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水乡茶居》教案5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2-04-05


闸北二中   初一  年级    语文   学科教案
                                                                                    执教人:____丛艳丽_______
                                                                                    执教日期:2010年5月13日
教学课题
水乡茶居
课时
1
 
 
 
知识与技能:
学习运用对比的手法,了解“以小见大”的选材方法。
 
过程与方法:
品读关键语句理解饮茶文化带给水乡人的生活乐趣和享受,感悟生活中诗的韵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文本,初步了解中国的茶文化,增强文化积淀。
 
重点
理解作者从品茶的生活习俗中寻觅到的社会变革的踪影和水乡人高雅的生活情趣。
难点
理解“草草杯盘共一欢,是水乡人生活中的诗”这句话的丰富内涵。
教学练习设计分层
 
教具
 
德育融透点、渗透点、结合点
 
绿色教育结合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茶是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一杯茶可酿出生活中的诗来。同学们喝过茶吗?茶的味道怎样?有没有静下心来坐上一两个小时品过茶呢?懂得品茶的人是怎样的人呢?难道他们仅仅是在品味茶的味道吗?下面让我们走进“水乡茶居”去认识一下何谓品茶吧?
二、初步感知课文,寻找水乡变化。
1、速读课文,概括:课文围绕茶居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
提示:
①水乡茶居的外在变化。
②水乡人“叹”茶的生活情趣不断提升。
2、茶居的环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1)速读课文1——5节,看看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水乡茶居外在的特点的?(找出每段中心句)
填写下列表格
速读课文1——5节,看看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水乡茶居外在的特点的?圈画并概括表现茶居特点的关键词句。茶居旧时和现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完成下面表格
 
茶居的规模
茶居的建筑
茶居的名字
茶居的茶具与茶食
特点
 
分布广规模小
 
①建筑古朴典雅
②建筑小瞧玲珑
③半临河半临岸
 
 
斯文典雅
 
 
一盅两件
 
变化前
(旧时)
 
-----------
 
-----------
 
发记、昌源(求财)
 
铁壶、粗枝大叶;不怎么好吃,可填肚子(实惠)
 
变化后
(现在)
 
-----------
 
多用混凝土水榭结构、砖木结构、竹寮结构
 
望江、清心(求雅)
 
瓷壶、名茶;决非次品(讲究)
 
3、从这前后对比的变化中,你看出些什么? (对比的作用)
   提示: 从建筑的变化、名称的变化、品种的变化中我们看到了水乡人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品味的提高。《水乡茶居》写于1983年,正值我国改革开放时期,中华大地发生了喜人的变化。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变化更是翻天覆地。
对比的作用:
①鲜明突出了水乡茶居的变化。
②表现水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情趣的提高。
三、细读文章,探究“叹”茶的内容。
1、水乡的变化除了在茶居的环境中可见出,还可以在哪里发现?
在水乡人“叹茶”的过程中,尤其是他们谈论的话题中可见出水乡的变化。
2、“叹茶”是怎样一种生活呢?
(1)“叹茶”有什么特点?
慢饮,动辄一两个小时。
(2)正因为是慢饮,所以他们一般在什么时候叹茶?
傍晚和早晨。
(3)那么他们其他时候在干什么呢?
“他们一天辛勤劳动,各自在为新生活奔忙”
(4)他们一天辛勤劳动,因而叹茶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品味和享受。
(5)水乡人在“叹茶”时都品味和享受到了些什么?
①享受香茶:不是喝酒,却能至“醺醺而不醉”的境界。
②欣赏风景:倚栏远眺,但见小河笼纱、佳木挂果、日出月坠、鸟飞云散。
③品位生活:村里的新闻、世事的变迁、人间的悲欢等都在品茶中相互交换着。
3、作者把“叹茶”比作什么?为什么这样比? 并体会其含义。(齐读第10节)
      这样的“草草杯盘共一欢”,便是水乡生活中的诗。(文眼)叹茶叹出生活的真谛,诗的意境,人的高雅情趣。因为茶能酿出生活中的诗。
这样的“草草杯盘共一欢”,便是水乡生活中的诗。(文眼)含义理解:
  诗是指美好的事物。水乡生活中的诗从两个方面表现出来。
      ①从一盅茶能看出水乡今昔的巨大变化:茶具、茶叶、茶食由粗糙变精致;喝茶由“充洗肠胃、填饱肚子”变为“紧张生活的一种缓冲”。
      ②从品茶中能看出水乡纯朴的风情与水乡居民良好的精神状态:品茶是心与心的交融,也是对当前生活的赞美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4、赏析如诗如画的语言。理解饮茶文化带给水乡人的生活乐趣和享受,感悟生活中诗的韵味。
(1)品读第七段:①赏景(回味劳动场景)中的句子。
(2)品读第八段:②聊天(关注社会变化)中的句子。
(3)品读第九段:③聊天(建设新生活)中的句子。
(4)品读文章最后一段描写的意境很美,试从写景状物技法的角度,写一段赏析文字。
 ①情景交融:
 作者把客观事物的细致刻画同自己主观情感的抒发紧密结合起来,小小茶居在醉意中,人也渐渐沉醉。
②动静结合:
月影皴皱,水汽飘拂,微风吹过,为静态的画面带来了动感;夜潮拍岸,以动衬静,更见境界幽美。
③角度变换:
上有月色阑珊,下有灯火微茫,近见水汽飘拂,远闻夜潮拍岸。多角度富有层次的描写,共同创造出令人沉醉的迷蒙境界。
四、把握主题,了解“以小见大”的写作特点。
本文作者从水乡茶居环境的变化和水乡人“叹“茶的活动中反映了水乡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品味的提升。水乡人奋发向上的生活态度,高雅的生活情趣尽在其中。从广东水乡小茶居,我们看到时代的进步,祖国的发展。这是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并且这并不仅仅是一种写作方法,也是一种生活智慧。愿我们都能做个有心人,在生活中善于发现善于思考。
五、拓展延伸
1、交流搜集的与“茶”有关的资料
2、相关链接
六、布置作业
1、 摘抄并点评文中好句好段。
2、以“豫园小吃”为题,运用对比的手法“以小见大”写一篇小作文。
 
 
课后小结
 在我国,茶被誉为“国饮”。“文人七件宝,琴棋书画诗酒茶,”茶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载体。茶被人们视为生活的享受,健康的良药,提神的饮料,友谊的纽带,文明的象征。中国人为什么爱茶,因为,喝茶有益,喝茶有礼,喝茶有道。
 
 相关链接
一、品读句子
 品读第七段:①赏景(回味劳动场景)中的句子。
 A句子:“茶客半倚栏杆‘叹茶’,是在欣赏小河如何揭去雾纱,露出俏美的真容么?”(拟人) 、“也许,是在看大小船只在半醒半睡的小河中摇橹扬帆来去”(拟人)
赏析:小河养育了水乡人,用拟人手法将小河看作人,赋予小河无限风情,足见水乡人对小河的喜爱。水乡人的生活离不开这温柔、俏美的小河。从“大小船只”、“摇橹扬帆”中可看出水乡人忙碌的一天开始了。
 B句子:“瞧,两岸的番石榴、杨桃果实,或浓或淡的香气,渗进小河里,迷蒙、淡远的小河,便如倾翻了满河的香脂。”
赏析:从嗅觉角度写小河颇有新意,而这香甜的果实正是由水乡人栽种培育的,对水乡人而言这是收获的果实。水乡人闻到的收获的芬芳。
 C句子: “船上人的吆喝声渐渐远去”
 赏析:“渐渐远去”可看出水乡人忙碌的一天结束了。
总结:写小河清晨与傍晚的景色其实也正是在写水乡人生活的一些侧面,小河的节奏是水乡人生活的节奏,幽人雅士赏景是在景外,而水乡人赏景是在景中。幽人雅士赏景是为景而倾倒,水乡人赏景更是一种对生活的品味,回味自己劳动的场景。
 品读第八段:②聊天(关注社会变化)
 A句子:“茶被‘冲’进壶里,不论同桌的是知己还是陌路人,话匣子就打开了”
赏析:茶创造了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机会,茶居不是一个私密的空间而是一个人们相互沟通的场所。
B句子:“村里的新闻,世事的变迁、人间的悲欢,正史的还是野史的,电台播的大道新闻还是乡村小道消息,全都在‘叹’茶中互相交换”
赏析:新闻、变迁在这里汇聚,水乡茶居是社会的一个小缩影
 C句子:“说着,听着,有轻轻的叹息,有嗬嗬的笑声,有愤世嫉俗的慨叹”(排比句)
赏析:在这叹息、笑声、慨叹中自有人们对生活的一份理解与感悟,交流给他们带来了得到沟通、得到理解的舒畅。
总结:人们在茶中话世界,在关注社会变化。
 品读 第九段:③聊天(建设新生活)
 A句子:“他们评论着、叹息着、赞扬着……更多的议题是农村经济政策的不断落实,正像水乡人的两道浓眉越来越舒展一样“
 赏析:“越来越舒展”的浓眉形象地写出了“农村经济政策的不断落实”后水乡人的生活越来越好了。
 B句子:“茶客们‘叹’着茶,便心碰心儿,便心碰心儿,谁个养了多少头奶牛,年产量多少,谁个治木瓜害虫有特效药,谁个万元户联合起来给穷队投资,帮助穷队改变落后面貌……茶越“冲”越淡了,话却越说越浓。一桩桩事儿,就在‘叹’茶中经过‘斟盘’而‘拍板’了。
赏析:从水乡人的谈话中,可看出他们在忙着建设新生活。文中讲到他们“各自在为新生活”而奔忙着(第六段)。既是一种新生活那必有些新变化。人们在交谈更在交心,共同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味到浓时,自然举起茶杯“碰”杯来。
 最后一段:
句子:“月已阑珊,上下莹澈,茶居灯火的微茫,小河月影的皴皱,水气的奔驰,夜潮的拍岸,一座座小小茶居疑在醉乡中。”(排比句)
赏析:排比句委婉地道出水乡醉了,“疑”赋茶居以人的感受,因为人亦醉了,“一切都和心像相融合”,人与景相融。
第6至第11段总结:赏景、畅谈、交心,一环扣一环,这是个“渐醉”的过程,最后达到“醺醺而不醉” 、“草草杯盘共一欢” 的境界,一盅茶酿出了生活中的诗来,人们以茶会友,享受生活,品味生活。抒发着对生活的理解与憧憬。
二、茶源
 神农氏采集百草尝试,以发现治病救人的草药。一天,遇毒晕死于茶树下。碰巧茶树叶片上的露水,滴入口中,于是起死回生,因而发现茶的药用价值。
另说神农肚皮透明,吃下东西外面能看清楚。有一天尝到一种树叶,发现叶子在肚子里往复流动像在检查什么。一次神农中毒,他就采那种叶子来 吃,结果得救。因而称为   “查”,后人们叫成“茶”了。
三、 茶的发展
 祭品——药品——食品——饮品
 西周——春秋——战国——汉
 四、茶联
1、 赏心悦目诗书画;
      煮泉品茗色味香。
 2、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吃七碗茶去;
      劳心苦,劳力苦,苦中寻乐,再拿一壶酒来。
 3、酒后高歌,听一曲铁板铜琶,唱大江东去;
     茶边话旧,看几番星轺露冕,从淮海南来。
                                          --镇江京江第一楼
4、四大皆空,坐片刻,不分你我;
     两头是路,吃一盏,各奔东西。
                         -- 洛阳古道一茶亭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水乡茶居》ppt课件5
《水乡茶居》学案
《水乡茶居》ppt课件4
《水乡茶居》教案6
《水乡茶居》ppt课件3
《水乡茶居》阅读练习及答案
杨羽仪《水乡茶居》原文阅读
《水乡茶居》表格式教案4
《水乡茶居》ppt课件2
《水乡茶居》教学设计3
《水乡茶居》教案2
《水乡茶居》ppt课件1
《水乡茶居》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