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李商隐诗三首《无题二首(其一)、贾生、柳》教案4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2-06-18


李商隐诗三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诗人李商隐。

    过程与方法:分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中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掌握《贾生》中欲抑先扬、托古讽今的写作手法;了解《柳》中对比和象征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作者多情情怀和怀才不遇的内心苦闷。

教学重点:掌握《贾生》中欲抑先扬、托古讽今的写作手法;了解《柳》中对比和象征的写

作手法。

教学难点:分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中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

教学方法:朗读、鉴赏、背诵、讨论、比较。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型:基本阅读。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无题二首(其一)

【导入语】

播放视频徐小凤演唱的《别亦难》,提问,这首歌歌词作者是谁?(李商隐)。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本来的题目其实叫做“无题”,它属于李商隐诗歌中的“无题”类。李商隐的所有诗歌中,最富盛名的就是“无题”诗了,在他流传下来的《李义山诗集》中,以“无题”命名的篇章,近20首之多,许多取篇中或篇首两字为题的诗,如《锦瑟》等,也属于无题诗一类。无题诗向来以难解著称,一部分实写男女之情,也有一部分别有寄托,或介于二者之间。但大都以悲剧性的相思为主题,交织着爱情的希望、失望,以至绝望的种种复杂感情,这是因为晚唐时代的悲剧气氛和个人悲剧命运在诗作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这些无题诗着重刻画爱情的心理,而略有外在描绘,具有丰富的意蕴。现在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首无题诗“昨夜星辰昨夜风”。

【作者介绍】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怀州河内人。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并称“小李杜”。在词采华艳这一点上,与温庭筠接近,后世又称“温李”。唐代后期,统治集团内部党派斗争激烈,而李商隐与当时牛党、李党都有关系,他年轻时受牛党令狐楚赏识而中进士,后来又被李党王茂元招为女婿,因此牛党认为他背恩负德。牛党掌权后,他一直在政治上受到压抑,郁郁不得志,成了牛、李党争的牺牲品。46岁时死在荥阳。李商隐的诗歌,有的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有的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有的是托古讽今的咏史之作,还有一类描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最为后代读者所喜爱。他的诗有独特的艺术成就:构思新巧,词藻华美,想象丰富,格律严整,风格婉转缠绵。但有的作品伤感情调比较浓重,用典过多,隐晦难解。有《李义山诗集》。

【译诗】

昨夜星光闪烁,晚风习习,我们在画楼的西畔、桂堂的东边相聚。我虽没有彩凤双飞的翅膀,但我们的心却能像犀牛的角一样灵异,得以相通。隔着座位送钩猜令,春意融融,酒香让人感到温暖,分组射覆赌酒,明亮的烛灯分外红。感叹自己听到报晓的鼓声就不得不去衙门上班,骑马奔走到秘书省的情状就像那被风吹得不断在空中飞旋的蓬草。 

【内容解析】

1、 诗歌中哪些诗句的情景是回忆想象的?哪些是眼前真实的情形?

明确:本首诗首联和颈联是回忆想象,是虚写;颔联和尾联是眼前真实的情景,是实写。首联明写昨夜,颔联似应紧承而续写昨夜,却突然回到现境,抒写自己与意中人相隔的现实处境,颈联又转写对昨夜宴席的回忆,尾联又回到自己。这使得全诗虚实相生,富于变化,并且断续无端,变幻迷离,富有浪漫气息。(教师补充,其实,李商隐的无题诗,事件与场景的描述常常打破时空次序,虚实结合,并随着心理活动的变化来展现内容,请同学们看课后练习一)。

2、  李商隐的无题诗在情景叙写上常常打破时空次序,虚实结合。《无题二首》(其一)

就是如此。请结合他的《锦瑟》、《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等诗,仔细体会。

补充:《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锦瑟呀,你为何无缘无故地有五十根弦?每弦每节,都令人思念青春年华。我的心像庄子,为早晨梦见蝴蝶而迷惘;又像望帝化杜鹃,寄托春心的哀怨。沧海明月高照,鲛人泣泪皆成珍珠,蓝田红日和暖,可看到良玉生烟。这些感情哪里是等到追忆时才有的,其实当时就已经产生,让我不胜惆怅了。《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互相见面的时机很难得,分别时也难舍难分,更何况是在东风将尽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春蚕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烧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月光寒冷。对方的住处蓬莱山离这里没有多远,但却无路可通,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有情人。

明确:《锦瑟》诗中思维跳跃性较大,除首联和尾联是实写以外,中间两联都是用典故来虚写回忆内容。《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诗暗示语多,且虚实相生,形成扑朔迷离的意境。

【小结】

这首诗写出诗人多情而又无奈的相思。诗人与情人心心相印,可欢会的时光是那么短暂!这是多么令人痛苦而又无奈的现实。“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为千载名句,写情人间虽难随时相会,日日厮守,但心心相印,写出了甜蜜与痛苦相交织的爱情。 

贾生

【导入语】

文学史上被评论得最多的人物里,有一个是西汉时期的才子贾生。谈起他,人们首先兴起的,就是对怀才不遇者的慨叹。因为贾谊实实在在是个大才子。少年时就有文才,博览群书,十几岁就能教《春秋左氏传》,20岁就已成为博士,也就是汉文帝的皇家顾问。谁能像他一般少年得志?年纪轻轻,已备受文帝恩宠,升任太中大夫。天下大事,贾生纵横议论,了然于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汉与匈奴的矛盾,他以一双慧眼,老早就看得清清楚楚。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才华横溢招来的是朝廷一干老臣的排挤和无德无才的新贵的诽谤。贾谊的死对头,有个叫邓通的,是个不学无术的弄臣。说起他的发家史,也是一个笑话。原来汉文帝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上不了天,正在着急,后面有个戴黄帽子的人一推,文帝就上天了。于是文帝四处打听这个“黄头人”的下落,偏巧某日有人见邓通戴着顶黄帽子,面貌又与文帝梦中所见之人酷似,于是邓通便青云直上。这个不学无术的邓通无由受宠,自然是贾谊所看不惯的。于是,两人成了死对头。文帝最终在邓通等人的多次诋毁下,把贾谊放逐到了长沙。这个时候,贾谊年方23岁。弃置长沙,贾谊写下了《吊屈原赋》,借他人之酒杯,抒自己之块垒。屈原与贾谊,他们的才干,他们的际遇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都是绝世才华,无与伦比;都是年少得志,破格提拔;都是抵触权贵,蒙冤被贬;都是忠心耿耿,矢志不渝。被贬长沙三年之后,文帝终于又思念贾谊,派人速召贾谊回京。宣室接见,文帝与贾谊谈至深夜。李商隐的《贾生》,就描述了这次宣室接见。那么,李商隐是怎么看待这次接见的呢?现在我们就从李商隐的《贾生》里来寻找答案。

【译诗】

汉文帝在宣室寻求贤才,召见了被贬逐的臣子贾谊,贾谊的才华气格更是无人能比。可叹汉文帝半夜三更与贾谊促膝长谈,讨论的不是百姓生计,而是鬼神之事。

【诗歌赏析】

1、对于汉文帝求贤若渴,夜半与贾谊促膝长谈的做法,诗人持什么态度?由此可见本诗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明确:诗人语含讽刺,用了欲抑先扬的写法。诗的前两句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若渴,虚怀若谷,和对贾生的赞叹。可是读了后面两句,才恍然大悟,原来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促膝谈心,不是为了寻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这究竟是什么样的求贤,对贤者又究竟意味着什么啊!讽刺辛辣,感慨深沉,非抑扬而不能达到此效果。

2、  本首诗仅仅是为了讽刺汉文帝吗?有没有深层含义?

明确:此诗托古讽今,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丰富。诗中有讽刺,有感慨。从表面看,诗人是讽汉文帝,实际上是托古讽今,晚唐许多皇帝大都崇佛或信道,服药求仙,以求长生,而不问民生疾苦,更难礼贤下士。同时,诗人怜贾谊正是自怜。既表达了对皇帝的讽刺,又抒写了自己的怀才不遇(教师补充,其实关于贾谊与汉文帝之间遇合的历史真相,向来多所议论。贾谊年少出仕,召为博士,颇受文帝重视,一年后就为太中大夫。因其部分主张触犯了豪强大族利益,又好议国事,批评时政,权臣周勃、灌婴排挤他出京,任长沙王傅,几年后仍由文帝召还。后再次被贬,三十三岁而死。其主张在文帝时并非都未付诸实施。司马迁《史记》中将贾谊与屈原同列,用意在于同情二人怀才不遇,也把自己的身世遭遇和感慨融于其中。唐人作诗多以贾谊不遇为题,用以安慰朋友或自己的不幸遭遇。其实,贾谊的主张,大致还是得以施行了的,不能完全说汉文帝对他不好,王安石就在《贾生》中说:“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



【导入语】

播放《唐之韵》视频第十九集“朦胧诗人”,现在我们来学习朦胧诗人李商隐的另一首诗歌《柳》。

【写作背景介绍】

这首诗大致写于大中五年(851),此时李商隐的妻子刚刚病故,自己又应东川节度使柳仲郢之聘,将要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活。作者自己由于党争的倾轧,长期沉沦下僚,心情极为沉郁苦闷,一时间悼念妻子,悲叹前路,百感交集,于是写了这首诗。借柳的今昔荣枯变化,寄寓自己的迟暮之伤、沉沦之叹。

【译诗】

柳树曾经追逐东风,在有歌舞助兴的宴会上拂动,使得乐游园的春天令人陶醉。怎么肯到凄清的深秋时节,在冷落的夕阳和悲苦的蝉声中消耗生命呢?

【诗歌赏析】

1、春天的柳树具有什么特征?秋天的柳树又有什么特征?由此可见,诗人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明确:春天的柳树婀娜多姿、生机勃勃,秋天的柳树萧条冷清、稀疏衰落,诗人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

2、本诗通篇写柳,但又不见一个“柳”字,句句写景,但又句句写情,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明确:诗歌用了象征的表现手法。句句咏物,但又句句写人,通过描绘今昔荣枯变化的柳,寄寓了诗人的迟暮之伤、沉沦之叹。

作业布置:预习《酬赠诗四首》。

板书设计: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李商隐诗三首》练习题
《李商隐》专题介绍ppt课件
《李商隐诗三首》ppt课件2
《李商隐诗三首》ppt课件1
《李商隐诗三首》教案3
《李商隐诗三首》教学设计2
《李商隐诗三首》赏析
《李商隐诗三首》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