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等待戈多》教学设计5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2-08-03


等待戈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贝克特及荒诞派戏剧的知识。

过程与方法:运用比较阅读法体会荒诞派戏剧与传统戏剧的差别;分析剧中的“戈多”及“等待戈多”的寓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希望不是在等待之中实现的,而是要付之行动。

教学重点:运用比较阅读法体会荒诞派戏剧与传统戏剧的差别。

教学难点:分析剧中的“戈多”及“等待戈多”的寓意。

教学方法:比较法、讲解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常规教具。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语】

1953年在巴黎演出了一场戏剧,这场戏剧引起轰动,连演了三百多场,成为战后法国舞台上最叫座的一出戏。该剧的支持者与反对者曾因对此剧毁誉褒贬争持不下,在休息厅里大打出手。在巴黎的咖啡馆、酒吧间和街头巷尾,到处议论这出戏。1957年,旧金山实验剧团为圣昆廷监狱的1400名罪犯演出时,仅几分钟,就吸引住了这些世界上最粗鲁的观众,使他们一个个感动得痛哭流涕。据说,从此以后,剧中的台词、角色,都成了圣昆廷特有的语言。两个熟人见面打招呼,一个问:你在干什么?另一个则回答:我在等待戈多。这部戏剧就是《等待戈多》。那么,它到底是部怎样的戏剧呢?它究竟有着怎样的魔力以致引起了如此巨大的轰动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揭开这个谜团。

【作者介绍】

萨缪尔·贝克特(1906—1989),生于爱尔兰,1937年定居巴黎,是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家。他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人类所遭遇的劫难使他忧虑、迷惘,感到极大的悲观与绝望。战争那可怕的阴影始终在心头难以忘却。而“二战”后西方社会信仰坍塌、物欲横流的现实,又使他和西方民众共同感受了未来的渺茫与无望。他笔下的人物大多是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坐以待毙的残废者、浑浑噩噩的糊涂虫。他们生活在凄惨冷寂的环境中,在孤独、绝望的折磨下走向死亡。贝克特“因为他那具有新奇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作品,使现代人从贫困境地中得到振奋”而荣获1969年诺贝尔文学奖。

贝克特的创作有诗歌、小说、戏剧等,其中为他赢来声誉,并使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等待戈多》。

【剧情简介】

第一幕开始时正值黄昏时分,在一条荒凉的乡间小路旁有一颗光秃秃的树,两个流浪汉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季米尔正在等待一个名叫戈多的人。他们一边说着语无伦次的废话,一边做着机械无聊的动作。等了多时,戈多没有来,却来了陌生人波卓和他的仆人幸运儿。波卓在他们面前大吃大喝,大发议论,肆意嘲弄和折磨幸运儿,然后用绳子牵着幸运儿要到奴隶市场去卖掉。两个流浪汉又在继续等待,戈多还是没有来,但来了一个小男孩,他告诉他们说:戈多今天晚上不来了,明天晚上准来。此时,夜幕降临,第一幕结束。第二幕开始时是次日黄昏,场景与第一幕相同,只是光秃秃的树上多了四五片叶子,两个流浪汉在等着戈多的到来。他们等来的还是波卓和幸运儿,只是波卓变成了瞎子,幸运儿变成了哑巴。主仆两人走了以后,小男孩又来了,他告诉他们说:戈多今天晚上不来了,明天晚上准来。两个流浪汉扯下裤带子又打算上吊自杀,不料裤带子断了,自杀未成,他们呆呆地站着不动,全剧终止。

【课文内容】

1、题目叫“等待戈多”,那么,是谁在等待?他们怎样等待?等待时他们说了些什么(结合课后练习一)?有什么动作?他们等待的“戈多”指什么?为什么要等待?

明确: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季米尔无聊地等待戈多。等待时,先谈过夜—挨揍—脱靴子—生存的痛苦—等待戈多—忏悔自己—谈圣经—两个贼—谈等待地点—等待时间—谈做梦—英国人在妓院里的故事—谈上吊—为什么等待戈多等,语无伦次,不知所云。爱斯特拉冈从一出场就是使劲地脱靴子,往靴内瞧,倒靴子,摸靴子;弗拉季米尔是脱帽子,抖帽子,窥帽内,戴上又摘下帽子。全是些无聊动作。(教师补充:“戈多”到底意味着什么?西方评论家做出了各种各样的解释,有的认为他是位著名的摩托车运动员,有的认为他是巴尔扎克早期一部不知名戏剧中的角色,有的认为他就是上帝,有的甚至认为他就是现实生活中的某某人。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季米尔不认识戈多,观众不知道戈多,作者也不知道戈多。那么,戈多到底意味着什么呢?还是让我们回到文本,让文本来回答。你们觉得,从文章中的叙述来看,戈多指什么?P101“希望迟迟不来,苦死了等的人”,说明他们等的是希望,也就是说,可以把“戈多”理解为希望。那么,这是怎样的希望呢?P108“咱们到底要求他给咱们做些什么?没提出什么明确的要求,可以说是一种祈祷,一种泛泛的乞求。他怎么回答的呢?说他瞧着办,说他不能事先答应,说他得考虑一下。文中的这些句子都说明这是一种虚无缥缈的不可实现的希望)戈多其实不是某一个具体的人,而是他们想改变处境的一种寄托物,是一种虚无缥缈的不可实现的希望,这是一种象征。(教师补充:既然是根本就不可实现的希望,那么,为什么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季米尔还要等待呢?)两个流浪汉是被西方现代工业社会挤压扁了的“非人”,他们永远无休止地等待那虚无缥缈的不可实现的改变自己处境的希望,这反映了西方沦落为社会底层的一群人希望改变自己的生活处境但又难以实现的绝望心理。揭示了人与社会的畸形与非理性,揭示等待的内心痛苦与绝望。

2、本剧主题是什么?

明确:剧本通过两个流浪汉毫无希望的等待,揭示了现实社会的荒诞与人生的痛苦,表现了现代西方人希望改变自己生活处境但又难以实现的绝望心理。

3、本剧看起来胡言乱语,不知所言,莫名其妙,荒诞不经。但它真的很荒诞,无意义吗?

(教师提示:这篇戏剧估计同学们都觉得看不懂。那么,现实社会中有没有同学们看不懂的东西呢?如果我们遇到看不懂的东西,就说“不知道”、“不懂”、“不明白”、“不清楚”等,这是我们表达自己看不懂这个意思的手段。而贝克特呢?他对这个世界也看不大懂,觉得这个世界荒诞无聊极了,想改变这种情况但又不知所措,他怎么做的呢?于是用些胡言乱语,不知所言,莫名其妙,荒诞不经,无聊至极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无聊至极,表达自己对这个社会的绝望)

明确:不是的,作者是用荒诞怪异、颠三倒四的语言形式来表达自己对这个丑恶恐怖社会的绝望。

【荒诞派戏剧特征】

比较《雷雨》与《等待戈多》,体会荒诞派戏剧与传统戏剧的差别。

(教师提示:从主题、情节、人物形象、矛盾冲突、人物语言、舞台形象等方面入手)

明确:荒诞派戏剧与传统戏剧的不同主要有以下三点:

1.荒诞派作家认为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毫无意义的。因此现实的丑恶,人生的痛苦与绝望,就成了他们不断重复的主题。

2.传统戏剧有完整的戏剧情节,有丰满突出的人物形象,有人物之间的性格或其他方面的冲突,“冲突即戏剧”;而荒诞派戏剧则几乎没有完整复杂的戏剧情节,没有完整的戏剧程式。

3.戏剧语言与人物表演不同。荒诞派戏剧采用了一种支离破碎的戏剧语言,表明对传统戏剧语言的反叛。

4. 戏剧场面、舞台形象的不同。荒诞派戏剧不关心是否具有现实生活的真实,强调象征意义。

作业布置:预习《东方风来满眼春》。

板书设计:

  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季米尔       无聊地等待              戈多

 


            象   征                                  象   征

 

 

西方工业社会中最底层人物  对社会、人生的绝望   虚无缥缈的不可实现的希望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贝克特与《等待戈多》ppt课件1
《贝克特与《等待戈多》》教案1
《等待戈多》读后感
《等待戈多》英文原版
《等待戈多》赏析
《等待戈多》教学后记
《等待戈多》flash课件1
贝克特《等待戈多》mp3音频朗读
《等待戈多》ppt课件5
《等待戈多》同步练习
《等待戈多》能力训练
《等待戈多》解题指导
《等待戈多(节选)》备课笔记
《等待戈多》ppt课件4
《等待戈多》教案4
《等待戈多》教案3
《等待戈多》ppt课件3
《等待戈多》ppt课件2
《等待戈多》ppt课件1
“认为”乎?揭露乎?——《等待戈多》主旨探微
《等待戈多》教案2
《等待戈多》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