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初中学案 >>
古代寓言两则《智子疑邻》《塞翁失马》学案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2-07-30


30.《古代寓言两则》
课 题 :《古代寓言两则》      课 型:讲读          课时:两课时           
主备人:赵瑞琴                审核:宋新蕊         时间:2009-12-28
学习要点:
1. 积累文言词语,理解寓言的寓意;
2.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问题,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的能力;
3.学会分析故事所蕴涵的辨证思想,并能在生活中运用。
重点难点:
1. 多角度理解寓言的寓意。
2.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学习《智子疑邻》)
一、预习导学: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识记字形。
其邻人之父亦云( fǔ)      不筑必将(jiāng)有盗
此何遽(jù)不为福乎       其马将( jiàng)胡骏马而归
家富良马,其子好( hào)骑,堕(duò)而折其髀(bì)
丁壮者引弦(xián)而战。    此独以跛(bǒ)之故,父子相保。
2.解释加点的词。
天雨墙坏( 下雨)          其邻人之父亦云( 老人 )                           
暮( 晚上)而果( 果然 )大亡( 丢失    )其财                          
    其家甚(   很 )智( 以……为聪明    )其子 
近( 靠近   )塞(    边塞 )上之人有善( 精通 )术者
人皆吊( 对其不幸表示安慰 )之       
此何遽( 怎么就,表示反问 )不为福乎 
居( 经过 )数月,其马将( 带领 )胡骏马而归    
家富良马,其子好(喜欢)骑,堕(摔下 )而折其髀( 大腿)
丁壮者引弦( 拉 )而战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十分之九)
此独以(因为)跛(瘸腿)之故( 原因 ),父子相保(保全 )。
3.文学常识积累: 
要求:查找有关资料,整理出你认为重要的与作者有关的常识内容(如作者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1)《智子疑邻》的作者是韩非,战国末期韩国人,著名思想家。他著有《韩非子》一书,本书笔锋犀利,说理透辟,常用寓言故事阐明事理,富有说服力。其中许多寓言故事流传于世,本文就是其中的一篇。
(2)《塞翁失马》选自《淮南鸿烈集解》,《淮南鸿烈》是西汉时淮南王刘安召集其门客集体编著的,又名《淮南子》,本书以道家思想为主,糅合儒、法、阴阳等思想,论理时常常引述古代神话、传说,因而保存了一部分珍贵的神话资料,内容丰富,文笔优美。
(3)寓言像一把钥匙,可以打开心灵之门,启发智慧,让思维活跃。那么什么是寓言呢?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是民间口头创作。在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中,经常采用寓言阐明道理,保存了许多当时流行的优秀寓言,如:《揠苗助长》、《自相矛盾》、《郑人买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其中《庄子》与《韩非子》收录最多。
二、检查导入: 
1.导入: 同学们,你能说出你知道的寓言故事的名字吗?你能说说什么是寓言吗?寓言有什么特点?在世界文学宝库,寓言是一颗特别灿烂的明珠,它往往借浅显易懂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道理。《韩非子》一书中就记录了许多这样的寓言故事,今天,我们来学习《韩非子》一书中《智子疑邻》这个故事,你一定会从中得到一定的启示。
2.听写字词。
3.由学生介绍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老师补充。
4.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三、学习研讨:
(一)细读课文,理出文章思路,整体感知
1.一读课文。要求:学生自由朗读,指名学生朗读。老师指导:一定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
2.二读课文,读懂文意。要求:细读课文,不参考资料书,根据课下注释试译课文。
(1)学生自主翻译,并划出不会翻译的词、句。
(2)将疑难词句在小组内交流解决。
(3)全班共同解决小组内遗留问题,老师注重指导。
3.老师强调以下词语和句子的解释翻译。
⑴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宋国有个富人,因天下大雨,墙坍塌下来。
⑵ 不筑,必将有盗。
如果不(赶紧)修筑它,一定有盗贼进来。                                                          
⑶暮而果大亡其财。              
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的财物。
⑷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这家人很赞赏儿子的聪明,却怀疑偷盗是隔壁那个老人干的。                                                                  
4.三读课文,整体感知。
思考: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富人失窃,智子疑邻。
5.学生试背课文,最好能当堂背会。
(二)精读课文:结合下列问题,把握寓意
1.宋国富人为什么会“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2.你觉得宋国富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从这则文言寓言中得到什么启示?

4.当别人给你提出意见时,你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

——(1)以上4个问题,个人认真思考;
(2)小组讨论交流,每个人都要发言;
(3)全班交流,看哪个小组的发言最精彩;
(4)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5.你能说说这个寓言的寓意吗?试一试。
积极方面: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 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
消极方面:要注意自己与听话者的关系,如果关系疏远,即便说的意见正确,效果也不见得好。
教师小结: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时,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      (严文井)

第 二 课 时(学习《塞翁失马》)
一、学习研讨
(一)细读课文,理出文章思路,整体感知
1.一读课文---纠正字音
学习文言文,同学们可能感到有些困难。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途径。这篇课文同学们预习过,现在,老师检查一下朗读的情况。
(1).请男女生各一人读一遍课文。要求字音准确。
其马将( jiàng )胡骏马而归     堕而折(duò)其髀( bì) 
此何遽( jù)不为福乎           丁壮者引弦(xián )而战。
此独以跛(bǒ)之故,父子相保。
(2).老师范读,然后全班学生齐读课文。要求读得抑扬顿挫
(要注意停顿,要分出轻重,读出语气)。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此/何遽/不为福乎?↗
2.二读课文—-疏通文意,分析情节
(要理解寓言故事,首先必须疏通文意,了解故事的内容。)
(1).疏通文意:对照注释疏通文意,在自读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学习。如有不懂的问题可提出来,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解决。
老师强调以下词语和句子的解释翻译。
解释加点的词:
马无故亡(逃跑)而入胡    人皆吊(对其不幸表示安慰)之     
居(经过)数月            其马将(带领)胡骏马而归 
其子好(喜欢)骑          死者十九(十分之九,绝大部分)
翻译句子:
①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
靠近长城一带的人们中,有一个精通术数的人,一天,(他家的)马无故跑到北方胡人的境地去了。
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
人们都来安慰他,他却说:“这难道不是福气吗?”
③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过了几个月,他那匹马(竟然)带领着一群胡人的骏马回来了。
④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家里有的是好马,他儿子喜欢骑马,(有一天)从马上摔下来,摔断了大腿。
(2).理顺关系: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
请指出“善术者”、“其父”、“其子”、“父子”各指代谁。
(3).分析情节:故事情节可分为几个部分,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情节各部分的内容:                         
失马——得马——折髀——相保
(4).复述故事:采用比赛形式(看谁复述得又好又准确),让3-4位学生复述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和故事情节。
(二)精读课文:结合下列问题,把握寓意
1.这篇古代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塞翁失马得马、儿子折髀、父子相保的故事,那么这个故事寄寓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
(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分组合作讨论来探究寓言的寓意)
2.教师指示思考的角度
从寓言故事情节的发展来看,从塞翁对这件事的态度来看,从坏事和好事之间的关系来看。
(1)从寓言故事情节的发展来看(福祸得失的一系列变化说明了什么道理?)
明确: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因为祸中往往隐藏着福的因素,福中也常常预伏着祸的先机。
(2)从“塞翁”能沉着冷静的静观事情的变化来看(面对一系列变化,塞翁为什么能处变不惊?)(紧紧抓住“塞翁”那三句话来思考。也可让学生读读那三句反问句,通过揣摩语气来达到目的。)
明确:因为塞翁懂得祸福相依,利害相伴,且能转而相生的道理。因此,面对这一系列变化,他能处变不惊,沉着冷静,乐天知命,不因祸福而悲喜,不以得失为怀。
(3)在“塞翁”看来,坏事能变成好事,好事能变成坏事,难道就不要一定的条件就可以转化的吗?
明确:转化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如果胡人居住的地方没有马,坏事能变成好事吗?如果“塞翁”之子不喜欢骑马,好事能变成坏事吗?如果胡人不入侵边境,坏事能变成好事吗?
由此我们可知:这则寓言通过假托“塞翁失马”的故事,寄托了这样一个寓意——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也可以变成坏事,世上的任何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3.你是否也有过类似“塞翁失马”的经历?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这则寓言还可以给我们哪些启示。(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的能力,多角度理解寓言的寓意。)
小结:
1.世上的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应学会辩证的看问题。
2.因为好坏、福祸、利害是相互转化的,在考虑问题时,我们应当考虑周全,处事要谨慎,要防患于未然。
3.要因势利导,变祸为福;要创造条件,把坏事变成好事。
…………

塞 翁 失 马
                     塞翁失马,焉(安)知非福
            失马————得马————折髀————相保
               (祸)      (福)      (祸)      (福)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寓意:福祸得失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三)品读课文,赏析语言
1.讨论题:怎样理解这两则寓言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
2.每个同学以“……表现了……”或“……写出了……”说一句品析两则寓言语言的话。
示例:
课文语言简洁生动。如《智子疑邻》开头写故事发生的背景,只用八个字。“宋”,写出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富”,是被盗的原因;“墙坏”又为盗窃者提供了自由进出的条件。中间30多字,写出了一个波澜起伏、耐人寻味的故事。
你的赏析:                                                           
                                                                     
四、迁移提高
拓展阅读,尝试解决以下问题
画蛇添足
楚有祠⑴者,赐其舍人⑵卮⑶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注释:⑴祠:祭祀。⑵舍人:贵族达官家里的门客。⑶卮:古代一种盛酒的器皿。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且:将要 )
⑵为蛇足者,终亡其酒(亡:同“无”,失掉)
2.翻译下列句子。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添上脚呢?
3.用一句话写出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
答案:讽刺了那些不顾客观实际,自我卖弄,弄巧成拙的人。
五、反馈检测:
(一)基础知识检测
1.《智子疑邻》节选自《 韩非子• 说难          》,作者   韩非           , 战国      末期 法   家著名的思想家。这则寓言的寓意是: 可以从消极方面、积极方面回答                                         。
2.《塞翁失马》节选自《 淮南鸿烈集解 》,是 西汉    时期 淮南王刘安            
组织门客编写的。这则寓言的寓意是: 福祸得失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变的。                     。后人把这则寓言概括的成语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二)比较阅读
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 下雨    )墙坏( 毁坏         )。其( 他的       )子曰:“不筑(   修补        ),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    老人       )亦云(也这样说)。暮( 晚上         )而果(   果然       )大亡( 丢失        )其财,其家甚智( 以……为聪明               )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塞翁失马
近塞上( 这里指长城一带 )之人有善术者(精通术数的人 ),马无故亡(逃跑   )而入胡。人皆吊( 对其不幸表示安慰   )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 经过 )数月,其马将( 带领   )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怎么就,表示反问    )不能为祸乎?”家富(富有 )良马,其子好( 喜欢 )骑,堕( 坠落,摔下   )而折其髀(大腿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   大举 )入塞,丁壮( 壮年男子     )者引弦而战( 拿起弓箭去打仗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十分之九,意思是绝大部分      )。此独以( 因为   )跛( 瘸腿 )之故,父子相保( 保全 )。
一、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亡: 马无故亡而入胡 ( 逃跑          ) 
暮而果大亡其财 ( 丢失           )      
故:故时有物外之趣( 所以               )
此独以跛之故 (   原因              )
   将: 不筑,必将有盗。( 会   )
     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带领)
三、翻译下列句子:
1.天雨墙坏。
天下大雨,墙坍塌下来。                                                
2.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这家人很赞赏儿子聪明,却怀疑偷盗是邻居家那个老人干的。               
3.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靠近长城一带的人们中,有一个精通术数的人。                                     
4.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
人们都来安慰他,他却说:“这难道不是福气吗?”                                           
5.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
过了一年,胡人大举进攻,进了长城,壮年男子都拿起武器作战。                                                               
6.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靠近长城一带的人,绝大多数都战死沙场。他儿子就因为腿瘸的缘故(没有被征去打仗),父子得以保全生命。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文言寓言两则《智子疑邻》《塞翁失马》ppt课件(31页)
古代寓言两则《智子疑邻》《塞翁失马》阅读练习
古代寓言两则《智子疑邻》《塞翁失马》ppt课件2
《智子疑邻》《塞翁失马》导学案
古代寓言两则《智子疑邻》《塞翁失马》说课稿
古代寓言两则《智子疑邻》《塞翁失马》ppt课件
古代寓言两则《智子疑邻》《塞翁失马》教案1
《智子疑邻》《塞翁失马》文言文练习卷
文言寓言两则《智子疑邻》《塞翁失马》ppt课件1
《智子疑邻》《塞翁失马》教案1
《智子疑邻》《塞翁失马》课件
寓言四则《智子疑邻》《塞翁失马》《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