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初中学案 >>
《童稚记趣》学案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2-08-14


10  童稚记趣
学习目标:
1、  背诵课文。
2、  了解古今词义的差别,掌握基本的解词方法。
3、  理解全文内容及关键句子的含义;理解作者的“物外之趣”。
一、积累整合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童稚(   )  土砾(   )  丘壑(   )  藐小(   )
   鹤唳云端(     )  怡然(    )  癞虾蟆(    )(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故时有物外之趣。
(2)、项为之强。
(3)、又留蚊于素账中。
(4)、徐喷以烟。
(5)、驱之别院。
(6)、方出神。
3、从课文中我们看出作者幼时非常热爱生活,他对藐小事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对于我们今后观察生活,发现生活,感悟生活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二、思考与探究
1、全文有哪些地方描写富与童趣?你最喜欢哪些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写了几件趣事?(用自己的话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你个人的童年生活中,肯定也有类似本文的趣事,请试举一例。(不少于1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理解:
①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②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③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④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数十,驱之别院。
1)        本文作者______,是_____代文学家。
2)        第一段在全文中起的作用是什么?(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按照出现的顺序抄出文章中的两个成语,按要求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作者在第二、三、四段中记叙到了观察到的哪些“藐小微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第二段在描“物外之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第四段画线句子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译句: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0课童稚记趣
一、略。
二、1、略。
2、夏天观察蚊子飞的趣事,观察土墙、花台的乐趣;观察小虫争斗的乐趣。
3、略。
4、(1)沈夏、清。
  (2)总领下文,领起下文内容。
  (3)1小题、明察秋毫:形容视力好,比喻目光敏锐不为假象迷惑。
       2小题、庞然大物:形容大而笨重的东西。
  (4)蚊虫、从草、土、砾、在草间争斗的小虫。
  (5)以从草为林、、、、、依然自得。
  (6)表现了对吞食小虫的虾蟆厌恶和痛恨之情。
  (7)略。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童稚记趣》教后反思
《童稚记趣》说课稿
《童稚记趣》导学案
《童稚记趣》ppt课件4
《童稚记趣》ppt课件3
《童稚记趣》表格式教案(2份)
《童稚记趣》练习题
《童稚记趣》ppt课件2
《童稚记趣》ppt课件
沈复《童趣》原文和译文
《童稚记趣》同步练习
河大版七年级上《童稚记趣》课堂教学实录
《童稚记趣》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