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小学教案 >>五年级上 >>
《木笛》教案1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2-10-01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故事情节。
2。通过情节变化,依据文本,分析人物形象,明确故事主题。
3。激发学生情感,弘扬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
1。如何由情节入手把握人物。
2。探究合作,在严肃氛围中明确主题。
3。民族精神在文中的体现以及对学生的情感出发。
教学过程:
1。导入:
(先后出示法国国旗,中国国旗。)
师:听说咱们班的同学课外知识相当丰富,请大家来判断一下这是哪个国家的国旗?有谁知道它的来历和含义?
明确——据说由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三支国民自卫军的军旗组合而成,蓝,白,红分别象征着自由,平等和博爱。
(出示中国国旗)希望学生作简短介绍。
明确——红色象征着革命,五星象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国人民大团结。
师小结:有人说“五星红旗是尊严的象征”有人说“五星红旗是力量的代表”。希望今天这堂课后同学们对它有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2。整体感知
出示要求轻声朗读课文,思考
朱丹因为_______而拒绝演奏欢乐曲目被取消比赛资格。
朱丹因为_______而重新被丹麦音乐大师免试录取。
(学生自由朗读后试着概括回答)
估计答案:那天正好是大屠杀纪念日表示对上个世纪遇难国人的哀悼
在纪念碑前精彩的演奏,身上体现的强烈的民族精神
师作简单小结并过渡:同学们的回答非常准确,大家对文中的朱丹这个人物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记得昨天拿到这篇文章,急切地看完后有种难以表达的情感,不知道该用怎样的词语表达他所给我的印象,借现在这个机会在课堂上想听听同学的感受。(倾听学生答案)
3。合作探究
在学生回答后交流讨论:朱丹给你的这种感觉,你是从文中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
1。写他具有出色的音乐才华,这主要表现在:①是两位参加决赛的选手之一;②从纪念碑前的吹奏可以看出他具有很高的音乐才华,大师的高度称赞和最终被音乐学院录取也证明这一点。同时他具有崇高的民族精神,这主要表现在:①宁可落选也不愿吹奏欢乐曲,②到南京大屠杀纪念碑前凭吊死难同胞,并吹奏起悲壮的木笛。由此可知,朱丹是一位具有出色音乐才华,而又有崇高民族精神的人。
2。写朱丹两次“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说明他作为音乐人对乐器的珍爱,其意图显而易见:表现朱丹对音乐的挚爱
3。“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轻轻吹奏起来。声音悲凉隐忍,犹如脉管滴血。寒冷凝冻这个声音,火焰温暖这个声音。”高超的演奏技巧,表明他已将心完全地融入了音乐。
4。“看过卡片,朱丹眼睛里闪过一丝隐忍的悲戚。之后,他向主考官深深鞠了一躬”。“听到这句话,朱丹顿时涌出苦涩的泪。他流着泪向主考席鞠了一躬,再把抽出的木笛轻轻放回绒套,转过身,走了”。两个鞠躬说明他对音乐的尊重,但涌出的热泪则表明他的矛盾痛苦,他的眼泪是为了他视为生命的音乐而流。为了民族气节他宁肯舍去生命。
师听了同学们的一番话,不禁想到了一种花,你们想到了吗?
——梅花
4.。质疑解惑
1。文中多次出现的对“梅”“雪”等自然景物和环境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
梅:在冬天寒冷中开花,能够表达一种在严酷的环境条件下坚守信念的顽强精神
“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的崇高品格和坚贞气节,象征我们龙的传人之精神。
雪:第一次出现渲染了当时朱丹在失去比赛资格后离开时的孤独悲壮的心情;第二次出现在哀悼死难同胞的纪念碑时,既交待了天气的寒冷又彷佛是哀悼亡魂的朵朵白花,激起了人们心中对苦难历史的回顾。
师:惨绝人寰的杀戮令人不寒而栗,寒冷的天气让人颤抖,但是人们却并未退怯,我们更是从中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
2。全班齐读课文:“临近石碑”到“只能报以倾听”。在这部分中体会“表现中华民族希望所在”的相关语句。
1、明显是一个自发的群体而不是一支有组织的队伍
2、坚忍是童稚的坚忍,缄默是天真的缄默,头上肩上积着一层白雪,仿佛一座雪松森林。
3、每个孩子手擎一支红烛,一片红烛流淌红宝石般的泪
4、孩子们没有出声,孩子们在倾听,他们懂得,对于心语只能报以倾听。
出示对联幽幽笛声如泣如诉国耻
莹莹烛光告慰亡灵国魂
教师明确:看到这里我们自豪地发现大师所说的“一种正在流失的民族精神”在朱丹和孩子们身上并未消失,反而这不同年龄的两代人之间交汇,汇成了一条奔腾的大河。
3。教师问:此时再回到课堂开始的时候,现在你对国旗又有了怎样的感受?
一种坚韧不屈的民族精神一种强大的凝聚力祖国家
5。小结:
是呀,国旗,国之所存;祖国,家之所在!
鲁迅先生说过:“惟有民族魂是宝贵的,惟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对于任何一个民族来说,爱国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要付诸于实际行动,用实际行动弘扬民族精神和正气,才是走向民族复兴的强大动力。文中的朱丹如此说了并如此做了。我相信,同学们,作为有着厚重民族魂的我们也早已准备开始我们的人生的答卷。听,此时此刻有一首歌在耳畔响起。
(激发学生共鸣明确国歌后全班起立面对国旗高声激昂地放歌)
结束课文
  板书设计:
                       木笛
                   幽笛莹烛诉心曲
                             铸国魂
                   腊梅幼松慰亡灵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木笛》ppt课件4
赵恺《木笛》课文原文阅读
《木笛》教案7
《木笛》教案6
《木笛》教案4
《木笛》教学设计3
《木笛》教案2
《木笛》教学反思
《木笛》课堂教学实录2
《木笛》课堂实录
《木笛》阅读练习及答案
《木笛》说课稿
《木笛》ppt课件3
《木笛》ppt课件2
《木笛》ppt课件1
《木笛》教学设计5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