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小学教案 >>四年级上 >>
《五彩池》教学设计2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2-10-07


背景分析:
   《五彩池》这篇文章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的一篇选学课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我们描述了五彩池的美丽神奇。五彩池不仅形奇,色也奇。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能够感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体会到五彩池的美丽神奇,使学生在情感上得到了美的熏陶。
案例:
   一、激趣导入,整体感知。
   1、(出示屏幕)谁知道五彩池在哪里?
教师点明:在四川松潘藏龙山上谁去过那里?说说那里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的脚步走进五彩池,感受一下那里的优美画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现在请同学们翻开课文好好地读一读课文,感受一下作者笔下的优美画面。          
    读了课文,你对五彩池有什么样的感受?(神奇、美丽)。
    三、快速浏览一下课文,想想课文是从两个方面来写五彩池的?(池、水)
    四、品词析句,理解课文。
     1、学习第二自然段:(出示第二段)
    (1)请同学们自由读这一段,想想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五彩池的神奇、美丽?划出来,好好读一读,也可在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
    (2)汇报交流,理解重点词句。(随机出示)
    那是个晴朗的日子,我乘汽车到藏龙山,只见漫山遍野都是大大小小的水池。
    A:“漫山遍野”“大大小小”写出了水池的数量是不可计数的。
    B:理解“漫山遍野”就是遍布山野,到处都是。
    C:指导朗读
    无数的水池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各种不同颜色的光辉,好像是铺展着巨幅地毯上的宝石。
    A:(出示池水色彩图),看作者把什么比作地毯,把什么比作宝石。宝石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能够这么比?(是啊,五彩池像宝石一样美,那么我们就把它读得更美。)
    B:有感情朗读,体会美。作者采用的是什么方法,读后有什么感受?
   大的面积不足1亩,水深不过3米;小的呢,比菜碟大不了多少,水浅得用手指就可以碰到它的底。
    指导朗读。
    池边是金黄色的石粉凝成的,像一圈圈彩带,把大大小小的水池围成各种不同形状,有像葫芦的,有镰刀的,有像盘子的,有像莲花的……
    A:理解句子。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从省略号里,你又读懂了什么?想象一下,水池可能还会像什么?
    B:有感情朗读。
    C、背诵第二自然段。
   (3)小结过渡:欣赏了五彩池的美丽神奇,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五彩池的水。
    2、学习第三自然段(出示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其余小朋友思考:究竟惊奇在哪儿?
   (2) 指导朗读。
   (3)思考:这里只有四种颜色,但课题是写五彩池的呀!想象一下,还会有什么颜色呢?这么美的池水你能用一个形容词来说说它的美吗?
    3、小结过渡:池水颜色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4、第四自然段
   (1)带着上面的问题,小组讨论学习。
   (2)交流。(采用小组汇报的形式)
    原因有三:
    一是石笋凝结一层细腻透明的石粉。
    二是阳光的折射。
    三是周围花草树木的倒影。
   (3)学生齐读原因。(同学们,这就是科学知识呀!那我们把这种知识告诉我们的家里人,好吗?)
   (4)理解重点句:
     原来池边长着许多石笋,有的像起伏的丘陵,有的像险峻的山峰,有的像矗立的宝塔,有的像成簇的珊瑚。
    A:出示石笋图:讲其成因。
    B:体会作者这么写的好处。
    C:有感情朗读。
    三、总结谈话:
    这么美的池,加上这么美的水,真是人间仙境啊!怪不得有人说:“五岳归来不看山,九寨归来不看水!”
    四、拓展练习
    这么美的五彩池,就让我们把这篇课文改写成导游词讲给爸爸、妈妈听。
分析:
   本节课,本人通过深入钻研教材,设计了较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感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体会到五彩池的美丽神奇,使学生在情感上得到了美的熏陶,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较为全面地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一、遵循学生认知语言的规律,引导学生充分自读,在读中体会、理解、感悟课文内容
    这一思想,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候得到了充分体现。我放手让学生去充分阅读课文,一开始便不加任何羁绊,只是让学生随作者一起坐汽车到藏龙山去玩一玩,看一看,这是让学生披文入境、循文明像,轻轻松松地进入情境中,接着巧妙设疑:你们看到五彩池了吗?(这一问,看似平淡无奇,实则颇具匠心,这是激趣,这是让学生入境,这是让学生读到课文当中去。有的学生第一遍可能未入神读,他就想了,我怎么没看到,再读时,他就会细细体味,漫漫游赏。接着,教者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使学生由境生情,情动而辞发,当教者问及你们看到什么时,学生纷纷举手发言便不足为奇了。因为他们经过反复读,脑海里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而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这样的说话练习是太少了,也太难了,教师分析的时间还嫌少,哪能让学生充分读书,充分积累。学生肚子里没有,你让他怎么说?
    教者在学生练说后,再次引导学生朗读,深入感悟课文内容,直至把该段读通、读懂、读好。自始至终教者都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自读、自悟,完成教学目标,这是本节课的一个鲜明特色。
    二、从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们还能在如何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把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方面受到有益的启示
    1、经验之一:让学生练读,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反复读,有必要的最好能熟读成诵
    以往教学过于注重思想教育,重视语言文字的繁琐分析,重视语法的训练,而忽视了语言本身的东西,一节课上下来,学生牢牢记往的往往是中心思想、各段段意、词语解释,而课文却还没读熟,有一部分学生甚至还没读通顺。试问记住那些中心思想、记住段意,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有什么帮助?
    而在本节课上,教者摒弃了这些不足,在教学二、三自然段时,留出大量时间给学生朗读,边读书,边体会,边体会,边读书,不仅读懂了内容,更将将文中的优美语言深深地印在自己的脑海里。
    2、经验之二:让学生练说,把文中的好词语、好句子迁移内化运用起来
本节课安排了多次练说,既训练了表达能力,又是进一步内化语言的有效手段。重视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把课文中的语言灌输到学生脑海里,这是本节课的第二个特色。
    三、根据课文特点,巧妙安排迁移练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本节课结束时,引导学生改成导游词。这样迁移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想象、求异思维、发散思维,锻炼了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通过有意识培养,使学生从小就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一定的创造能力,是每位教师在课堂上应努力做到的,也是新课标提出的重要内容,在这节课上,这一点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五彩池》教学反思
《五彩池》说课稿
《五彩池》课堂实录
《五彩池》教案5
《五彩池》教案4
《五彩池》教案3
《五彩池》教学设计2
《五彩池》教案1
《五彩池》ppt课件3
《五彩池》ppt课件2
《五彩池》ppt课件1
《五彩池》ppt课件3
《五彩池》ppt课件2
《五彩池》ppt课件1
《五彩池》教案3
《五彩池》教学设计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