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教学参考 >>
虞世南《蝉》写作背景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2-08-28


虞世南<<蝉>>写作背景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1、首先要了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及诗人生平。
虞世南,是越州余姚人。因他过继给他的叔父——南朝陈中书侍郎虞寄为后,所以字为伯施。他生性沉静,清心寡欲,和他的哥哥世基一起在吴郡顾野王门下学习十多年,终日专心学问,从不懈怠,甚至十多天不洗脸不梳头。他的文章委婉多彩,他很崇拜仆射徐陵的文章,徐陵也说虞世南的文风颇象自己,因此虞世南得以文章著名。陈朝天嘉年间,他的父亲虞荔逝世,虞世南由于过分悲伤,损害了身体,几乎坚持不住。陈文帝敬重虞荔的品德高尚,又了解到他的两个儿子都很博学,派人到他家里看护,召任虞世南为建安王的法曹参军。当时虞寄被陈宝应劫持,虞世南虽然为父亲服丧已满期,仍然粗衣粗饭;虞寄回来以后,才换去粗布衣服,开始吃肉食。至德初年,升为西阳王友。陈朝灭亡,和哥哥世基在隋朝任职。世基的文章清劲,超过了世南,但不如世南学问渊博,二人在当时都有很高的声望,人们将他兄弟二人比作晋朝的陆机、陆云兄弟。在隋炀帝杨广作晋王的时候,和秦王杨俊递相任用他。大业年间,虞世南官至秘书郎隋炀帝虽然喜欢他有才能,但对他刚正的性格很头痛,所以并不怎么重用他,七品官当了十年也得不到升迁。虞世基机敏而善于巧言花语,隋炀帝很喜欢他,于是一天天尊贵起来,妻妾的穿戴和王公贵族一样,虞世南家里却很贫困,但他一点也不改变自己的节操。宇文化及杀死隋炀帝,又将杀虞世基,虞世南抱住隋炀帝,请求代他而死,宇文化及不允许,隋炀帝被杀,虞世南悲痛过分,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他随宇文化及来到聊城,被窦建德俘获,任他为黄门侍郎。秦王季世民消灭了窦建德,任他为王府参军,转为记室,又升任太子中舍人。秦王李世民即皇帝位封他为员外散骑侍郎、弘文馆学士。当时虞世南已年老体衰,多次请求退休,皇帝不允许,并升任他为太子右庶子,虞世南坚持不就任,改为秘书监,封爵为永兴县子。虞世南长相儒雅温顺,从外表来看,似乎连身上的衣服也抱不动,但意志坚强,议论政事坚持正确意见。太宗李世民曾说:“我和虞世南讨论古今史事,他说了一句不合适的话,就因此而无限悔恨,他的态度竟是这样诚恳!”贞观八年,虞世南进封永兴县公。当时陇右一带发生山崩地震,大蛇不断出现,山东和江淮一带大水成灾,太宗为此忧虑,问虞世南该怎么办,虞世南回答说:“春秋时代,梁山发生山崩,晋侯把伯宗召来,问他该怎么办。伯宗说:‘山河是国家的象征,所以发生山崩河枯这样的灾异,君主应该放弃一切排场,换盛紧为素服,乘素帷车,撤去鼓乐,离开宫殿,另居别室,以礼祭祀山川’。梁山,是晋国的象征,晋侯按着伯宗的话去做,因此没有造成灾害。汉文帝元年,齐地楚地的二十九座山峰同日发生山崩,大水从地下诵出,汉文帝下令,各郡国不要来贡献,给天下人以恩惠,因此四方稳定,也没有造成灾害。后汉灵帝时,青蛇出现在皇帝的宝座旁边;晋惠帝时,在齐地出现三百步长的大蛇,经过街市,进入宗庙。蛇本来应在野外草丛中,却进入街市,因此人们认为是怪异之事。现在蛇出现在山岭沼泽,这正是它生活的地方........... 

2、对诗的内容进行理解赏析。
这是初唐名臣虞世南的一首咏物诗,咏物中尤多寄托,具有浓郁的象征性。句句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而句句又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释,咏物的深层意义是咏人。关键要把握住蝉的某些别有意味的具体特征,从中找出艺术上的契合点。垂緌,是古代官帽打结下垂的带子,也指蝉的下巴上与帽带相似的细嘴。蝉用细嘴吮吸清露,由于语义双关,暗示着冠缨高官要戒绝腐败,追求清廉。蝉居住在挺拔疏朗的梧桐上,与那些在腐草烂泥中打滚的虫类自然不同,因此它的声音能够流丽响亮。诗的最后评点道,这完全是由于蝉能够“居高声自远”,而不是由于凭借秋风一类外力所致。这些诗句的弦外之音,它们所隐喻的深层意义无非是说,做官做人应该立身高处,德行高洁,才能说话响亮,声名远播。这种居高致远完全来自人格美的力量,绝非依凭见风使舵,或者什么权势、关节和捧场所能得到的。实际上,咏蝉包含着虞世南的夫子自道。他作为唐贞观年间画像悬挂在凌烟阁的二十四勋臣之一,名声在于博学多能,高洁耿介,与唐太宗谈论历代帝王为政得失,能够直言善谏,为贞观之治作出独特贡献。为此,唐太宗称他有“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并赞叹:“群臣皆如虞世南,天下何忧不理!”从他不是以鲲鹏鹰虎,而是以一只不甚起眼的蝉来自况,也可见其老成谨慎,以及有自知之明。


译文 
我喝的是清冽的露水 
悦耳的叫声自梧桐林向外远播 
声音传的远是因为我站的高 
并不是借助了的秋风 

作者简介:虞世南, 唐代诗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字伯施,余姚人。父虞荔,兄虞世基,叔父虞寄,均名重一时。虞寄无子,世南过继于他,故字伯施。隋炀帝时官起居舍人,唐时历任秘书监、弘文馆学士等。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短文两篇《蝉》《贝壳》ppt课件(48页)
小思《蝉》ppt课件(15页)
短文两篇《蝉》《贝壳》pptx课件(28页)
小思《蝉》ppt课件7
短文两篇《蝉》《贝壳》ppt课件(34页)
短文两篇《蝉》《贝壳》练习题
短文两篇《蝉》《贝壳》测试卷
短文两篇《蝉》《贝壳》ppt课件(30页)2
短文两篇《蝉》《贝壳》ppt课件(14页)
短文两篇之《蝉》教案4
《贝壳》教学反思
小思《蝉》ppt课件5
短文两篇之《贝壳》教案5
短文两篇《蝉》《贝壳》问题导学案
席慕容《贝壳》ppt课件3
短文两篇《蝉》《贝壳》ppt课件(27页)
短文两篇《蝉》公开课教学设计
短文两篇《蝉》《贝壳》ppt课件(28页)
短文两篇《蝉》《贝壳》ppt课件(11页)2
短文两篇《蝉》《贝壳》ppt课件(26页)
短文两篇《蝉》《贝壳》ppt课件(11页)
《短文两篇》之《蝉》导学案
《短文两篇》之《贝壳》导学案
短文两篇《蝉》《贝壳》ppt课件(含音频,教案)
短文两篇《蝉》《贝壳》导学案4
短文两篇《蝉》《贝壳》同步练习
短文两篇《蝉》《贝壳》说课稿2
短文两篇《蝉》《贝壳》ppt课件(45页)
席慕荣《贝壳》flv视频朗读
短文两篇《蝉》《贝壳》学案3
短文两篇《蝉》《贝壳》ppt课件(22页)
短文两篇《蝉》《贝壳》教案8
《贝壳》改写
《蝉》改写成诗
短文两篇《蝉》《贝壳》教案7
短文两篇《蝉》《贝壳》ppt课件(16页)
席慕荣《贝壳》mp3音频朗诵
短文两篇《蝉》《贝壳》ppt课件(23页)
短文两篇之《贝壳》学案
短文两篇之《蝉》课堂实录
短文两篇《蝉》《贝壳》学案
短文两篇《蝉》《贝壳》比较阅读ppt课件(20页)
短文两篇《蝉》《贝壳》ppt课件10
短文两篇《蝉》《贝壳》研读导学案
短文两篇《蝉》《贝壳》说课稿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