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本来没有名字》课堂实录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2-02-23 |
注:这是我人生第二次给中学生上课,第一次上课音没有录好,也是这一课,就在40分钟前。这一课上得很糟糕了。意料之中的。
《生命本来没有名字》教学实录
孔小波
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上一周在活动课程的时候,我们看了关于庄子的视频,其中讲了一个故事。(多媒体有问题,等待调试)就是楚国国君派了两个大夫去找庄子来做官,还记得吗?
生:记得。
师:然后呢?
生:他在钓鱼。
师:他有没有去啊。
生:没有。
师:他为什么没有去呢?
生:淡泊名利,不愿意像神龟一样。
师:淡泊名利,视功名如粪土,不愿意去做官。然后呢,今天我们也有一个人,他的生命观跟庄子的生命观是非常相似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周国平先生的《生命本来没有名字》。大家把课文翻到这一课。(板书课文题目)然后就是我们先简单介绍一下周国平。周国平呢,1945年出生在上海,现在还活着哦。(生笑)他专业学的是哲学,已经得到了博士学位。现在是西南政法大学的教授,他是作家、哲学家。关于哲学方面的著作,像《尼采与形而上学》《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这样的专著,他写的。还有译著,翻译的,像《尼采美学文选》、《尼采诗集》、《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关于作家这方面的,像随感集、诗集、纪实作品,大家就是可以浏览一下。作为我们中学生、高一学生来说的话,有几个集子还是要知道并阅读的。散文集《安静》《守望的距离》《丰富善良高贵》《各自的朝圣路》(板书),大家可以课外阅读的。为什么让大家阅读这几个集子而不去读他的哲学专著呢呢?因为啊,他这几个集子都充满了人生的智慧跟哲学的智慧,融理性与诗情于一体,语言平淡而有味,文字凝练,随意却不拖沓,自然散淡却意蕴丰富。那个王斌你不要笑了,专心听课,哦。关于周国平先生的语言“平淡有味”(板书)(的特点),我们可以在《生命本来没有名字》这篇文章中具体感受。下面就请大家仔细地默读课文,有个要求,就是说读完之后——大家快速阅读啊——就是读完之后)大家可以用一些词语、一句话或一段话说说自己的整体感受。
(生默读,时间恰好5分钟。中间老师说了句:大家要快速阅读,仔细感受。)
师:读完了没?
生:读完了。
师:好,我们请同学来谈谈阅读后的整体感受,可以用一些词语、一句话或一段话说说自己的整体感受。可以从内容、语言、作者、主题等各个方面来说。黄梦怡。
生1:我从这篇文章中感受到了和谐。
师:和谐,具体指……它文字方面和谐还是?
生1:感觉上。
师:感觉和谐,事实上平淡,对吧?很平实,就像拉家常、写信一样,是吧?请坐哦。那个樊星辰。你说说看。随便说,什么感受啊?
生2:平淡有味。(生笑)
师:嗯,平淡,有味在哪里啊?比如说你可以找一找文中的句子啊,哪个地方能体现它有味啊。
(生2答不出)
师:冯智,旁边的同学帮帮他找出有味的地方。
(生3沉默。)
师:陈奕宁,再旁边,帮帮他。找一找文中的句子,自己说也成的。比如说……
生4:引发了……
师:引发了比较深的思考,对吧?而且是关于……关于什么的……
生4:生命。
师:这篇文章中,正如刚才樊星辰所说的,非常有味。具体的可以从文中找到很多句子。现在请大家圈划出你认为比较有味的句子。结合语境,谈谈你对这些句子的认识。大家可以自己圈读,也可以和周围的同学讨论圈读。大家快速看,快速圈,然后慢慢地感受。
(生默读、圈划,用时大约3分钟50秒)
师:我们请几个同学谈谈你对圈出的句子的认识。张凯曼。
生5:第10段,从“随着我们长大越来越沉溺于俗务琐事”一直到“最罕见的偏偏是生命与生命的相遇”。
师:这么长啊。
生5:对。
师:就整个一段内容了,这一段你给大家读一读,好吧?
(生朗读)
师:你对这段话有什么样的认识呢?大家在她阅读的过程中也要思考这样的问题。
生5:我的认识是对于生命的诞生,我们应该表示感激,不应该用那些财产和名利去装饰我们的生命。
师:也就是说生命应该是内在的,而像名利、身份这些都是外在的。
生5:我们要保持生命的本质。
师:保持生命的本质,就是它原来的状态。请坐哦。刚才张凯曼提出了要保持生命的本质,在这篇文章中,周国平先生确实提出了他对生命本质的看法。比如说,在11段中,大家可以用简短的词语概括一下吗。或者说,找出生命本质的句子,也是成的。生命本质……
(生思考、找,约1分钟)
师:我们找几个同学给我们谈一谈哦。那个额……王顺卓。
生6:第11段最后一句。
师:你把读一遍,好吧?
生6:“与每一个既普通又独特的生命相比,包括名声地位财产在内的种种外在遭遇实在粗浅得很。”
师:请坐哦。就是关于……刚才这个同学提出了生命的本质可以从这句话中体现出来。就是说每一个生命既普通又独特,虽然我们都是生命中的一员,但是每一个人又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不可复制。所以又说是独特的。而像名声、地位、财产这些东西,都是可以创造的,都是外在的东西。这就是我们所谓的“生命本质”——“普通而又独特”(板书)。然后,像13段的最后作者又提出了“我唯愿保持住一份生命的本色,一份能够安静聆听别而生命也是别的生命也使别的生命愿意安静聆听的纯真,此中的快乐远非浮华功名可比”,作者为什么这么说呢?他在前面哪一段提出了生命和生命的聆听呢?
生:第9段。
师:第9段,他说了……他怎么说的?
生:“一个生命静静地倾听另一个生命。”
师:在第9段,他提出了“一个生命静静地倾听另一个生命”、“一个生命被另一个生命领悟的温暖”,后来在10、11段中就具体地对这个话题进行了阐释。大家结合第10段内容,谈谈作者对“生命本来没有名字”做了哪些具体阐释?
(师等待约50秒)
师:陈浩洁,就是作者具体怎么说“生命本来没有名字”的?
生7:一开始我们降生到世上,没有谁带着头衔、职位、身份来的。
师:就是说一开始我们降生的时候就像是一张白纸。什么都没有带,一尘不染。像身份啊、财产啊、地位啊、名利啊,都是后来附加上的。然后后面,他又怎么说了?
师:随着我们长大,越来越深地沉溺于俗务琐事,已经很少有人能记起这个单纯的事实了。
师:就是说……现在就是……我们被这些外在的东西所束缚而找不到生命的本然状态了。对不对?第10段呢,就是对“生命本来没有名字”的具体阐释。接下来的第11段,作者又讨论了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关系。大家仔细阅读第11段,看看作者是怎么说的?
(学生阅读约1.5分钟)
师:看完了吧,我们请个同学说说哦。王佳丽。作者认为生命与生命之间应该会发生些什么?
生8:每个人来到世上,每个人都不认识每个人、陌生的。但随着环境的变化,两个人相遇相知到相爱,都是一种缘分。
师:正如作者所说的,每一个生命的诞生是偶然的。一个生命与另一个生命相遇是——奇迹(学生说),就是说生命与生命相遇的概率是很小的。这一段是作者对生命与生命之间关系的思考。10-12段是我们这篇文章的核心内容,也就是作者对生命的具体思考,周国平先生从对生命本来没有名字的具体思考过渡到生命与生命之间关系的阐释。有一句非常关键的话可以揭示文章的主旨,奠定感情基调、涵盖内容的关键性词句,叫做“文眼”。比如:《爱莲说》的文眼就是“可爱者甚蕃”中的“爱”字。一般的关键性的词或者句子,都是可以成为“文眼”的。下面请大家结合刚刚阅读后的感受,找出本文的文眼。
(学生默读、圈找,约75秒)
师:金浩佳。你认为——
生9:一个生命被另一个生命领悟的温暖。
师:为什么你会找到这一句呢?而不会找到什么“普通而独特”呢?这篇文章一开始的时候,讲到了一个女孩的来信。是作者和这个女孩之间由他的文章和来信引发的思考,而且是对生命的思考。所以,文章的“文眼”是——“一个生命被另一个生命领悟的温暖”。这个地方的生命领悟不能理解成生物学上的生命交流,而应该理解成心理(有学生小声说)或精神上的生命交流。因为啊,这个女孩,他说了,是一个卑微的女孩。而作者呢,是一个思想家、哲学家、作家。他们之间的身份是不同的,也是不平等的。但是生命的精神交流是平等的,文章的“文眼”是——“一个生命静静地倾听另一个生命”(板书)。
师:写完了吗?写完了吧。下面我们这个,学习完这篇文章之后……就是……我们要利用这篇文章的内容,结合者周国平先生对生命的独特体验,谈一谈对下面这张图片的认识。主要可以结合9-12段的内容,就是这样一幅名片,大家可以……结合文章9-12段内容,谈谈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就是这个地方是名字,为了保护隐私,我把它涂了。看到这幅图片,首先要跟课文内容结合起来。这样一幅名片,它包括哪些内容?哪些内容跟我们课文的内容是一样的?如果按照周先生的观点,这个名片还要不要做?
生:不要。(小声)
师:为什么不要呢?
生:因为生命本来没有名字。(有笑声)
师:从哪个地方可以具体地说呢?比如说,这个图片包括哪些内容?
生:身份?
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然后,还有什么?职务是吧?
生:对。
师:然后呢?上面是?
生:地址。
师:那下面呢?上面是工作单位。对吧?同时他的职称、职务又表明了他的身份、头衔、地位。
(突然打铃)
师:下课了吗?
生:没有。
师:然后课文第10段他说了,人生下来是不带有这些东西的。对不对?因此,当我们出去与人交流的时候,用一张名片,用一张包括身份、地位、头衔的名片,从本质上来说,从生命的本质来说,是不符合我们这片文章的生命观点的,对不对?在前面两篇文章,这个……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跟梁衡的《跨越百年的美丽》都提出了对生命体验的认识。毛泽东认为啊,他年轻时候的生命就是“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豪情壮志,而《跨越百年的美丽》呢?它把居里夫人的生命描绘成对科学事业的无限追求,而我们这篇文章呢?它把生命又描绘成“普通而又独特的”,一个生命与另一个生命的相遇是非常小的,因此能够看到一个生命静静地聆听另一个生命是非常令人感动的。那么,作为我们中学生,我们应该持有哪一种生命观?或者,你认为你生命观又是怎么样的?可以结合自己的经验、经历来说。大家可以讨论的。(无声)早读课的时候讨论,现在又不讨论了。
师:徐昳暄。
生10:我认为就是平平淡淡。(大家笑)
师:平平淡淡就是真。还有呢?那个……这个同学叫什么?那个……陶沁雨。
生: 我觉得,我们在这么……作为一个学生在这么年轻的时候还是要努力向上。
师: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跟毛泽东的观点有点儿像。(大家笑)那个……黄梦怡。
生:就是要吃好、睡好、精神养好。(众笑)
师:吃好、睡好,干什么呢?
生:(声音小)
师:干什么?
生:认真做其他每一件事情。
师:听好了哦,吃好、睡好、养好精神是做其他有意义的事情,不是在那个地方傻笑的。(目光转向一同学)刚才我们几位同学有的说了应该平平淡淡,有的说好好学习,一直向上,还有的同学说吃好、睡好、养好精神,做有意义的事情。大家回去之后,都要对生命这个问题进行自我的思考。想一想自己过去的生命经历,然后建构起自己的、正确的生命观。(下课打铃了)然后啊,作业哦。墓志铭,知道吧?墓志铭就是对死者的介绍与歌颂,结合课文内容,谈谈有没有必要写墓志铭。课外完成。今天的课就到这里,下课。大家再见。
生:老师再见。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