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高中教学反思 >>
《蒙娜丽莎的魅力》教学反思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2-07-23


《蒙娜丽莎的魅力》教学反思

《蒙娜丽莎的魅力》是新选入鲁人版教材的一篇散文,而且本学期刚由以往定位为课外自读的篇目调整为教读篇目。除了教参上一点简略的解析外,一时之间,很难找到相关的教学参考资料。向同行请教,也是爱莫能助。因此只能独自苦心钻研文本。反复阅读之后,感觉文本自身篇幅长,难度大。作者傅雷先生早年留学法国,有很高的艺术造诣。他在文中驾轻就熟地运用音乐艺术来诠释绘画艺术,对于缺乏艺术素养的读者来说,这一部分内容很难理解。自身都不能理解,如何再去教导学生?思考再三,决定在课堂教学中忽略这一部分内容。因为它在文中也只是起类比作用,不大影响师生对文本重点的理解把握。

现代阅读理论把阅读的心理过程分为感知 、理解、 深悟三个层次。鉴于教师本人也是反复阅读好几遍文本后,才逐渐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并确定局部分析品味的切入点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安排的第一模块是“默读课文,整体感知”。在语文教学中,对一个文本的感知,不能只着眼于某一个孤立的部分,而应从整体形式出发,把它作为一个活生生的生命形式去感知去发现。托尔斯泰认为,文学艺术是人与人交流感情的“工具”。他给艺术下的定义是:“艺术是这样的一项人类的活动,一个人用某种外在的标志有意识地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而别人也为这些感情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感情。”由此可知,在教学中,学生感知文本能不能进入欣赏层面,关键在于能不能激发起与文本的感情内容相通的自我情绪体验。教师要注意对教学情境的营造,让学生沉入到文本所设定的情境之中,向与文本相应的情感转移,进入角色,诱发“预备情感”和“接受心境”。这个“整体感知”的过程,一要给足学生读书的时间,二要明确提出要求。例如让学生通过找关键词及中心句来概括文章大意等。这一模块的教学设计事后也得到了专家的肯定。

接下来,是教学过程的第二模块“品读文本,局部揣摩”。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进行回答。问题的设计,要紧扣文本重点,这是一堂课最费心思的地方。我个人的理解是:先提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再紧扣这个“主问题”提几个相关的子问题,让这些问题形成一个“问题系列”,构成一定的逻辑关系,逐层深入地推进教学,完成教学任务。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设计的其中一个问题是:作为一名普通欣赏者,作者认为蒙娜丽莎的神秘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课上完后,专家在点评时,很客气地提出:当作者傅雷通过想象和联想来表达他个人的主观感受时,他还运用了类比通感的手法,用音乐来诠释绘画,这应该不是以一名普通欣赏者的身份能够做到的。专家的点评确实一下子切中了要害。因为早在设计这堂课的教学环节时,我就打算把作者论述音乐的部分忽略不提,根源是自己音乐素养的欠缺。而这就导致了对文本内容的解读出现了误差。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这是传统的教师论,而现在“一桶水”又何尝能解决问题,“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泓水”。做教师不容易,做语文教师更加不容易,相信所有教过语文的人都深有体会。也正因此,语文教师,一生不能丢弃的习惯就是读书。涉猎面要广,通过不断学习,来突破专业的“瓶颈”。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蒙娜丽莎的魅力》教案6
《蒙娜丽莎的魅力》教学设计5
《蒙娜丽莎的魅力》学案2
《蒙娜丽莎的魅力》ppt课件2
《蒙娜丽莎的魅力》教案4
《蒙娜丽莎的魅力》教案3
《蒙娜丽莎的魅力》学案
《蒙娜丽莎的魅力》教案2
《蒙娜丽莎的魅力》参考资料
《蒙娜丽莎的魅力》教案1
《蒙娜丽莎的魅力》ppt课件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