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七年级上(初一上) >>课文练习 >>
《晏子使楚》比较阅读材料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2-10-23


《晏子使楚》比较阅读材料
一、晏子谏杀烛邹
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杀之。晏子曰:“烛邹之罪有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日:“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已毕,请杀之。公日:“勿杀!寡人闻命矣。”
注:①齐景公,姓姜,名杵臼,春秋时代齐国的国君。②烛邹,齐景公的臣仆。③弋(yì):将绳子系在箭上射。
翻译:
齐景公喜欢射鸟,使用烛邹掌管那些鸟,但鸟跑掉了。景公大怒,诏告官吏杀掉他。晏子说:“烛邹的罪有三条,我请求列出他的罪过再杀掉他.”景公说:“可以”。于是召来烛邹并在景公面前列出这些罪过,晏子说:“烛邹,你为国君掌管鸟而丢失了,是第一条罪;使我们的国君因为丢鸟的事情而杀人,是第二条罪;使诸侯们知道这件事了,以为我们的国君重视鸟而轻视士人,是第三条罪。”把烛邹的罪状列完了,晏子请示杀了烛邹。景公说:“不要杀了,我明白你的指教了。”
1.晏子的本意是 指责景公,说他重鸟轻人。但是晏子却以 谴责 烛邹的姿态出现。这种以委婉 的语言进行讽谏的方式方法,易于被人接受。
2.景公听了晏子列举烛邹“罪状”的一番话后,说:“勿杀!寡人闻命矣”从这可以看出景公是个能够接受批评,知过能改的人
3.请简单谈谈景公听了晏子的话后不杀烛邹的原因。
因为晏子的话已经表明,烛邹犯的过失还不至于被杀头,如真杀了烛邹,那景公就是“重鸟轻人”,会失信于天下人,甚至会失掉民心。
4.请解释文中三个“使”的意思。
①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叫、派) ②使吾君以鸟之故而杀人( 使得)③使诸侯闻之()
5.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主鸟而亡之(死或逃走   ②请数之以其罪(谴责)③以鸟之故杀人(因为  
④景公好弋( ⑤寡人闻命(    指教       ⑥为吾君主鸟(主管)
6.结合以上两则关于晏子的故事,说说晏子在说理方面的技巧。
晏子没有从正面指责齐王,而是从维护他的根本利益出发,顺着他的话进行劝谏,列出烛邹的五条罪状,指出枉杀无罪之人的荒唐行径将会带来严重后果,从而达到劝谏的目的,由此看出晏子机智有策略。
善于立辞,很会说话
二、晏子使楚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于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①更道②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②,张袂④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予?”晏子对曰:“齐使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⑤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注:①傧者:接引宾客的人;②更道:改变道路;③闾: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④袂:衣袖;⑤不肖:不才。
翻译:晏子出使到楚国。楚国人因为晏子个子矮小,就在大门旁边设置了一个小门来接见晏子。晏子不进,说:“出使到狗国的人才从狗门进,现在我出使到楚国,不该从这个门进。”接待他的人改变了引导的方向,让他从大门进。晏子朝见楚王。楚王说:“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子回答说:“临淄有三百闾的人口,张开袖子能遮住太阳,如同下雨,人们肩并肩,脚挨脚,怎么能说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如此,那为什么要派遣你来呢?”晏子回答说:“齐国是按国家派遣相当的使者,各自都有所担负的使命,贤者出使君主贤明的国家,不贤者出使君主不贤明的国家,我晏婴最不贤,所以适合出使楚国。”
7.解释下列句子中指定的词语。
(1)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延: (2)今臣使楚  使:出使
(3)晏子对曰  对:回答   (4)比肩接踵而在  比:并、挨
8.下面各句都有“使”,按意义用法分类。
(1)晏子使楚 (2)使狗国者从狗门入 (3)使子为使
(4)齐使使各有所主(5)使使贤主(6)何为使子
(1)(2) 出使   (3)(5)(6)  让、派  (4) 使者
9.翻译以下几句。
(1)张袂成阴,挥汗如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
张开衣袖就形成浓阴,流下的汗水像下雨,肩并肩,脚跟挨脚跟,凭什么说没人?
(2)其贤者,使使贤主。
那些有品德、能力的人,让他们出使有品德、才能的君主。
10.面对楚王的戏弄,晏子是怎样回击的?用原文回答。略
 
三、《晏子谏齐景公》
原文: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晏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令所睹于途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译文:景公在位时,连下三天雪还不放晴。景公披着用狐狸腋下白毛做的皮衣,坐在正堂前的台阶上。晏子进宫谒见,站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啊!下了三天雪可是天气不冷。”晏子回答说:“天气不冷吗?”景公笑了。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吃饱却知道别人的饥饿,自己穿暖却知道别人的寒冷,自己安逸却知道别人的劳苦。现在君王不知道别人了。”景公说:“说得好!我听从您的教诲了。”便命人发放皮衣、粮食给饥饿寒冷的人。命令:在路上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乡的;在里巷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家的;巡视全国统计数字,不必记他们的姓名。士人已任职的发给两个月的粮食,病困的人发给两年的粮食。孔子听到后说:“晏子能阐明他的愿望,景公能实行他认识到的德政。”
四、晏子谏祷鱼
齐大旱逾时,景公召群臣问曰:“天不雨久矣,民且有饥色。吾使人卜之,祟(鬼怪)在高山广水。寡人欲少赋敛,以祠灵山(山神),可乎?”群臣莫对。晏子进曰:“不可。祠此无益也。夫灵山固以石为身,以草木为发,天久不雨,发将焦,身将热,彼独不欲雨乎?祠之何益?”公曰:“不然,吾将祠河伯,可乎?”晏子曰:“不可。河伯以水为国,以鱼鳖为民,天久不雨,水泉将下,百川将竭,国将亡,民将灭矣,彼独不欲雨乎?祠之何益?”
译文:
齐国天旱已经很长时间,齐景公召集群臣并询问:“已经很久没下雨了,庄稼干死老百姓都在饿肚子。我命令卜了卦,作祟的鬼怪藏在高山和水里。我准备用些钱,祭祀山神,你们看可以吗?”众臣没有人回答。晏子站出来说:“我认为不能这么做。祭祀山神没有益处。山神以石为身,以草木为发,天久不下雨,发将要焦黄,身体也会暑热难当,他就不想下雨吗?他自身尚且难保,祭它又有何用?”景公又说:“这样不行,我们就祭祀河神,可以吗?”晏子回答:“也不好。河神以水为国,以以鱼鳖为臣民,天久不下雨,泉水将断流,河川也就干涸,这时他的国家将消亡,鱼鳖臣民也会干死,他就不想要雨水吗?祭它又有什么用呢?”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 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 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 何为者也?’对曰‘ 齐人也。’王曰‘ 何坐?’曰:‘ 坐盗 。’ ”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 缚者曷为者也(倒装句)?”对曰:“ 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 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 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
译文
  ①.晏子到了楚国,楚国人知道晏子身材矮小,楚国人在大门旁边开了一个小洞来迎接晏子。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接待的人立刻把晏子的话传给了楚王。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晏子)见到楚王。楚王说:“齐国难道没有人了吗?怎么派你来呢。”晏子回答说:“齐国的都城临淄有七千五百户人家,人们一起张开袖子,天就阴暗下来;一起挥洒汗水,就会汇成大雨;街上行人肩膀靠着肩膀,脚尖碰脚后跟,怎么能说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这样,那么为什么会派遣你来呢?”晏子回答说:“齐国派遣使臣,要根据不同的对象,贤能的人被派遣出使到贤能的国王那里去,没贤能的人被派遣出使到没贤能的国王那里去。我晏婴是最没有才能的人,所以只能出使到楚国来了。”
  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听到这消息,对手下的人说:“ 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现在他将要来,我想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手下的人回答说:“当他来到的时候,请允许微臣捆绑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问:‘捆绑着的人是什么人?’手下的人回答说:\\\'是齐国人。\\\'大王再问:‘犯了什么罪?’手下的人回答说:\\\'犯了盗窃罪。\\\'
晏子来到楚国后,楚王上次晏子酒喝。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个小吏绑着一个人来到楚王面前。楚王问:“绑着的是做什么的人?”回答说:“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瞟着晏子说:“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窃吗?”晏子离开座位,郑重的回答说:“我听说,橘生长在淮南就成了橘,生长在淮河以北就成了枸橘(枳),只是叶子相同,它们的果实味道却完全不同。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水土不同。现在百姓生活在齐国不偷窃,来到楚国就偷窃,莫非是楚国的水土致使百姓善于偷窃吧!”楚王笑着说:圣人是不可以同他开玩笑的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练习部分——1
【甲】前部分略-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妻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节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 ①景公:齐国国君。②霁:天放晴。③陛:皇宫的台阶。
3.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应有的两处停顿。(2分)
    其  实  味  不 
4.解释下列加点的字。(2分)
(1)吏二缚一人诣王(      )(2)晏子避席对曰(        
(3)叶徒相似(        )(4)公被狐白之裘(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译文:                                                  
(2)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译文:                                                   
6.甲文中的“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现象说明了什么?请简要回答。( 2分)
答:
7.甲乙两文中的晏子、楚王、景公三人都有值得肯定的地方,请选其中的一人,略作评析。(2分)
答:
答案3.其/实味/不同(每处1分,共2分)
4.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捆绑  (2)座位  (3)白白地(仅仅、只)  (4)通“披”,穿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品德高尚的人是不可以跟他戏弄(开玩笑)的,我反而自取耻辱(自讨没趣)了。
(2)(景公)于是命令下属拿出衣服和粮食赐给挨饿受冻的百姓。
6.说明了环境会影响植物成长。人和植物一样,在不同的环境中品质、道德等都有可能发生转变。
7.示例:晏子机智善辩,具有民本思想和强烈的爱国热情。楚王具有自知之明。景公有着民本思想,从谏如流,且知错即改。
 
-2
[]晏子使楚
[]晏子辞千金
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使者反,言之公。公日:“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使吏致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晏子辞。三致之,终再拜而辞。   
(选自《晏子春秋》)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4分)
  (1)坐盗(      (2)其实味不同(    )
  (3)生于淮北则为枳(      (4)使者反(    )
13.请从[乙]文中找出一个与“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中“之”的意义、用法相同的句子。(2分)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齐人固善盗乎?
    译文:
  (2)景公使使者至。
    译文:
15.从[甲][乙]两文中,可以看出晏子是怎样的人?(4分)
 
答案12.(1)犯罪,(2)它的果实,(3)在,(4)同“反”,返回
13.是寡人之过也
14.(1)齐国的人本来善于偷窃吗?(2)景公派使者到了。15.机智、善辩、清廉、简朴。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曹刿论战》《晏子使楚》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四川省南充市中考题)
《晏子使楚》《史记·管晏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地区中考题)
《晏子谏景公》阅读练习及答案
《晏子使楚》《秦、魏为与国》阅读练习及答案
《晏子使楚》复习
《晏子使楚》阅读练习及答案(九)
《晏子辞千金》阅读练习及答案
《晏子使楚》复习资料
《晏子使楚》《唐雎不辱使命》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
《晏子使楚》阅读练习及答案(八)
《晏子使楚》阅读练习及答案(六)
《晏子使楚》阅读练习及答案(五)
《晏子辞谢更宅》阅读练习及答案
《晏子使楚》阅读练习及答案(四)
《晏子使楚》导学案7
《晏子使楚》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晏子使楚》中考题(2016年江苏省苏州市)
人教版五年级下《晏子使楚》教案1
《晏子使楚》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晏子使楚》导学案6
《晏子使楚》ppt课件(30页)
《晏子使楚》课堂教学实录3
《晏子使楚》教学实录2
《晏子使楚》教学反思
《晏子使楚》学案5
《晏子使楚》教学案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9
《晏子使楚》ppt课件(19页)
《晏子使楚》导学案3
《晏子使楚》导学案2
《晏子使楚》阅读练习及答案(七)
《晏子使楚》改写成诗
《晏子使楚》avi视频素材
《晏子使楚》导学案
《晏子使楚》ppt课件14
《晏子使楚》教案8
《晏子使楚》课堂学习活动单
《晏子使楚》《人琴俱亡》《治水必躬亲》文言文复习题
《晏子使楚》《背影》《甜甜的泥土》《人琴俱亡》中心思想
《晏子使楚》师生学案
《晏子使楚》阅读练习
《晏子使楚》古文复习
《人琴俱亡》《晏子使楚》复习学案
《晏子使楚》ppt课件13
《晏子使楚》练习试卷汇编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