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庄子〉故事两则》 课型:自读 课时:一课时 主备人:庞素娜 审核人:宋新蕊
学习要点: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
2、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
3、理解两则故事蕴含的意义。
4、感知庄子和惠子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
学习重点:
1、积累文言知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理解两则故事蕴含的意义。
学习难点:感知庄子和惠子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
学习过程:
一、 预习导学:
初读课文,尝试解决以下问题:
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相梁( ) 鹓 ( ) 醴泉( ) 鸱( ) 吓( ) 鯈鱼( )
2、作家作品文体知识填空:
本文选自《 》 ,《 》是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集,为 家经典之一。 庄子,名 ,相传为 时期 国人,是 家, 家代表人物。
二、 检查导入:
1、导课.
2、检查预习,听写字词:检查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听写词语。
3、 学生简介作者及其背景,老师适当补充。
教师补充:⑴、庄子,名周,宋国人,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曾做过宋国蒙地方的漆园吏,生活贫穷困顿,却鄙弃荣华富贵、权势名利,力图在乱世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逍遥无待的精神自由。相传,庄子自幼聪明好学,与惠施为同学、挚友,曾南游楚越,探访古风,率性认真,崇尚自然,非毁礼法,傲视王侯。楚威王曾以厚礼聘其为相,被他拒绝,从此终身不仕,退隐江湖,以编草鞋为生,寓言传道,著书十余万言。
(2)、《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鲁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郭沫若也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庄子与鲁迅》)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第一,想象奇幻;第二, 构思巧妙;第三, 善用寓言故事和比喻,如螳臂当车、丑女效颦、望洋兴叹、鲲鹏展翅、不龟手之药等,都是巧妙隽永、妙趣横生的寓言。第四, 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三、 学习研讨:
(一)细读课文,尝试解决以下问题:
1、朗读课文,老师指导:注意把握语气。
2、读懂文意。要求:不参考资料书,根据课下注释试译课文。
3、老师强调以下词语和句子解释翻译。
(1)、解释下列词语:
相梁: 或: 搜于国中: 止: 醴泉:
于是: 而吓我: 濠梁: 是鱼之乐也:
安知: 固不知子矣: 子固非鱼也:
全: 云者: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欲代子相。
②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③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④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⑤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⑥请循其本。
⑦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二)、精读课文,尝试解决以下问题:
1、阅读《惠子相梁》,思考:庄子讲鹓鶵故事的用意是什么?
2、阅读第二则,你认为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
3、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4、结合两则故事,比较庄子与惠子在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
(三)品读课文,尝试解决以下问题:
本文言简意丰,生动传神。试举例分析。
示例: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明确:惠子对庄子来梁国起初的反应可能也是欣喜,可是在别人的挑拨下,他马上起了疑心,进而大动干戈,在城里进行大搜捕,气氛骤然紧张。
学生讨论交流。
四、 迁移提高:
拓展阅读,尝试解决以下问题:
训练点:深入理解庄子对待名利的态度。
训练片段:庄子钓于濮(pú)水,楚王使①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lèi)②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sì)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③尾于涂中乎?” 二大夫曰:“宁其生而曳尾涂(tú)④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注释:①使:派。②累:劳累。 ③曳:拖。 ④涂:泥。
思考:庄子拿乌龟的选择来打比方,说明他鄙弃的事什么,追求的是什么?
五、 课堂检测:
1、给加点字注音。
相梁( ) 鹓 ( ) 醴泉( ) 鸱( ) 吓( ) 鯈鱼( )
2、填空:①庄子名周, 时期 ,他继承并发扬了老子的思想,和老子同是 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 ”。
②“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用了 的修辞手法,突出了鹓 的品性。③《惠子相梁》中比喻巧妙贴切,“鹓鶵”比喻 ,“鸱”比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腐鼠”比喻 。
3、下面对文章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庄子将自己比作鹓鶵,将惠子比作腐鼠,讽刺了惠子的目光短浅。
B、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借讲故事讽刺了惠子,收到既尖锐痛快又余味不尽的的效果。
C、庄子向惠子阐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即无心于功名利禄,不屑于争夺惠子的相位。
D、从文章中可看出惠子是个醉心于功名利禄且心胸狭窄、无端猜忌别人的人。
4、课内语段:阅读《惠子相梁》回答文后问题。
(1)庄子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进行说理的,这样说理有什么好处?
(2)文章哪几个词语能够表现惠子比较看重功名利禄呢?
(3)请揣摩“庄子往见之,曰:……”中庄子“曰”的神态或表情,用一个词描摹。
(4)假如你是惠子,听完庄子的话,会有什么反应?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示?
5、课外语段: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①慢②其鼻端,若蝇翼, 使匠石③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④矣,吾无与言之矣。”
注释:①垩:白色的土。在这里做状语用。②慢:通“墁”,涂抹。③匠石:名叫石的木匠。④质:箭靶。引申为对象,此指那位郢人。
⑴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臣之质死久矣。
⑵从文中庄子的“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这句话中,流露出庄子怎样的思想感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