎样从形、声、色几个方面抓住特点来写景物的?
生:从外形写它的美丽。'天山是我们祖国西北边疆的一条大山脉,连绵几千里,横亘在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之间,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
师:你刚才说写天山的什么特点?
生:外形的美丽。
师:可你举出的例子呢?
生:(赧颜一笑)写它的广。
师:能不能准确指出写它外形美丽的句子。
生:'远望天山,美丽多姿态,那长年积雪高插云霄的群峰,像集体起舞时维吾尔族少女的珠冠,银光闪闪'
师:不错。谁还能补充,除了外形,还从哪个方面写它的美丽。
生:从色彩。刚才说的'银光闪闪',还有'那富于色彩的连绵不断的山峦,像孔雀开屏,艳丽迷人'既写形,也写色。
师:很好。作者为什么要把天山写得这样美?
生:(七嘴八舌)吸引读者。
师:对,大家充分体会到了前言的作用,总写天山就是为了--
生:吸引读者。
师: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的第一个小标题。找出文中写雪峰的句子,并把它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生:读课文。
师:声音很脆,读得也很流畅,如果控制一下语速,就更好了。思考一下,作者写雪峰又是怎样从形、声、色几个方面表现它的特点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大家考虑好后举手示意老师。
生:外形高大,'蓝天衬着矗立的巨大的雪峰'。
生:寒冷。'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立刻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
生:色彩美丽。用了一个比喻句写'在太阳下,几块白云在雪峰间投下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上了几朵银灰的暗花。'
师:大家说得很好。同学们是否考虑到写雪山的寒气作者是从人的哪种感觉来写的?
生:皮肤的感觉。
师:不错。由此我们发现,写景不但可以从形、声、色这些外在的方面表现其特点来写,还可以从人自己的感觉体现其特点。大家在总结修辞手法时只有一名同学提到'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其实刚才那几句话里包含了多种修辞手法。'蓝天衬着矗立的巨大的雪峰',很明显作者是把蓝天当成雪峰的背景,来突出雪峰的高大。这就用到了--
生:(齐)映衬。
师:对'在太阳下,几块白云在雪峰间投下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上了几朵银灰的暗花'这一句同学分析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是没错的,再仔细看看这一句里还有没有其他的修辞方法?
生:拟人。只有人才能'绣'。
师:很好,这是一个比喻兼拟人的句子。正是用了这样复杂的比喻,作者笔下的景物才这样美。我们在写作中也要学着运用这样复杂的比喻。在对'雪峰'的描写中,作者抓住它的'寒、高大、美'的特点,运用了比喻、拟人、映衬的修辞手法(操作多媒体,填写图表)。对其他三个景物的分析,我们可以参照以上方法,采用课堂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一组--溪流,二组--森林,三组--野花,小组长主持好本组的讨论。
生:按课堂讨论小组进行讨论。
师:请各小组的代表汇报一下讨论结果,不完整的地方同组或其他小组予以补充。
生:溪流的特点是急、清澈、静、有生机。
生:写溪流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生:森林的特点是暗、高、密、幽静。用了比喻、夸张的手法。
生:森林还有一个原始的特点。
生:野花的特点是高、美、艳、大。运用了比喻、排比的手法。
师:说得都不错。关于修辞手法,我们还需要再研究一下。比如写野花,大家刚才说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这种理解是不错的。但这种'像……像……像……'的比喻,在修辞上有一个更准确的名称,叫做'连比'或'博喻'。
请大家在课文中找出表明本节写作顺序的语句,谁能说说在这一节中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
生:表明顺序的语句有'进入天山'、'再往里走'、'再往里走',是按从外到内的顺序写景。
师:从海拔高度来考虑,本节又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呢?
生:(齐)由高到低。
【采用淡化课文分析,强化能力训练的方法,从一开始循循善诱的引导,到后来放手由学生分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师:(操作多媒体,填图表,总结本节内容)在描写景物时,不论写雪峰、溪流,还是写森林、野花,作者都从形、声、色几个方面抓住它们的不同特点来写景物,同时还通过自己的真实感受反映景物特点,并按照由外到内、由高到低的顺序进行描写,最终把景物写得绘声绘色。学习了课文抓住景物特色进行景物描写的方法之后,我们也尝试着来写一处我们所熟悉的景物。这里有几幅大连的风光图片可以给同学提供景物参考。请看大屏幕--(操作多媒体,展示'东海日出'、'神龟探海'、'女骑警'、'水晶球'等四幅风光图片)大家要注意认真思考:你最想写什么?怎样从形、声、色或感受等不同的方面抓住景物最突出的特点?使用什么修辞手法,最好能运用我们今天学过的复杂的比喻。下面同学们围绕写作展开小组讨论。
生:按课堂讨论小组进行讨论。
师:看看大家讨论的结果如何?
生:我想写'神龟探海'。海边的礁石像一个巨大的海龟,它吻着大海,好像亲吻着母亲。近处海水清澈,远处海天一色。
师:不错。用了两种修辞手法。
生:我想写星海广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写。写它的大--它有170万平方米,亚洲最大;写它的美--春天一片绿色,充满生机;写它的声--它的前方就是大海,可以临海听涛声。
师:很好。平时注意观察景物。
生:我想写'海韵日出',日出代表新的一天,海鸥在海浪中搏击,象征着顽强拼搏的精神。
师:很不错。不但写出实景,还写出了象征意义。
生:我想写'水晶球'。托起水晶球的几只大手,象征着万众一心,多种颜色代表所有人类的力量。
师:不错。写出了大连人广迎四海来宾的胸襟。
生:我也想写水晶球。闪闪的水晶球,代表了大连这颗北方的明珠,各种肤色的人托起了大连这颗明珠。
师:嗯,写出大连这颗北方的明珠已走向世界。
生:我觉得这颗水晶球更像我们的地球,所有的人都在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的家园。
师:噢,你的想象力还蛮丰富的。
【写作训练大大激必了学生的创作欲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适当的点评使学生从中受中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了由老师扶着走到自我独立行走的过程】
师:大家的思维非常活跃,想象力极其丰富,已经超出了老师的预料。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无法打开更广阔的思维空间。课后请同学们广开思路,围绕你最熟悉的景物,完成一篇写景短文。能力强一点的同学可以写600字甚至更多,能力稍差一点的同学可以写300左右。
【将课内所学的知识拓展到课外,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