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八校2012届高三年级联考语文试题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2-05-22 |
西安八校
2012届高三年级联考
语 文 试 题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一3题。
关于五月五日吃棕子是为了祭祀屈原的记载,最早见于南朝梁代吴均的《续齐谐记》,端午龙舟竞渡是为了表达抢救屈原愿望的传说,最早见于南朝梁代宗懔的《荆楚岁时记》。端午节源于纪念伍子胥或曹娥的传说最早见于汉末邯郸淳写的《曹娥碑》。这些传说的产生表明,先秦两汉时期与端午节有关的数字、五行、阴阳等信仰此时已经淡化了,人们开始对早期端午节的一系列避邪习俗感到莫名其妙,就编出一些历史人物传说来解释。也就是说,一方面端午节的早期传承动力弱化了,一方面又出现了新的传承动力,这就是纪念历史人物。关键是后一种传承动力是否足够强大,是否能使得端午节很兴盛地传承下去。在封建社会占据主流文化位置的儒家文化的核心是维护皇权、族权、神权,整个社会文化系统就按着这条主线整合、传承,不合于这条主线的文化就会受到抑制,趋于衰退。早期端午习俗的兴盛就在于其相关原始信仰的盛行,到这些原始信仰淡化的时候,它能否传承下去以及传承的强弱就要看它在多大程度上合于主流的儒家文化了。屈原、伍子胥都是因向国君犯颜直谏而致祸的忠臣,对他们的纪念符合民众的意愿,也是一种爱国忠君思想的教化,是符合儒家伦理的。这种犯颜直谏的做法虽然受到提倡,但是在封建社会,历代君主大都并不真地喜欢这种臣子和做法,屈原和伍子胥也没有获得皇权应给予的更大尊荣,这也限制了端午习俗的更好传播。屈原因为同时是伟大诗人的缘故,借诗文的传播而有更大的名声,使得端午节习俗源于屈原的传说影响越来越大,逐渐超越原楚地范围而有全国性的影响,成为端午节文化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过屈原的诗歌言辞古奥,普通老百姓很难读懂,虽知屈原之名,而鲜有能口诵其诗者,所以屈原在端午习俗中的影响也是有较大局限的。而端午节习俗源于纪念伍子胥的传说则主要在吴越一带发挥影响。曹娥为孝女,虽符合儒家文化,但该人物在全国知名度不高,也主要限于吴越地方。不管怎样,靠这些历史人物传说所带来的传承动力,与其他传统节日所具有的家庭团聚、祭祀祖先等习俗相比,在切合儒家文化和获得民众认同方面都远远 | |
| 标题: |
陕西省西安八校2012届高三年级联考语文试题 |
| 文件大小: |
429K |
| 文件格式: |
rar |
| 作者: |
|
| 下载地址: |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工具 |
| 下载说明: |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
|
暂无图片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