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散场》课堂实录
广州市第七十五中学 余海莲
(课前播放音乐《天鹅湖》,全体学生配乐朗读课文)上课铃响
一、导入新课
师:感谢同学们的深情演绎。今天我们将共同学习微型小说《等待散场》,感受微型小说“一粒沙上说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的独特魅力。
首先我们一起明确今天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投影展示)体会小说细致的描写和巧妙的构思。了解微型小说的基本特征,培养鉴赏的初步能力。感受人间真情,体会生活底蕴,陶冶高尚情操。
二、整体感知
师:小说的人物有哪些?
生:小伙子、妙龄女郎、“我”。
师:请一位同学用精简、扼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注意人物间的关系。
生1:小说写“我”迟到在剧场门前碰到(巧遇)小伙子,误以为小伙子想要“我”的票,误以为小伙子因为票价高而不要票;“我”巧遇妙龄女郎,误把她认作售票员,看到他们等待散场(两情依依);“我”由此随着《天鹅湖》的剧情,沉浸在永恒的旋律中。
师:很好,把握了小说的主要内容,语言精炼,概括得当(投影展示:人物关系及小说情节)。小说的情节很简洁却不简单,其间融入了两次误会及两次巧遇,体现了微型小说情节的什么特点?
生:精巧、起伏。(板书)
师:男女主角的等待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永恒而博大的主题,一字概之曰?
生:爱。
三、人物分析
(一)小伙子形象分析
师:很好。我们都能看到小伙子在剧场门口痴痴地等待妙龄女郎,他是很爱妙龄女郎的,可是妙龄女郎也爱小伙子吗?
生:爱。
师:从哪里看出来?
(全班齐读文章的最后一段,“妙龄女郎望着雨丝掩映的那个身影,忽然咬紧嘴唇,眼里闪出异样的光……”,可以看出她已下定决心与小伙子在一起。)
师:小伙子值得爱吗?其可爱之处在哪里?小伙子是个怎样的人?你从哪里看出?
生1:小伙子本想要票,但看出“我”不想让票,因而转变口吻,说“我不要你的票”,可见小伙子为人很诚挚。
生2:对于“我”让票这一举动,小伙子并非断然拒绝。“他接过去,仔细地看了一下排数座号,退给了我”而且“很难为情”地谢绝了。他看票,其实并不是看票的价格,而是要看这一张票会不会与姑娘的座位相邻。当他看到这张票的排数座号后,更坚定了在外面等的决心。由此可见小伙子是一个恪守承诺的人。
生3:小伙子“生怕在我们交谈的一瞬间,那姑娘会从门内飘出,而他没能及时迎上去” 。 其中的“飘”写得非常好。它形象地表现出小伙子担心错过姑娘的心理。可以看出,小伙子是一个很细心、体贴、周全的人。(投影展示)
(二)妙龄女郎形象分析
师:我们总结一下,小伙子诚挚、恪守承诺、细心、体贴、……,这样的男朋友当然值得爱。在他的等待中,我们能明显地感觉到他对妙龄女郎的爱是很真挚、很坚定、很执着的,那妙龄女郎对小伙子的爱呢?是否一如小伙子般的坚定、执着呢?谈谈你们对妙龄女郎的看法。
生1:我觉得她也是很喜欢小伙子的,从课文13段可以看出,她一边听着天鹅湖的演出一边在看着小伙子;“站在了虚掩的门的旁边”看出她也在等待散场,并希望能在最快的时间内与小伙子会面。
生2:她为什么不马上出去,偏要等待散场呢?
生3:她不想辜负小伙子让出宝贵的一张票给她看的心意。能从小伙子的角度出发,善解人意。
生4:妙龄女郎到底看没看舞剧?
生5:看了,因为收票员问那位女士:“您不看了吗?”,可以知道妙龄女郎应该是看了舞剧的。
生6:为什么她不看完整场表演呢?她站在那里,目的何在?
生7:妙龄女郎不是纯粹的看戏,她其实是在看人。她想观察小伙子,看看小伙子值不值得爱。
师:很好,分析得很到位。你们用发现的眼光研读文本,确实有不少的收获。我们还能从一处细节中感受妙龄女郎微妙的心理,13段“我走过去把票递给她,她吃了一惊,迷惘地看看我,摇头”,她当时应处于一种怎样的状态?
生:拿不定主意,彷徨,矛盾。
师:从“迷惘”到“忽然咬紧嘴唇,眼里闪出异样的光……”,我们能看出妙龄女郎怎样的心理?
生:从犹豫不决到下定决心的心理变化过程。
师:我们如果能带着发现的眼光赏读课文就会有更全面独到的解读。我们总结一下妙龄女郎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生:温婉可人、善解人意……
师:分析完两个主角后,我们来总结一下,小说在刻画人物方面有什么特点?
生:内容很简洁,但却很传神。
师:作者是如何做到的?
生:通过细腻的描写,典型的细节,巧妙的误会,精巧的情节等刻画人物。(板书)
师:没错,这就需要我们在分析人物时要注意用发现的眼光捕捉文章的细节,把人物放入情节中分析,感受人物的心理,体味其独特的魅力。
(三)“我”形象分析
师:大家似乎还忘了一个重要人物“我”,他在文中有何作用呢?
生:线索,贯穿全文,联系小伙子及妙龄女郎,是他们爱情的见证者。
师:仅此而已吗?我希望你们能象刚才那样,用发现的眼光,融入你们丰富的想象力,讨论分析一下“我”这个人物形象的特点。要求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分享交流,要紧扣文本,合理想象,派代表发言,注意表述要流畅,时间为五分钟。
(学生小组讨论)
生1:从文中可以看出“我”是非常热爱芭蕾舞剧的,虽然迟到也要去看,可当我知道小伙子想要票的时候,却愿意无偿让票,可以看出“我”是一个很热心、善良、愿意帮助别人的人。
生2:“我”让票时,看出小伙子的犹豫,主动提出不要钱,可以看出他能替人着想。
生3:从“我站在那儿,摩挲着鬓边白发,沉浸在永恒的旋律里……”,可以看出“我”是个有一定经历,情感丰富的人。“倏地忆及自己的青春,一些当年的荒唐与甜蜜场景碎片般闪动在我心间”,他们的爱情触动了他内心最敏感的那根弦,因而他愿意让出自己的宝贵的那张票。
师:你们的分析让老师眼前一亮,本以为是个简单的人物在你们的解读下变得立体、丰满,充满了情感。“我”善良、热情大方、成人之美、有丰富情感……
四、明确主题
师:小说(以小见大)借平凡的人与事,在小伙子与妙龄女郎一守一望之间表达了对纯洁美好爱情的赞美。在这个爱情主题之外我们还可以品味到哪些生活底蕴与人间真情?
生1:小说中的“我”同时也给予我们以心灵的触动。透过“我”的善解人意、成人之美、具有人情味,赞美人性中的真、善、美。
生2:从“我”让票的举动及对荒唐与甜蜜场景的追忆中,能领悟到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的消磨,人容易麻木。物质的追求使我们忘却了许多生活中曾经美好而纯朴的感情,启示我们在物质世界里别忘了追求精神。
生3:他们间的误会、巧合及等待也告诉人们生活(人生)总是有曲折的、缺憾的、不完满的、苦涩与甜蜜是相伴的。(三个人物都体现了这一点。)
生4:从《天鹅湖》最后的结局及“我”沉浸在永恒的旋律里能看出,小说还表达了要有冲破阻力追求幸福美好的生活的执着精神。
师:同学们的探究理解是丰富多彩的。小说到底蕴含怎样的生活底蕴并不是我们的主要目的。实际上小说生活底蕴的答案也不止一个,每个人生活体验不同,大家尽可以见仁见智。希望在以后的阅读中,同学们也能发挥这种探究和创造精神,对文本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善于发现生活,思考生活,发掘生活,去领略更多生活和艺术的美。同时也希望你们能有足够的耐性来守候那份纯真美好的爱情。
五、艺术赏析
师:我们领略了这篇小说的人物心灵美,情感美,同时也感受到了作品的意境美,作者是如何营造这种美的氛围?
生:下着小雨,优美的天鹅湖乐曲。
师:它们都有些什么特征,有些什么作用?
生1:霏霏的、如酥的小雨,是情节的需要,渲染、烘托朦胧、缠绵的活动氛围。
生2:如梦如幻、充满波折而最终圆满的芭蕾舞《天鹅湖》,《天鹅湖》是一种象征,突显男女主人公的纯洁爱情,而幸福的结局似乎也隐喻着他们会有一个美满的未来。 (板书)
六、总结全文
师:学完这篇小说后,我们来总结微型小说的特点:短小精悍,寓意深远;截取片断,以小见大;布局谋篇,独具匠心;人物速写,传神写照。微型小说是一种敏感,从一个点、一个画面、一个对比、一声赞叹、一瞬间之中,捕捉住了小说——一种智慧、一种美、一个耐人寻味的场景, 一种新鲜的思想。
七、拓展阅读
师:让我们继续来感受微型小说的魅力,阅读《永远的蝴蝶》,与《等待散场》进行对比。
(堂上阅读)
师:感受如何?《永远的蝴蝶》符合微型小说的特点吗?
生:悲情、凄美。符合,情节精巧,结局出人意料,人物简介细致……。
师:希望课后继续细致研读,完成的对比阅读。(四道题)
八、推荐阅读
师:希望同学们在学完本篇课文后能继续关注微型小说,领略微小世界的独特魅力。推荐阅读《小小说大世界》、《小小说》等。
教学反思:
《等待散场》是一篇看似简单却有丰富内涵的微型小说。课文篇幅短小,情感丰富,是一篇可读性很强的文章。学生在读此类作品时,容易留于表面,着眼情节却忽视了内涵,看到了爱情却无法领悟作品的生活意蕴。在设计本课时,我主要是以人物分析为突破口,用“爱”作为纽带联结人物,引导学生,以发现的眼光紧扣细节,融合情节,调动想象,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把握人物特征与情感,结合微型小说的特点,感受小说的“真情”与“美意”。一节课上完后,我深深地领悟到,给学生一个开放式的交流课堂,给学生足够自主空间的教学,才能更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回答处处给我以惊喜,准确的分析,独到的见解,活跃的课堂都令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形成多维互动的教学氛围,自主探究,相互合作,让学生以探索者的身份自主地充满热情地投入文本中,感受小说的内涵,学生在多元化的解读中逐渐领悟了文章的美学意义及价值。审美感受来自于学生的主动获取,这无疑是这节课的最大收获。愿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都能做个好舵手,引领学生遨游文学沧海,汲取丰富营养,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和谐发展,健康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