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培养独立工作和独立思考的人》教案2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2-05-18


 《培养独立工作和独立思考的人》教学设计之一
    【课文解读】
    爱因斯坦不仅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他同时也是一个对二十世纪文化与思想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的思想家。他对于社会文化诸多领域都有着远高于当时认识水平的见解,这些见解至今对我们都有很重要的启示。比如在本文中,他对于学校教育的意见应该对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有着指导的意义。
    据有关资料表明,爱因斯坦的学校生活并不是愉快的,大家都知道他那个著名的“小板凳的故事”以及他回忆的大学生活都是给他较为痛苦的记忆的,因此,在爱因斯坦看来,要创造更美好的未来,就必须对学校教育进行必要的改革。一直以来,人们都将学校简单地看作是一种把最大量的知识传授给成长中的一代的工具,但是爱因斯坦认为学校应该做的工作是培养独立工作和独立思考的人,发展那些有益于公共福利的品质和才能。
    全文条理谨严,层层深入,很有说服力。
    第1——3小节主要作用是强调自己愿意对能动的人类事物尤其是教育问题进行不断的反思与批评。这里所谓的“能动的人类事物”就是指社会文化等强调人类主观意志的活动,它区别于科学研究等主要用来揭示客观规律的工作。
    在这一部分中,特别要关注第3小节,因为在这一小节,爱因斯坦不仅表达了自己关注教育的愿望,同时也强调了人类的一切主观活动都必须时时处于理性反思与批判的监督之下,只有这样,人类社会的发展才能够健康的发展。——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伟大的科学家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第4——5小节作者指出了学校的意义与价值。其中第4小节指出了学校教育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第5小节则强调了学校的真正目标应该是培养独立工作与独立思考的人。
    第6——7小节则着重指出了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学校应该怎样去做,作者认为主要是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
    第8——14小节就进一步探讨了学校教育的“动力”问题,爱因斯坦分三个方面阐述了这个动力系统。
    首先是“天赋与好奇心”(第8、9小节),并且指出教师只有较少使用强制手段,才能赢得尊重。
    第二是好胜心。(第10、11、12小节)在第10小节中作者不仅提出好胜心的重要性也指出了要防止为了引导学生的努力工作而使用那种会造成个人好胜心的简单化的方法。这一部分应该要注意的是,作者对于好胜心的认识有一定的复杂性,一方面作者意识到好胜心的作用,但是另一方面,作者又意识到过于强调这一方面的负面效应。
    所以作者认为真正重要的动机是“工作和工作结果中的乐趣,以及对这些结果的社会价值的认识”(第13、14小节)其中第14小节是对于如何培养这种动机的一些建议。
    在第15——18小节中,作者又进一步指出要推动这样的动机的产生,教师以及学校应该怎样去做。在这一部分中,爱因斯坦对于教师与学校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首先是一种先进的教育观,其次是自由宽松的教育环境,而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努力去培养具有独立工作与独立思考能力与意识的人。
    最后一小节回应第一部分结束全文。
    综观全文,我们可以看到,爱因斯坦表达了作为一个人文主义的科学家对于教育的殷切希望,教育不应该是培养一个个知识的容器,而应该培养充满了创造力与反思力的健康而快乐的活生生的人。
    在对文章的理解的过程中,我们特别要注意爱因斯坦对于教育实施的动力的分析的过程中是有重点的,对于天赋与好奇心我们要保护,对于好胜心我们要引导,而他特别看重的则是工作和工作结果中的乐趣以及对这些结果的社会价值的认识。尤其是第三点是和独立工作与独立思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
    另外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对于“独立”的理解,可以仔细阅读全文的第5小节,爱因斯坦认为真正健康的社会,不是简单的用社会意志代替每个人的个人意志的社会,统一规格的社会是一个没有发展前途的社会。真正健康的社会应该是有一个个具有独立精神并且具有社会责任与公益精神的人来构成的。所以,这里的独立不是简单的理解为个人主义,而是一种建筑在社会责任感基础上的积极承担个人在社会中应该承担的责任的精神。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一:
    阅读教学未必一定要体现一个完整的阅读过程,因为我们的语文课本是以文选为主的,所以教学会受到文章本身特点的制约,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产生的反应也未必完全相同,所以因势利导,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比如之一篇文章,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把我层层递进的文章结构方式就会对他们的文章结构经验的积累有所帮助,但是,可能学生会对爱因斯坦对学校教育的批评更感兴趣,所以深入细致的理解文本会显得更有针对性。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关键的观点:独立工作与独立思考
    2、能够用这样的观点分析目前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建议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运用整体阅读的意识去细读文本
    【教学过程要点】
    1、学生完成课前自读作业:
    本文运用了层层深入的结构方法,你能够发现这样的结构特点吗?
    想一想用什么方式方法将这种结构特点比较直观的表现出来.
    2、课堂讨论,学生汇报自读结果,并就文章结构取得一致意见
    3、教师提出课堂讨论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你对于爱因斯坦的那一个观点最有兴趣?这个观点与“培养独立工作与独立思考的人”的关系是什么?
    4、集中研读文章的相关章节(第5小节、第10小节、第14小节)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心得谈一谈对“独立”的含义的理解。
    (提示:要注意独立的含义,实在社会性的基础上的独立,而不是完全的个人主义,要注意爱因斯坦的相关表述。要关注“公共福利的品质和才能”这样的提法,这是一个学生应该具有的最基本的素质。所以,“独立”也应该是在此基础上的发展起来的。第10小节中在谈好胜心的时候要关注爱因斯坦对于“好胜心”的负面影响的阐述。而第14小节中的“引导他们为了社会的需要参与到重要的领域中去”也是体现了爱因斯坦对于“独立”的完整理解。)
    5、根据对于爱因斯坦的教育观的理解,对本校的教育提出相应的改革建议。
    (要求:不仅要提出建议,而且要指出这样的建议与发展学生的独立工作与独立思考能力的关系。)
    6、汇总相关建议,与学校有关方面进行一次交流。
    《培养独立工作和独立思考的人》教学设计之二
    这一设计主要是针对理解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运用阅读所得,积极介入到实际生活之中。语文实践活动是在现实生活中综合运用习得经验,提高自己的语言以及相关的思维能力。这一教学设计不局限于一个班级的教学活动,可以考虑整个年级或者几个班级统一进行教学活动。另外也建议学校决策层积极参与这一教学活动,在一个学校之中,最关键的就是教学活动,作为决策者倾听学生的建议是一个很好的习惯。
    【活动目的】
    1、准确了解爱因斯坦的教育观
    2、能够运用爱因斯坦的教育观对学校教育实际提出改进建议
    【活动重点】
    文本阅读经验向实际运用迁移的能力
    【活动过程】
    1、仔细阅读文本,做好要点摘要。
    (要思考两个方面的问题,一、罗列要点;二、阐述要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2、调查与讨论:
    要培养独立工作与独立思考能力,我们还需要具备哪些意识与能力,还需要作哪些方面的努力。
    编制相应的调查表了解学生对目前学校教育的态度以及改进
    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按照爱因斯坦教育观的要求,看一看被调查者的观点与建议有哪些值得研究
    3、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对于学校教育的建议,开展两个活动
    A、“我为学校发展献一计”演讲活动
    B、与校领导见面恳谈会,积极参与学校发展决策。
    4、将活动相关所有资料进行整理,在校园网上发布,成为学生参与学校建设发展的一个常规阵地。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培养独立工作和独立思考的人》导学案
爱因斯坦《培养独立工作和独立思考的人》原文阅读
《培养独立工作和独立思考的人》教案1
解读《培养独立工作和独立思考的人》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