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茶是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一杯茶可酿出生活中的诗来。同学们喝过茶吗?茶的味道怎样?有没有静下心来坐上一两个小时品过茶呢?懂得品茶的人是怎样的人呢?难道他们仅仅是在品味茶的味道吗?下面让我们走进“水乡茶居”去认识一下何谓品茶吧?
二、初步感知课文,寻找水乡变化。
1、速读课文,概括:课文围绕茶居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
提示:
①水乡茶居的外在变化。
②水乡人“叹”茶的生活情趣不断提升。
2、茶居的环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1)速读课文1——5节,看看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水乡茶居外在的特点的?(找出每段中心句)
填写下列表格
速读课文1——5节,看看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水乡茶居外在的特点的?圈画并概括表现茶居特点的关键词句。茶居旧时和现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完成下面表格
|
|
茶居的规模 |
茶居的建筑 |
茶居的名字 |
茶居的茶具与茶食 |
|
特点
|
分布广规模小
|
①建筑古朴典雅
②建筑小瞧玲珑
③半临河半临岸
|
斯文典雅
|
一盅两件
|
|
变化前
(旧时)
|
-----------
|
-----------
|
发记、昌源(求财)
|
铁壶、粗枝大叶;不怎么好吃,可填肚子(实惠)
|
|
变化后
(现在)
|
-----------
|
多用混凝土水榭结构、砖木结构、竹寮结构
|
望江、清心(求雅)
|
瓷壶、名茶;决非次品(讲究)
|
3、从这前后对比的变化中,你看出些什么? (对比的作用)
提示: 从建筑的变化、名称的变化、品种的变化中我们看到了水乡人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品味的提高。《水乡茶居》写于1983年,正值我国改革开放时期,中华大地发生了喜人的变化。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变化更是翻天覆地。
对比的作用:
①鲜明突出了水乡茶居的变化。
②表现水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情趣的提高。
三、细读文章,探究“叹”茶的内容。
1、水乡的变化除了在茶居的环境中可见出,还可以在哪里发现?
在水乡人“叹茶”的过程中,尤其是他们谈论的话题中可见出水乡的变化。
2、“叹茶”是怎样一种生活呢?
(1)“叹茶”有什么特点?
慢饮,动辄一两个小时。
(2)正因为是慢饮,所以他们一般在什么时候叹茶?
傍晚和早晨。
(3)那么他们其他时候在干什么呢?
“他们一天辛勤劳动,各自在为新生活奔忙”
(4)他们一天辛勤劳动,因而叹茶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品味和享受。
(5)水乡人在“叹茶”时都品味和享受到了些什么?
①享受香茶:不是喝酒,却能至“醺醺而不醉”的境界。
②欣赏风景:倚栏远眺,但见小河笼纱、佳木挂果、日出月坠、鸟飞云散。
③品位生活:村里的新闻、世事的变迁、人间的悲欢等都在品茶中相互交换着。
3、作者把“叹茶”比作什么?为什么这样比? 并体会其含义。(齐读第10节)
这样的“草草杯盘共一欢”,便是水乡生活中的诗。(文眼)叹茶叹出生活的真谛,诗的意境,人的高雅情趣。因为茶能酿出生活中的诗。
这样的“草草杯盘共一欢”,便是水乡生活中的诗。(文眼)含义理解:
诗是指美好的事物。水乡生活中的诗从两个方面表现出来。
①从一盅茶能看出水乡今昔的巨大变化:茶具、茶叶、茶食由粗糙变精致;喝茶由“充洗肠胃、填饱肚子”变为“紧张生活的一种缓冲”。
②从品茶中能看出水乡纯朴的风情与水乡居民良好的精神状态:品茶是心与心的交融,也是对当前生活的赞美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4、赏析如诗如画的语言。理解饮茶文化带给水乡人的生活乐趣和享受,感悟生活中诗的韵味。
(1)品读第七段:①赏景(回味劳动场景)中的句子。
(2)品读第八段:②聊天(关注社会变化)中的句子。
(3)品读第九段:③聊天(建设新生活)中的句子。
(4)品读文章最后一段描写的意境很美,试从写景状物技法的角度,写一段赏析文字。
①情景交融:
作者把客观事物的细致刻画同自己主观情感的抒发紧密结合起来,小小茶居在醉意中,人也渐渐沉醉。
②动静结合:
月影皴皱,水汽飘拂,微风吹过,为静态的画面带来了动感;夜潮拍岸,以动衬静,更见境界幽美。
③角度变换:
上有月色阑珊,下有灯火微茫,近见水汽飘拂,远闻夜潮拍岸。多角度富有层次的描写,共同创造出令人沉醉的迷蒙境界。
四、把握主题,了解“以小见大”的写作特点。
本文作者从水乡茶居环境的变化和水乡人“叹“茶的活动中反映了水乡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品味的提升。水乡人奋发向上的生活态度,高雅的生活情趣尽在其中。从广东水乡小茶居,我们看到时代的进步,祖国的发展。这是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并且这并不仅仅是一种写作方法,也是一种生活智慧。愿我们都能做个有心人,在生活中善于发现善于思考。
五、拓展延伸
1、交流搜集的与“茶”有关的资料
2、相关链接
六、布置作业
1、 摘抄并点评文中好句好段。
2、以“豫园小吃”为题,运用对比的手法“以小见大”写一篇小作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